灾难面前,为什么拒绝外援?

来源 :看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左明传

  2020 年的新冠疫情,让疫情榜前三的美俄短暂地“握手言和”了一下,但一场柴油泄漏事故却又撕开了表面平和。
  时间回到那天,距离莫斯科2900 公里远的诺里尔斯克市。
  5 月29 日,该市一家矿业子公司发电厂的储油罐突然倒塌,导致其中约2.1 万吨柴油发生泄漏,并迅速渗入附近水体。由于燃油蔓延,一辆路过当地的汽车在距离储油罐原位置40 米的高速公路上起火,引发大面积火灾。
  事故已然发生,但一场“推锅”大战似乎才刚开始。6 天后,普京才就此事宣布该市进入联邦紧急状态,并批评了当地政府应对迟缓。
  时间在耽搁中逝去,河流变成了粉红色,水体样本中的有害物质浓度达到了可允许上限的1 万倍以上。污水向着北冰洋流去,其环境影响目前尚无法评估。
  对此,美国发来“关切”——美国国务卿迈克·蓬佩奥表示:“尽管我们有分歧,美国随时准备协助俄罗斯减轻这场环境灾难并提供我们的技术专长。”
  这是美俄近期第二次友好互动,上次是美国赠送俄罗斯150 台呼吸机,回报抗疫初期普京向美国输入一批抗疫物资。但这次,俄罗斯的拒绝是显而易见的。而这也在意料之中。
  毕竟,拒绝他国援助似乎是一项“传统”。
  2004 年,印度洋发生特大海啸,波及范围达6 个时区之广。然而,印度表示不接受“单一国家”的个别援助,仅接受“跨国性组织”的救援。
  2008 年,强热带风暴危及150 多萬缅甸人,数万人死亡。缅甸官方当时表示,只接受国际社会提供的资金和物资援助,还没有准备好接受外国救助人员。
  2018 年,印度南部喀拉拉邦迎来百年一遇的特大洪灾,400 多人丧生,数十万人无家可归。面对洪灾,印度依然拒绝了阿联酋捐赠的1 亿美元,理由是自己有能力应对紧急情况。
  回看数次灾难发生后,主动接受国际援助的事例可谓不多。这是什么心理?
  怕麻烦?不尽然,汇款总很方便。怕丢面子?救灾是正能量,得到外援该是幸事。怕被渗透?对少数国家可能是这样,但更多国家可能是不愿“欠人情”。
  往深了说,跨国救灾合作的达成,需要有共同的价值观念作为基础,也需要受援国、施援国的民众不要那么玻璃心。前不久,文在寅突然宣布援助日本医疗物资,韩国一些民众坐不住了,表示坚决反对。原因是2011 年东日本大地震后,韩国上下对日本积极支援,捐款额破了韩国海外灾害援助纪录,但此后由于领海争端和历史问题,韩国被日方彻底无视了。
  为免物议纷纷,在本国可以“自行解决”的灾难面前,国家利益、国家安全似乎才是第一考量。这个时候的人道援助、人道责任,似乎也带上了国界观念。
  回到柴油泄漏事件,在当地,已有环保组织将此事形容为“北极切尔诺贝利”。事情尚未到此种程度,我们也希望,它永远不要是。
其他文献
“明小蛤”有着脏兮兮的棕色外壳,上面还有斑驳的棕灰色斑点,这样的外表实在不怎么吸引人。但它却是人类已知最长寿的动物,2006年科学家把它从冰岛海床上摘下来时,它已经507岁了。  2016年8月,研究者认定格陵兰一只五米长的雌性鲨鱼已经392岁了,是世界上最长寿的脊椎动物,而一只211岁的弓头鲸则是世界上最长寿的哺乳动物。  人类在诸多领域独领风骚,唯独寿命不及其他动物,所以才会对比自己长寿的动物
被北约“战斧”巡航导弹命中的原南联盟国防部大楼,赫然立在大街上  2019年诺贝尔文学奖由奥地利文学家彼得·汉德克获得,他将出席瑞典文学院12月10日的颁奖仪式。消息传出之后,西方舆论界哗然,因为汉德克在南斯拉夫解体战争中是为数不多的站在塞族一边的著名作家。他甚至发表过否认塞族尝试种族清洗穆族的言论,在南联盟前总统米洛舍维奇的葬礼上朗诵赞美文字,引发欧洲主流舆论的口诛笔伐。斯洛文尼亚“网红哲学家”
