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平:王马争还是将相和?

来源 :南方人物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8605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固守“立法院”院长 要 塞的王金平,和失去国民党主席堡垒 的马英九相比,明显居于上风位置,马英九是和王金平组成一对“梦幻队伍”,还是“捉对厮杀”?
  
  从2005年国民党党主席竞逐,到如今党内“总统”人选之争,王金平一直是马英九在党内的头号劲敌。不仅仅是台湾岛内,关注台湾政治形势的两岸三地、及海内外华人社会,都对王金平这个有点蓝又有点不蓝、像统又不统、似独且非独的政治领袖,感到既陌生又迟疑。
  这个土生土长的台湾政治家,究竟是个怎样的人物?
  
  “采撷韭菜花的一把好手”
  
  王金平,台湾高雄县路竹乡人,1941年出生于该乡一个叫“一甲”的地主家庭。据王金平的自传记载,王家是个大家庭,人口众多,“每天开门第一件事,就必须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这暗示他从小就养成了要面对和处理众人之事的能力。
  据王金平自传叙述,地主家庭的王家,雇用了不少工人,他母亲每天要送五次饭菜和点心,供田里耕作的工人食用。王金平回忆,少年时候,他最喜欢的一件任务,是把点心和饭菜装在箩筐里,挑着扁担送到田里供工人食用。因为挑的次数多了,大家管这位笑眯眯的小少爷叫“小菩萨”。王金平表示,他儿时最大的乐趣,就是望着田里的工人津津有味地吃点心;工人们一边享用,一边感恩称赞年少的王金平。
  初中和高中,王金平就读于台湾南部首屈一指的台南一中,算起来,他还是陈水扁的学长。高中毕业,他考上“国立师范大学”数学系。早年,“国立师范大学”的学风非常保守,师范学生一般而言,较诸其他大学的学生“一板一眼”。在性格上,王金平多多少少也感染了师范大学的校风。
  师大毕业后,王金平奉派至“省立彰化进德中学”当实习教员,当初,进德中学是一所专门收容“不良少年”的特殊学校。在该校,王金平待了一年,他的学生中日后最具知名度的,便是台湾润泰集团负责人尹衍梁;因缘际会,王金平和尹衍梁两人日后成为亦师亦友的朋友。
  实习期满后,按照当时的兵役规定,王金平奉召去服预备军官役,退伍后,就回到自己家族经营的公司工作。这是王金平事业的起点。
  王家经营的公司,是当初台湾南部有名的“农大”、“龙昌”公司,这两家公司当年曾是台湾农产品加工业界数一数二的公司。在1960年代前后,已经颇具规模。公司主要由王金平的胞兄王珠庆负责,鼎盛时期,业界甚至把王珠庆与王永庆相提并论,可见那时王金平家族在地方上和台湾的中小企业界,已经小有知名度。
  那是台湾中小企业界的鼎盛时期,许多小老板拎着一只007手提箱,就可以到全世界“跑透透”,洽谈生意。1960年代,中小企业成为引领台湾经济起飞的一股关键动力。王金平家族正好赶上这波浪潮。
  1968年,台湾“经济部”筹组贸易参访团,环游世界各国整整八十天,王金平和同行的许多年轻企业家,结下不解之缘,像侯贞雄(东和钢铁公司董事长),就是在那次全球参访行程中,两人开始熟识。
  王金平做生意的天赋,显然和父亲王科的耳提面命有关。王科是家中六个子女中的长子,没受过正规教育,目不识丁,但却很有条理和逻辑,和人说理谈事,总是头头是道,让人心服口服。经营农产品加工业,在商场上无往不利。
  王科在高雄县路竹乡老家,有数十亩私人土地,他出门主持农产加工买卖之后,决定把这大片土地改种韭菜花。每逢韭菜花收成的时候,少年时期的王金平就呼朋引伴去采摘韭菜花,在亲朋好友当中,他是采撷韭菜花的一把好手。
  王科还训练王金平批发叫价的技巧。他要王金平挑起担子,把新鲜韭菜花挑到市场,和市场里的摊商讨价还价,从中赚取比别的农家更多的利润。
  日后,不论是在事业战场,还是在政治舞台上,王金平的举手投足之间,似乎都有少年时代,挑起韭菜花担子到市场喊价还价,与人锱铢必较,但又处处留有余地,争取双赢,在牟取自己最高利益的同时不忘留一条路给对方走的风格。
  他这方面的性格特质,绝对不是一路平顺走来、始终都是城里学校模范学生的马英九可以比拟的。
  
