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硫化钼简易形貌调控及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综合实验

来源 :实验技术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zqww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验分别以硫脲和钼酸铵作为硫源和钼源,通过水热方法合成了二硫化钼,并利用醋酸调节pH值来控制产品形貌.实验中,用XRD表征样品的结构,用SEM图像观察产物形貌,用UV-Vis DRS对产品形貌调控前后的光吸收性能进行考察,最后以罗丹明B为模型化合物来评价二硫化钼的光催化效果,并给出了相关机理解释.
其他文献
为提高物料物性测试设备的便捷性和使用性价比,设计了一种基于虚拟仪器的农业物料物性测试实验系统.该系统基于质地分析检测原理,在SolidWorks软件中设计不同类型检测探头的机械系统虚拟样机,基于LabVIEW开发相应的测控软件,通过控制检测探头以设定的速度向被测样品施加恒定时间的位移,实时采集、显示和存储探头与样品间的作用力,获取物性参数分析的基础数据.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较好地模拟探头与样品间的互作过程,为学生使用LabVIEW软件开展自主性、创新性实验提供了实践平台.
为了认识熔融沉积成型机理,获得实验条件下打印零件的力学性能,该文使用ABS材料在不同成型温度下制备试样,并对试样做抗弯试验,获得了ABS材质在不同成型温度下的抗弯峰值力,并估算出成型件层间黏结的强度值.通过分析FDM试样的抗弯峰值力参数,验证了FDM成型的机理,获得了试样的抗弯峰值力数据.最后对比了ABS材质和PLA材质抗弯峰值力,由实验结果可知ABS材质成型温度提高对样件的力学性能更有利,PLA材质的层间结合力高于ABS材质,工艺性更好.
为提高微纳光学传感器的测温精度,基于多模微环谐振腔光芯片,搭建了高精度温度测量装置.装置通过采集微环谐振腔多模温度传感数据,利用人工神经网络算法有效融合多模传感信息,提高传感灵敏度.实验结果表明,多模传感方法在24.9~32.0℃的温度范围内,测量精度为±0.074℃,与单模微环谐振腔传感方法相比降低了温度探测极限.
该文设计了基于低温水浴法制备NiFe2O4/BiOCl复合光催化剂的综合实验,通过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对样品进行了物相及形貌分析,并以可见光下甲基橙(MO)的降解程度评价其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当NiFe2O4质量百分数为2% 时,所得复合纳米材料的光催化活性最优,甲基橙在105 min时降解率达到了80.62%.该实验设计简单,涵盖了复合材料的合成、测试表征及光催化性能评价等知识点,便于学生理解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关系,同时能够提升学生的科研创新意识和综合实践能力.
在教学中引入“基于忆阻器的三值数字逻辑电路设计”实验项目,成功地将数字电路、EDA技术与新兴的忆阻器技术相融合.建立和设计了Knowm忆阻器的SPICE模型和FPGA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前期设计成功的基于忆阻三值数字逻辑电路实现的1线-3线译码器电路,进一步设计了基于三值数字逻辑电路的2线-9线译码器,并对其有效性进行了验证.最后,在FPGA中设计了通过二输入信号点亮9个LED灯的实验,有效验证了2线-9线译码器,提高了传统3线-8线译码器的运行效率,节省集成电路面积,提高电路集成度.
“双高计划”实施背景下,加强高职专业群与产业群的协同发展,是提高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效能的内在要求,也是产业结构变革与技术创新双向互动的必然结果,更是产业集群发展促进人才和技术集群化联动的需要.其价值主要表现在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民生价值、促进地方产业新旧动能转换的发展价值、在改革推进中实现增值发展的内生价值.新时期,高职院校应通过优化调整专业群结构、强化课程资源建设、推动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联动、建立定向就业机制等,促进高职专业群与产业群协同发展.
该文采用新鲜含水的豆腐渣为原料,液氮冷冻后的冰为模板,利用微波加热快速制备功能性分级孔生物碳材料,用来吸附水中的重金属铬Cr(Ⅵ).文章探究了不同微波加热时间制备的生物炭的微观结构和化学组成差异,及其对Cr(Ⅵ)吸附的影响.该项研究为吸附水中的Cr(Ⅵ)提供了一种快速、绿色的方法,具有工业化应用的潜在价值.实验过程包括环境吸附材料制备及重金属去除的一般步骤,具有综合性、简易性和新颖性.
将材料化学的最新科研成果引入实验教学,设计了碳纳米管/聚氨酯复合弹性体的制备及其热致衰减研究的综合性研究实验.通过FTIR、SEM对碳纳米管(CNTs)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分析,借助适量1.4二氧六环溶剂得到CNTs分散体系,经原位聚合法制备了CNTs/聚氨酯复合弹性体.利用TEM、SEM分析了CNTs对聚氨酯脲弹性体的复合效果,结合“原位”变温红外分析技术和变温力学性能测试技术对聚氨酯弹性体进行了热致衰减分析研究.该实验内容涵盖了原料分析、配方设计、制备方案设计和实施,以及结构表征和性能测试等诸多环节和诸
针对不同水体和水质指标测定过程中全自动化学间断分析仪的参数优化问题,以市政污水造成的地表水污染水体为研究对象,采用加标回收率和相对标准偏差评价法,在全自动化学间断分析仪测定地表水磷酸盐过程中,对染色剂和还原剂的剂量及静置时间等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用此方法监测地表水磷酸盐时,染色剂剂量是主要影响因素,需要控制在35~50μL之内,磷酸盐的加标回收率可以达到99.62%,相对标准偏差仅为0.43%,优化后的参数对河流水体磷酸盐测定有指导意义.
为有效判别高校学生在线作业中复制、代写、抄袭等不良现象,引入击键行为识别技术.根据不同应用场景构造了单字符间特征值、关键字字符串内特征值以及关键字字符对特征值,并结合神经网络算法构建了一种基于MC-LSTM的在线作业击键行为识别模型.以IT课程“数据库原理与应用”为例,设计并实现了基于MC-LSTM的在线作业行为识别系统,并测试了不同特征值及特征值组对识别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有效判别在线作业自主完成情况,从而对在线教学质量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