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

来源 :中州体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ly10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体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增强学生体质,还要把体育自身蕴含的体育精神、体育思维方式等传给学生,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达到健身育人的目的。本文主要从高校体育教学培养人文精神的必要性入手,分析高校体育教学中人文精神缺失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高校体育教学中培养人文精神的途径。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人文精神
  和谐社会背景下,高等教育作为培养高级人才的重要阵地,对发展社会和谐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高校教育中渗透人文精神显得尤为重要。体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要健身还要育人,从而实现体育教育的最终目标。目前,我国高校体育人文教育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总体状况还不乐观。高校体育一直受生物体育观的支配,注重体育技巧训练与传授,过分强调动作的标准化,忽视体育精神、体育道德观念等的渗透,结果很多学生满足于健体与应试,没有树立全新的体育理念,没有激发终身体育的兴趣,更没有发展人文情怀,从而造成高校体育教学中人文精神的缺失,这将会制约学生的全面发展。这种体育与高校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目标不相符,必须进行改革,必须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1 高校体育教学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必要性
  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阵地,也是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伦理观的关键阶段。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已成为教育界关注的重要问题,尤其是随着社会不良现象对校园的侵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显得尤为必要。
  1.1 素质教育的需要
  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需要大量的具有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高素质人才。为此,高校体育教学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在进行专业知识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高校体育教学中进行人文教育不仅能培养学生的乐观情绪,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还能形成学生良好的身心素质。因此,高校体育教学中只有进行人文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使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才会在社会竞争中脱颖而出。
  1.2 高校体育培养目标的需要
  高校体育长期沿用传统教学方法,注重体育理论与技能的训练,失去了体育课的德育功能。体育学科是一门建有科学性与人文性的学科,它致力于追求真、善、美,比赛中倡导公平、公正,注重竞争精神与合作精神,由此可见,体育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成绩与健身,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高校体育培养注重“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培养宗旨,因此,高校体育教学的个性化、人性化是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应在体育教学中有机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自由平等、个人价值、公平竞争的人文情怀,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精神。
  2 高校体育教学中人文精神缺失的原因
  我国高校体育教学长期以来受“生物教育观”的支配,对体育功能的认识走向片面化,这是高校体育教学中人文精神缺失的主要原因。近年来,我国高校体育工作者借鉴国外的快乐体育、终身体育等思想,给高校体育教学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总体状况还不乐观。
  2.1 教学目标片面化
  受传统体育功能的影响,长期以来人们认为体育就是强身健体、增强体质的手段之一。这一观念表现在体育教学中就是从生物学、工具论的角度,把体育教学变为技能训练、强身健体的重要场所,这影响到体育教学目标的确定,偏重于体育功利性。从教育的本质来说,目的是促进人更好地发展。但当前高校体育教学没有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忽视了对完整的人的培养,将技术训练作为教学目的,强调技能的掌握,忽视了学生的情感、能力方面的发展,偏离了体育教学的最终目标。同时高校体育强调体育的社会属性,忽视学生个体的基础差异,限定统一的目标,束缚了学生个性的发展,造成了人文精神的严重缺失。
  2.2 教学内容竞技化
  目前高校体育教学中不管是教材还是教学内容,都存在偏重传授体育知识、注重体育技能训练,忽视学生情感态度、意志耐力等人文精神的培养问题。选择体育教学内容时,主要以竞技体育项目为主,强调运动项目自身的体系,无视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体育教学内容的竞技化,使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得较好,但体育本身蕴含的价值观、责任感、人际交往能力、心理素质等被忽略,造成了人文精神的严重缺失。
  2.3 教育过程技术化
  教学过程注重统一要求的技术,片面追求动作的规范性、精确性;教学中要求学生绝对地服从指挥,使内涵丰富的体育教学沦为机械性的操作,这不利于人的全面发展。这与教师素质有着密切关系,我国高校体育教师不乏优秀工作者,但也有知识面狭窄、教育理念陈旧、不以身作则的低素质者,在体育教学中偏重技术,不能很好地融入人文精神,从而影响到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
  2.4 教学评价不科学