《不速之客:藏在家里的自然史》  英国是个热爱大自然的国度。这并不是说其他国家不那么关爱它们的野生动物,而只是说在英国,略微有点“古怪”的研究和赞美大自然的传统,让英国人感到自豪。  野生动物纪录片在这里备受青睐,这些节目主持人在英国是很受欢迎的名流和国宝。观鸟、散步、骑马、遛狗、观光、海边捞虾拾贝、池塘钓鱼,或者只是在乡间漫步,欣喜遇见蝴蝶和鹀,以及在花间草地野炊,这些都是英国人的主流活动。我们
罗马,人们在布鲁诺被处决的地方竖起纪念碑  公元前第一个千年的中期,是人类文明的“轴星时代”:希腊三贤探本源,佛陀辩空色,老子论有无。  西罗马帝国在476年灭亡后,古典时代便结束了,西方社会进入“中世纪”。一般认为,中世纪是神学(基督教)和经院哲学霸权的时代,是黑暗的。  15-18世纪,文艺复兴、启蒙运动风行欧洲大陆,自然科学崭露头角。到今天,它的“新霸权地位”已不必言说。  然而,在历史的进
吕品自由撰稿人在英国生活多年  我還记得第一次游览位于英格兰东北部的克拉格塞德(Cragside)庄园时的感受。庄园内阿姆斯特朗勋爵(LordArmstrong)的大宅子里,有各种新奇的东西,规模巨大的山林也十分有趣,但给我印象最深的却是其中的花园。  花园离大屋隔着一段距离,位于山坡高处,顺着地形建成多个渐次向下的平台。花园尽头之外是草地青翠、白羊点点的牧场。顺着山坡往下看,可以见到远处山谷中的
“你知道‘火烧东京’吗?”Kevin问我。  这不知因何而起的发问,着实让我心神一愣。“或许,我知道‘五鼠闹东京’,据《三侠五义》记载……”不待我细细解释,视频另一端的Kevin打断了我,他说:“彼东京非此东京,二战期间美军飞机投放的燃烧弹烧毁了当地一半的城市。”  Kevin是我的朋友,一位美籍华人,我们之间相差6岁。我曾在一本杂志上发现他的QQ号码,随后我们两人因共同兴趣结交、熟识。  在20
《当呼吸化为空气》一书是保罗·卡拉尼蒂( Paul Kalanithi )在37岁肺癌晚期时所著的回忆录,该书在其逝世后的2016年出版,获得了极大赞誉,在商业上也取得了巨大成功。《明亮时刻》是尼娜·里格斯( Nina Riggs )在39岁时直面乳腺癌的回忆录,该书在其辞世后的2017年出版,不仅广受赞誉,也取得了商业成功。因其相似性,这两本书经常被同时谈及。  不过,更不可思议的是,这两位已故
气候领域出现的极具破坏力的现象,可能给社会生活和经济增长带来巨额损失,进而引发金融动荡及其他次生风险。  2020年,全球仿佛约好了一样: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十几亿人的生活,美国流感夺命上万,澳洲大火后暴雨滋生蚊灾,蝗灾肆虐印巴,风暴“丹尼斯”致英国多地洪水,西班牙大加那利岛沙尘暴……“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终于,有人评说了。近日,国际清算银行发行的一本题为《绿天鹅》的书
沙俄王储遇刺  1891年5月11日,日本滋贺县大津附近的街道上,两位外国来宾的到访打破了当地日常安宁平静的生活。在诸多日本警察的护卫下,当时仍是沙俄帝国王储的尼古拉二世乘坐着富有东方特色的人力车穿行而过。而就在他沉浸于眼前的异国风情之时,尼古拉突然感到右耳上方被人连续重击了两下,一阵头晕目眩之际,他也顾不得流血的伤口,慌忙跳下人力车拼命向前跑去。而在其身后高举着利刃的刺客,还想再次挥刀砍杀,却被
钱克锦  极有可能成为英国新一任首相的鲍里斯·约翰逊,不仅外形有些“非典型”,比如故意在公众场合展现一头乱发,而且行为也很“不俗”,比如在力争成为保守党党魁的紧要关头,和女友吵架,招致警察上门。  现年55岁的约翰逊,祖上分别有土耳其人、英国人、法国人和犹太人的血统,因而自称是个“熔炉式的人”,是穆斯林、犹太人和基督徒祖父母们血统的组合。不过“熔炉”却没有体现在约翰逊的政治观点上,他经常被人指责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