  十连霸的“议员”生涯
  
  当然,王金平这种挑韭菜花叫价的性格,并非一定是优势,为了务必让买卖成交,也演变为他性格中“无可无不可”的另一项特质,难免予人不够旗帜鲜明、不够黑白分明的印象。
  卖韭菜花的经历,让王金平学习到如何与人讨价还价争取双赢,而在人口众多的王家,如何面面顾到姑表之亲、妯娌之情,处理好各房叔伯之间的细微矛盾,潜移默化之间,王金平学到了以圆融的性格,与人为善,维持一个大家族的团结和谐。
  在时时刻刻“以大局为重”、事事务求“圆融美满”的思考下,如此的思维方式和成长环境,不免培养了王金平的“乡愿”及“和稀泥”的行事风格。然而,这种行事风格却让他在台湾商场里无往而不利。
  1975年初,王金平被家族企业推派参加高雄县工业会的创会工作。他是工业会成员中,学历最高、最有头脑的成员,几番接触共处,王金平被会员推选为理事,进而受到多数理事支持,获选为高雄县第一任工业会理事长。风云际会的事接下来发生了:台湾高雄县籍的“立法委员”黄铜树,因为年龄的关系,不再寻求连任。
  1975年4月中某日,正是蒋介石逝世出殡的日子,王金平接到南部大哥王珠庆打来的电话。那一通电话,改变了王金平的命运。王珠庆告诉王金平,家里坐了一屋子人,指名要和王金平碰面。
  王金平急匆匆回到高雄乡下老家,一进家门,但见国民党县党部主委、议长、县长等地方政治人物,坐满了一屋子。县党部主委劈头第一句话就问王金平:“王先生,您有没有兴趣参选‘立法委员’?”
  当年还是所谓“万年国会”时代,蒋介石过世那年,第一批选出来的“国民大会代表”和“立法委员”终生不必改选,但有些委员和代表去世后,席次需要递补,就在台湾地区作“增额选举”,但这批“增额”国大代表和“立法委员”不是终生职。
  王金平对政治犹然是一张白纸,他的回答很滑稽:“‘立法委员’是干什么的?”在当年的台湾,一般人的确对政治相当陌生,但王金平十分清楚,“立法委员”是一条通往成功的快捷方式。他爽快地回复:“我虽然不晓得‘立委’究竟要做些什么事,但如果你们要我参选,我绝对不负众望。”
  1975年年底,刚好要举行第二次增额“立委”选举。只要国民党县党部主委点头,获得党的提名后,几乎可以说形同当选了。
  果真,从当年迄今,王金平担任了32年的“立法委员”,十次蝉联当选,创造了十连霸的当选纪录,并且顺应时势,坐上了“立法院”院长宝座。
  
