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提出了绿色课堂的概念,并在实践中总结了在幼儿中创建绿色课堂的核心内容:绿色人文、绿色环境、绿色课堂、绿色行为等。教师通过采取课内外的一系列措施宣传环保行为,提高幼儿的环保意识。
【关键词】环保教育;绿色课程;主题活动实践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期是一个更多依赖情感而不是依赖理智的生活时期,幼儿对生命的认识受其经验的局限,然而他的情感却最容易受到感染。《纲要》同时也提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通过勤于动手、乐于探究的多种形式的探索实践活动,体验科学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孩子获取知识和实践的能力。我们充分认识和尊重幼儿的这一发展特点,在开展过程中凸显了两点:一是突出学习的经验性,强调幼儿更适宜于运用多种感官,以直接体验和自主操作为主的活动性的学习方式;二是强调各种活动的整合性,即幼儿园课程指向幼儿园的一日活动。本着让幼儿在自然的生活状态中,从对自己及身边种种生命的关注到对自然世界的探索,并充分利用一些特有的环境资源和条件,联系日常生活及突发事件,开展绿色课程实践活动。
“绿色课程”的构建旨在以提高幼儿的环保意识和文明素质为核心,创设文明、健康、舒适,有着绿色生态和祥和人文气息的绿色校园文化;构建以普及环境科学知识,帮助幼儿树立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文明意识为出发点的绿色课程;渗透以“改变不良习惯,倡导绿色生活”的生活理念;推行层次清晰、责任明确的绿色管理模式,使“绿色课程”成为园所内涵品质可持续发展的新起点。我们在实践过程中形成了四个核心板块:绿色人文、绿色环境、绿色课堂、绿色行为。
一、绿色人文
“绿色人文”包含环境绿色、幼儿环保意识、环保行为的培养,还体现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团结协作、民主平等关系的建立,树立了以人为本,依靠教师的管理思想,信任、尊重教师的教育自主权。倡导老师在带班中灵活处理突发的教育事件,及时捕捉幼儿的兴趣点、关注点,提高教师的观察能力及生成性教育的能力。
二、绿色环境
“绿色环境”是一本富有吸引力的“活教材”,幼儿园结合季节特点,有目的地添置有关花卉盆景,为美化幼儿园起到了点缀装饰的作用。更重要的是从孩子的观察视角入手,利用废旧材料为幼儿创设充满童趣、富有色彩感、能让幼儿与之“对话”的绿色环保环境。
1. 变废为宝——亲子互动
大厅色调温馨舒适,旧物换新貌的攀岩墙集艺术气息的装饰效能与运功功能于一体,外貌卡通的“熊一家”废品回收站蕴含垃圾分类的知识、瓶盖装饰做成的环保使者传递环保意念,柱形花架呈现的众环保手工作品处处传递我园的环保特色氛围。每一件作品都蕴涵着无穷的创意,闪耀家长和孩子们的智慧,变废为宝的意义毋庸置疑。
2. 绿色实践——探索乐园
中厅绿色活动区特意创设了秋意田园、秋水池塘、动感环保三个活动区,集合了种植、饲养、运动三个功能,为孩子们的活动场所大大增容。在秋意田园中,我们介入了水养植物区、土养植物区和沙养植物的科学知识,并设立观察记录单,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养成认真观察动植物生长变化的习惯,引导幼儿不断加强环保意识,在亲身经历观察的过程中感受自然植被生长的魅力。在绿色活动区这个小天地里,孩子们有探索、有感受、有交流、有表达,促使幼儿的自主探索和经验感知得到进一步发展。
3. 创意海报——宣传卫士