  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比较注重终结性评价,侧重于达标、理论考核等,忽视了形成性评价,即不考虑学生的进步幅度和学生的主观努力程度;评价标准统一,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评价结果仅是作为评价学生成绩优劣的手段,忽视了对学生薄弱面的指导改进。这种评价方式不够科学,在此评价方式指导下,必定会制约学生的全面发展,造成学生人文精神的严重缺失。
  2.5 教学形式单一
  体育具竞争性、娱乐性,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可以采用多样的形式进行教学活动,但体育教学一直以来采用的都是“讲解-示范-练习-纠错-巩固”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形式偏重教师讲授、学生记忆;教师示范、学生模仿。学生只是接受者、吸收者,学生的主观愿望得不到发挥,长此以往,会让学生觉得教学无味,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影响到教师的创造性,不利于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这与人文精神培养目标相背离。
  3 高校体育教学中培养人文精神的途径
  3.1 更新体育教学理念,关注人文体育   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存在教学目标片面化、教学内容竞技化、教学形式单一等问题,主要是因为高校体育教学理念陈旧、落后,片面强调体育技能,忽视体育的人文价值,这种理念制约了体育育人功能的发挥,造成人文精神的严重缺失。因此必须更新高校体育教学理念,突出人文体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首先,体育教学以人本主义为指导,尊重学生个性。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目的在于培养“完整的人”,尊重人的个性,发展人的创造性。高校体育教学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围绕学生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制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等,如教学中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自由、个性化发展。其次,体育教学以和谐思想为指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高校体育教学一直注重生物体育观,与和谐的理念不相符。高校体育教学中要渗透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最后,体育教学以终身体育思想为指导,树立学生终身体育意识。高校体育教学要向学生传递终身体育理念,引导学生自觉参与体育锻炼,愉悦学生身心。
  3.2 调整体育课程体系,拓展教学内容
  我国高校还没有开设体育人文教育课程,体育教学中的人文教育都是通过体育课及校园体育文化开展的。首先,要调整高校体育课程体系,结合学生身心特点及兴趣爱好,开设专业基础课、公共基础课、选修课等,以弥补原有体育课的不足,丰富体育课程体系,并使体育课程体系具有一定的弹性,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学生的个性需求。同时要扩大体育课程的文化含量,为人文精神的培养提供广阔的平台。其次,精心选择体育教学内容,突出体育的人文性。体育人文是指建立以人为本,增强学生体育意识,发展学生个性与能力的内容体系,因此,应该有一定的文化底蕴,尽量开设学生感兴趣的,与学生的生活与终身锻炼有密切联系的项目。同时选择多样化的教学内容,突出体育的全面性、实用性,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引导学生在参与锻炼的过程中养成强烈的生存意识与竞争心理。另外,不管体育教学的内容与体系如何,在教学中都要树立培养人文精神的意识。如在马拉松等田径项目中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意志;讲述我国体育发展史时,利用我国运动员取得的突出成绩,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等。
  3.3 优化教学方法,渗透人文精神
  高校体育教学中要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摆脱传统教学中以教师讲授、示范为主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学生留出自由活动的空间,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尤其要根据学生的体质特征,因材施教。首先,高校人文体育教学要优化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分组式教学等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其次,体育教学活动中要尽量安排不同性质的体育活动,注重竞技性与娱乐性,运用游戏法、竞赛法等教学。尤其是体育游戏,生动有趣,深受广大学生喜爱,能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最后,体育教学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势,使教学过程生动、形象,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如通过摄像机、计算机等多媒体,向学生宣传体育明星的奋斗史,增强体育教学的趣味性,这些都是培养体育人文精神的有效途径。
  3.4 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培养人文精神
  首先,高校人文体育评价要关注人的全面发展,本着客观、公正的原则,结合学生自身的发展水平构建评价体系。其次,高校体育教学评价要突出全面性。注重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绝对评价与相对评价相结合;终结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相结合,变单一的成绩型评价为综合性素质型评价,在评价方法、形式上建立凸显学生能力的人文考评体系;评价注重共性与个性,关注个性的发展变化;在技能考核的基础上,评价内容趋向多样化,增加体育人文、运动保健、健身方法等方面的考核;改革评价形式,学生自我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改革评价方法,将科学性与人文性结合起来。最后,高校体育教学评价要关注个体,这是人文性的最突出表现。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不同学生的兴趣、身体素质、天赋等存在一定的差异,体育教学评价要注重这种差异。
  3.5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人文素养