  泛蓝胜利的基础:王马合作
  
  同为国民党一方之霸的王金平,对马英九参选“总统”,会起什么样的影响?
  一位长期观察王金平的台湾政治名人分析,其实王金平无论在政治实力和财务能力方面,都不如外间人士想象的那么扎实。一旦在党内的竞逐之中败在马英九的手上,不论竞逐是透过初选、民调,或者协商等手段,王金平只有退出这场世纪选战。这位人士推测,王金平不可能像宋楚瑜那样,为了竞逐2000年“总统”宝座,不惜和李登辉开战,最后甚至退出国民党,凭借自己的个人魅力,孤军奋战。
  不光王金平没这种胆识,就连目前仍是国民党基层人气天王的马英九,恐怕也没有脱离国民党独力竞选的气魄。不管当今国民党党产还有多少老本,但毕竟国民党有形无形的资产,能够让任何一个党内“总统”候选人,打起选战来,相对驾轻就熟,无后顾之忧。这也就是2005年,王、马两人为了当选党主席,不惜伤筋动骨、剑拔弩张的根本原因。
  王金平在主席之战中败下阵来,一度使得王阵营士气低落。但不过三个月光景,王金平就识破马英九的“罩门”——马无法有效驾驭国民党的党机器。马英九更大的问题,是他无法有效拉拢这位卖韭菜花起家的“立法院长”。
  在2006年底台北、高雄两市市长选战中,高雄败选,党内派系未竟全功,是重要因素。台北市长位子保住了,但得票数较上届选举明显衰退,使得民进党落选人谢长廷,挟其“光荣败选”的气势,直接朝争取民进党“总统”候选人之路挺进。
  然而,王金平日前公开声称“外省人在中南部没有选票”的言论,也引起国民党内不同的解读。一般都认为这句话是王金平的严重失言,这论调似乎和民进党、乃至一再被影射为王金平幕后影武者的李登辉,有若合符节之妙。
  事实上,当今国民党内,谁都能炒作省籍话题,惟独马英九和王金平不能炒作,否则就无异打开潘多拉魔盒,自寻死路。王金平此言,更予人有足够的操弄空间,把他的“总统”之战,联想成是为李登辉打“代理人战争”,一旦落入这个陷阱,王金平恐怕也百口莫辩。
  总而言之,如果国民党要从泛蓝胜选的角度出发,必须说服王金平和马英九从竞逐的情境,拉向合作的情境。眼下惟一可以扮演鲁仲连排忧解难角色的,就只有荣誉主席连战。
  可是,马团队又畏惧连战偏袒王金平,因此,即使连战出马调解,也存在很大的风险。
  固守“立法院”院长要塞的王金平,和已经失去国民党党主席堡垒的马英九相比,明显居于上风位置,面对日渐流失的民意支持,马英九会不会放下矜持,和王金平组成一对“梦幻队伍”,或者反而是“捉对厮杀”,就看两人的智能了。
其他文献
实事举例  今年,湖北省政府继续将“建设农村中小学教师周转宿舍5000套”列为“十件实事”之一。为确保5000套农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任务的落实,2月中旬,湖北省教育厅下发了《关于征集2013年省政府十件实事——农村中小学教师周转宿舍建设计划的通知》,组织各地对2013年建设计划进行了征集,并请各市州教育局按照“限面积、限资金、限产权”的要求对所辖县(市、区)上报的计划进行了逐项审核确认。近几年,湖
强制认捐  将负担转嫁给学生  爱心捐款被挪用  捐款竟被收“手续费”  爱心捐款去向不明  焦点提示:硬性摊派捐款任务的做法会让爱心失去了本身的意义,不符合初衷,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不利影响。这种做法更不利于孩子人格的成长。  强制认捐  四川芦山地震发生后,不少学校组织了捐款。不为地震捐款,孩子就拽着家长衣服不让走,这是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某幼儿园门口发生的一幕。而在丰台区另一所初中,老师拿本登记学