重角落文化的运用,也是开展绿色课程的一块亮点。在拐弯、转角处投放悬挂一些亲子制作的环保海报、标语等,这些隐性的“老师”也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和家长的一言一行。亲子动手设计富有情趣的环保标志语,如“嘘!轻点儿”、“小鱼说:请爱护我们的家”、“请节约每一滴水”等内容的字画,既温馨又附带警示作用,是绿色课程建设的宣传卫士。
4. 杂物变身——自主参与
在绿色环境的创设中我们注重幼儿的参与,师生一起商讨、共同制作,使幼儿真正成为环境的主人。在操作的作坊,将平时收集的材料投放,并让孩子们商量、亲手参与环境创设。当孩子们看到自己的意见被采纳,自己的作品用来装饰环境,带来的废旧材料被利用,顿时感到信心百倍,更加积极地投入到活动之中。在与环保材料、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孩子们主动发现、创造玩法、积累经验、体验成功。
三、绿色课堂
集体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主战场,幼儿园积极拓宽活动的范畴,突破对课堂的狭义理解,真正把幼儿带入社会、带进自然,让孩子与生活面对面互动。
1. 每月一周环保主题周活动
筛选省编教材中各年段主题活动与环保适宜的课程,并结合幼儿经验特点进行整合,渗透各领域进行,确立了以下内容:
环保主题周开展前期年段要储备幼儿的原有经验,并通过各领域的活动渗透开展,包括班级环境创设、区域活动、集体教学、亲子活动等形式,强调注重孩子在活动中的参与和感受。
2. 每学期一次“亲亲家园”环保主题月活动
主题月集合了小制作大比拼、亲子环保时装秀、环保风筝节、环保诗歌朗诵会、自编环保器械韵律操、田野课堂——环保一日游等内容,利用丰富的环境资源开展教育,有意识地引导幼儿感受大自然中色、形、声的美妙,产生对美好环境的情感。主题月根据不同的年龄段预设不同的活动,把原来的零散性活动进行整合,是绿色课程的组成部分,也是展示的平台和窗口。
3. 每个环保节日的主题倡议活动
环保纪念日中包涵着广泛的环保教育内容,是我园确定教育主题活动的主线之一。如:3月12日植树节、3月22日的水日、4月的爱鸟周活动、6月5日的世界环境日等,组织幼儿开展“我和小鸟交朋友”、“还我们一个美丽的家园”、“小动物的家”等主题活动,让幼儿围绕一个主题开展一系列的讨论。通过系列活动,孩子们的自主自信得到了发展,在与老师合作性的绿色互动活动中,有更多的机会参加探究活动,收集信息能力也得到了提高,促进了学习品质的发展。
四、绿色行为
1. 大班“大恐龙”行动组、中班“小蜗牛”探索队的组建
“绿手印捡垃圾”、“毕业树认领”、“爱心环保义卖活动”、“移动绿箱子活动”、“滴水行动”、“我给垃圾分分类”等社会实践活动成为年段实践活动的核心内容,是孩子们实践绿色环保行为的一个平台,让他们以自己的亲身体验活动来宣传环保行为。
2. 家园相融的个性化绿色环保活动
充分挖掘家长教育资源,使家长成为绿色行动的积极参与者。如涉及课程内容的“我有一块花手帕”、“移动的绿箱子”、“染厂爸爸进课堂”、“圆形教室故事会”等亲子环保微课堂,更是把孩子的生活与学习有效的结合起来。如前阶段北方雾霭天气引发了幼儿的关注,于是触发了他们讨论灾害天气的这个话题,延伸出关注灾害天气与环境污染之间的系列活动。
在自主学习与实践体验的过程中,我们充分遵从以幼儿为本的原则,运用“互动式”的教育理念,以渗透为主,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孩子们的环保意识明显提升,表现在孩子对绿色环保活动的兴趣敏感度提高,环保行为有了长足的进步;教师对幼儿进行环境教育指导能力明显提高;家长对幼儿园开展环境教育认可加强。
我们将继续立足于幼儿,以让幼儿获取发展为着眼点,立足于绿色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和规范化发展,促使教师专业素养发展与绿色课程科研的同步发展。让更多的孩子在环保教育中出发,以一个行为带动一个孩子,以一次的实践影响孩子的一生。
