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CC-CSM2-MR模式的疏勒河流域未来气温降水变化趋势分析

来源 :高原气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nnx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疏勒河是河西走廊三大内陆河之一,该区生态环境和水资源易受气候变化影响,对该区未来气温降水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研究,有助于厘清疏勒河流域未来气候变化状况,为气候变化风险评估提供参考.本文基于1961-2014年气温降水数据及中等分辨率气候模式BCC-CSM2-MR输出数据(1961-2100年),采用MBC(Multivariate Bias Correction)方法对模式输出数据进行偏差校正,并利用趋势分析及空间插值分析等方法,对疏勒河流域气温和降水变化趋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历史时期(1961-2014年),经MBC方法校正后的模式输出数据,与实测数据的拟合程度较好,能较好地再现研究区分布规律;(2)不同气候变化情景(SSP1-2.6、SSP2-4.5、SSP3-7.0、SSP5-8.5)在未来时期(2015-2100年)下,模式数据的降水增加量的比较为SSP5-8.5>SSP3-7.0>SSP2-4.5>SSP1-2.6,平均温度增加量的比较为SSP5-8.5>SSP3-7.0>SSP2-4.5>SSP1-2.6,最高温的增加量比较为 SSP5-8.5>SSP3-7.0>SSP2-4.5>SSP1-2.6,最低温度增加量比较为 SSP5-8.5>SSP1-2.6>SSP2-4.5>SSP3-7.0;(3)未来时期(2015-2100年)的三个时段(2015-2040年、2041-2070年、2071-2100年)的变化特征表明,在2015-2040年和2041-2070年期间的降水减少的幅度较明显,而温度有增有减,变化幅度较大,呈现震荡的趋势.而在2071-2100年期间温度和降水有了明显的变化,且呈现高速增长的趋势;(4)未来时期的降水变化率呈现中部高,四周低的趋势;而平均温度变化量的高值区为流域水系稀疏地区;最高温度变化最明显的区域集中在疏勒河流域的上游区;最低温度变化最明显的区域集中在研究区的南北两端.
其他文献
利用北京气候中心(BCC)次季节-季节(Sub-seasonal to Seasonal,S2S)预测系统20年(1994-2013年)回报试验数据,在评估BCC S2S预测系统对中国西南地区夏季降水次季节预报性能基
选取2014-2018年黑河流域中下游不同类型下垫面(荒漠、玉米田、湿地、胡杨、胡杨柽柳混合林)的站点观测数据,定量比较了不同下垫面地表能量收支的变化;探讨了不同气象要素以及灌溉作用对潜热输送的影响。结果表明:潜热的年变化与向下短波辐射以及气温的年变化保持一致;不同下垫面能量收支差异较大,玉米田下垫面月均潜热峰值可达200 W·m-2,荒漠下垫面只有100 W·m-2;荒漠下垫面潜热季节变化幅度较小,湿地、混合林和胡杨林的季节变化更为明显,变化幅度更大,其中湿地
本文利用空间分辨率优于10 m的影像为数据源,提取了广西1960、1973、1989、2001、2008、2018年共6个时期的大陆海岸线信息,综合分析了人类活动背景下广西大陆海岸线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因子。结果表明:1) 1960—2018年广西大陆海岸线变化剧烈,总长度以1989年为节点呈现先减后增的态势,整体上共缩减了53.45 km;广西海岸线长度变化最剧烈的时段发生在1960—197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