和教授在咖啡馆谈完论文,我饥肠辘辘快步赶回宿舍,琢磨着冰箱里还有什么能对付对付。开门进屋,房间有些凌乱,刚开始以为是门口堆着的两袋垃圾的视觉效果,后来发现CD和书散落在地上,难道我出门时忘记关上窗户了?可是窗户关着!我心里一阵紧张,赶紧看书桌,天哪!笔记本电脑不见了!还有手机!  我连忙叫来对门的中国邻居邱邱,她说快7点时听见有人从我宿舍出来,她透过猫眼看见一个高大的外国男人,还以为是我朋友,就没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横林实验小学创办于1906年,原名“武进县安尚乡第二国民学校”,当地习惯称之为“安尚学堂”,历尽沧桑,薪火相传,迄今已有114年的历史。近年来,学校通过查询地方志,并多次与专家论证,提炼出了“安如山,尚如水”的文化理念。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学校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有特色的德育活动,寓丰富多彩的德育内容于学校整体育人的大氛围中,促使学生品格培养和素质提升。安尚学堂已成为涵
李一现象,大体是自然疗法的中国化呈现    从世界角度来观察宗教发展,现在有一种准宗教的、不完全强调信仰的、注重生活修行的行为现象非常值得关注。在西方乃至中国港台地区,它高度流行;在中国大陆也正在逐渐为一定人群所接受。它们让人到一个专门的机构去,短暂告别红尘,进行生命的养护和精神的安抚。这种行为,基督教称之为“灵修”;佛教有“静坐”,印度教有“冥想”,也有的机构将不同教派打通,比如印度教和基督教思
当时姚文元还提出一个口号,叫“抗震不忘批邓”,还要在救灾前线搞阶级斗争    1976年7月28日凌晨,唐山大地震,全国动容。  这一年,张广友46岁,他已经在新华社记者的岗位上工作了很多年,在此前他以记者之笔记录过三年大饥荒、“文革”武斗、1975年淮河大水灾。  在地震发生三个多小时后,张广友从北京出发前往唐山,成为第一个到达唐山灾区的新华社记者。当天晚上,在唐山机场,张广友度过了他终生难忘的
一场罕见的事故中,32名工人的生命被钢水融化    张福祥    奶牛在窗户后面哞哞叫了几声,媳妇赶紧爬起来,掂上桶去挤奶,还不到五点,张福祥也坐起来,开始穿衣服。媳妇说,这么早,你再睡会呗。  张福祥闷着头穿鞋,说,你快点挤,完事我帮你送奶站去,你给别人家送奶得快点。  从去年到新钢厂上班开始,早上六点出门,六点半要到钢厂开会,开半小时,干活干一天,晚上八九点进家还算好,经常是十点十一点。进门说
从《蝙蝠侠:黑暗骑士》到“正义联盟”    蜘蛛侠的“黑化”在电影第三集中已经显山露水,虽然只浅尝辄止,但也触目惊心——如果超级英雄变坏,我们会怎么样?    有中国观众看完《变形金刚》之后在自己的博客里这样写:“30岁的人了,可是在电影院里听见擎天柱说‘汽车人变形’的那一刻,我还是有点热泪盈眶的冲动。”  这一刻我们意识到自己和那些认为《蜘蛛侠2》“再好不过了”(《纽约邮报》语)的典型美国人没有
编译 /王尚        阿尔弗雷德 ·约翰逊,33岁,高中学历,头衔是:主编、编辑、通讯员、设计、录入、校对与发行。  在利比里亚首都蒙罗维亚,没有人不知道约翰逊和他的黑板报——“每日街谈”(Daily Talk)。充斥着俚语的新闻让当地“买不起报纸,用不起电脑,买不起发电机让电视出现画面的人”津津乐道,而正是这些用普通人说话的方式表达出来的新闻吸引了更多低产阶层读者。“我喜欢这样写,就像我在
俄舰开火维护主权,击沉人权!  如果我们在处理这个危机事件时,只考虑国家利益和主权,而一笔带过两国交往中都必须尊重的价值观,特别是对人权的尊重,我有理由担心,在不久的将来,吞下苦果的仍然是我们自己      俄国炮舰开火500多次,击沉一艘据说“违法了”的商船,这艘商船虽然挂一小国国旗,但船长和船员都是以中国人为主(在国际上,一般认为这就是中国船,只是为了方便而挂其他国家国旗)。  我现在先假设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