  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体育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关键在于教师。没有较高的人文素质的教师,很难培养具有人文精神的学生。在人文体育教学中,教师不仅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还要有意识的向学生传授人文知识,增强学生的自我认识,培养科学的体育价值观,提高学生的体育人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教师不仅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与技能,还要有广博的人文、社会知识。目前,高校体育教师大多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但在人文素养方面存在严重不足。因此,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人文素养是高校体育教学面临的重要任务。高校要为教师创设继续学习的条件,全方面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为人文教育提供坚实的基础。
  3.6 营造校园体育文化人文环境,培养人文精神
  高校体育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还受校园人文环境的影响,校园体育文化能规范学生行为,发展学生个性;通过体育场馆、设施等影响学生的体育精神;通过课外体育活动,提高学生的责任感与集体主义精神。高校体育文化环境由物质环境、制度环境、精神环境构成,物质环境指体育场馆、体育社团机构、体育师资等;制度环境包括体育道德、体育规则、体育交往等,约束学生体育行为,促进学生的团结、凝聚;精神环境指人文体育包含的拼搏精神、超越精神、挑战精神、分工协作精神等。这三个方面相互作用构成校园人文体育文化环境,好的文化环境可以营造良好的体育人文教学环境,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同时利用这些资源可以举办体育学术沙龙、体育竞赛、体育报告会,开展体育兴趣活动、体育摄影比赛等,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总之,高校体育教学中人文精神的缺失,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高校体育教学要渗透人文教育,将体育作为培养人文精神的重要阵地。而人文精神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工作,这就要求高校体育教学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扩展体育人文教育思路,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水泓等,论高校体育教学与体育人文精神重构〔J〕.浙江体育科学,2010(6).
  〔2〕徐祥辉,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人文精神〔J〕.中国成人教育,2012(6).
  (责任编辑:李宏斌)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羽毛球教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改革,人们开始跨项目探究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的方法。因此运动技能的迁移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被发现并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比较分析法、逻辑分析法对排球和羽毛球技术进行分析比较,根据其技术特点的对比,包括从上肢到下肢、从站位到发力等分析其相似之处,探究如何能将两者间存在的正迁移更好地运用到羽毛球教学中,取长补短,提高羽毛球教学和训练效率。  【关键
【摘要】羽毛球是一项风靡世界的小球类运动项目,为了解郑州市羽毛球参与者锻炼行为的特征及现状,笔者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郑州市羽毛球参与者锻炼行为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羽毛球;参与者;锻炼行为  1前言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中国羽毛球队喜获三金,激起了广大群众对羽毛球的热爱,相关研究表明,羽毛球运动参与度很高,在所有锻炼项目中排在第二位。郑州市
2010年小宗农产品价格暴涨的现象引发了人们的广泛思考,笔者认为,其最主要的原因还在于流通环节过多。故而本文从削减流通环节、降低交易费用的角度出发,适当运用数学推理,提
近年来,农业部在农村经纪人的管理和发展方面也做了一些事,2003年颁发了<关于开展农村经纪人发展情况专题调查的通知>和<关于加强农村经纪人队伍建设的意见>,2004年组织了两
【摘要】文化旅游产业是伴随着旅游的发展而产生的新兴产业。本文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考察和逻辑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蓟县北少林武术文化经济园的综合优势,探讨了经济园开发的功能定位和经营模式,制定了发展武术文化教育产业和构建以北少林武术文化产业为主导的文化创意产业的战略,提出统筹文化旅游产业开发与发展生态旅游相结合的思路。  【关键词】天津蓟县;少林武术;文化旅游;经济园区  Strategic Study
【摘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研究方法,对长期坚持“龟鹤拳”练习对体质的影响进行跟踪研究。在2009-2012三年中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了两次测试及数据对比分析。测试结果显示:除了反应时指标外其他各项指标都明显优于对照组;并且提示:长期坚持“龟鹤拳”练习对心肺功能有很好的提高作用,对中年女性体质有良好的维持和提高作用。  【关键词】“龟鹤拳”;中年女性;跟踪研究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多器官功能不全时的预见性护理,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观察并总结6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多器官功能不全时采取预见性护理的护理经验。结果:在治
目的:评估免费投药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影响。方法:按街道整群抽取2005年至2007年均接受免费投药的贫困精神分裂症患者500人,采用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评价疾病疗效、社会功能
本文探讨了中越全面合作背景下的中国红河—越南老街经济合作区的功能定位,分析了合作区现状和双边合作条件的基础,并对红河—老街经济合作区规划、物流设施建设、产业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