【关键词】环保教育;绿色课程;主题活动实践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期是一个更多依赖情感而不是依赖理智的生活时期,幼儿对生命的认识受其经验的局限,然而他的情感却最容易受到感染。《纲要》同时也提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通过勤于动手、乐于探究的多种形式的探索实践活动,体验科学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孩子获取知识和实践的能力。我们充分认识和尊重幼儿的这一发展特点,在开展过程中凸显了两点:一是突出学习的经验性,强调幼儿更适宜于运用多种感官,以直接体验和自主操作为主的活动性的学习方式;二是强调各种活动的整合性,即幼儿园课程指向幼儿园的一日活动。本着让幼儿在自然的生活状态中,从对自己及身边种种生命的关注到对自然世界的探索,并充分利用一些特有的环境资源和条件,联系日常生活及突发事件,开展绿色课程实践活动。
“绿色课程”的构建旨在以提高幼儿的环保意识和文明素质为核心,创设文明、健康、舒适,有着绿色生态和祥和人文气息的绿色校园文化;构建以普及环境科学知识,帮助幼儿树立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文明意识为出发点的绿色课程;渗透以“改变不良习惯,倡导绿色生活”的生活理念;推行层次清晰、责任明确的绿色管理模式,使“绿色课程”成为园所内涵品质可持续发展的新起点。我们在实践过程中形成了四个核心板块:绿色人文、绿色环境、绿色课堂、绿色行为。
一、绿色人文
“绿色人文”包含环境绿色、幼儿环保意识、环保行为的培养,还体现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团结协作、民主平等关系的建立,树立了以人为本,依靠教师的管理思想,信任、尊重教师的教育自主权。倡导老师在带班中灵活处理突发的教育事件,及时捕捉幼儿的兴趣点、关注点,提高教师的观察能力及生成性教育的能力。
二、绿色环境
“绿色环境”是一本富有吸引力的“活教材”,幼儿园结合季节特点,有目的地添置有关花卉盆景,为美化幼儿园起到了点缀装饰的作用。更重要的是从孩子的观察视角入手,利用废旧材料为幼儿创设充满童趣、富有色彩感、能让幼儿与之“对话”的绿色环保环境。
1. 变废为宝——亲子互动
大厅色调温馨舒适,旧物换新貌的攀岩墙集艺术气息的装饰效能与运功功能于一体,外貌卡通的“熊一家”废品回收站蕴含垃圾分类的知识、瓶盖装饰做成的环保使者传递环保意念,柱形花架呈现的众环保手工作品处处传递我园的环保特色氛围。每一件作品都蕴涵着无穷的创意,闪耀家长和孩子们的智慧,变废为宝的意义毋庸置疑。
2. 绿色实践——探索乐园
中厅绿色活动区特意创设了秋意田园、秋水池塘、动感环保三个活动区,集合了种植、饲养、运动三个功能,为孩子们的活动场所大大增容。在秋意田园中,我们介入了水养植物区、土养植物区和沙养植物的科学知识,并设立观察记录单,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养成认真观察动植物生长变化的习惯,引导幼儿不断加强环保意识,在亲身经历观察的过程中感受自然植被生长的魅力。在绿色活动区这个小天地里,孩子们有探索、有感受、有交流、有表达,促使幼儿的自主探索和经验感知得到进一步发展。
3. 创意海报——宣传卫士
重角落文化的运用,也是开展绿色课程的一块亮点。在拐弯、转角处投放悬挂一些亲子制作的环保海报、标语等,这些隐性的“老师”也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和家长的一言一行。亲子动手设计富有情趣的环保标志语,如“嘘!轻点儿”、“小鱼说:请爱护我们的家”、“请节约每一滴水”等内容的字画,既温馨又附带警示作用,是绿色课程建设的宣传卫士。
4. 杂物变身——自主参与
在绿色环境的创设中我们注重幼儿的参与,师生一起商讨、共同制作,使幼儿真正成为环境的主人。在操作的作坊,将平时收集的材料投放,并让孩子们商量、亲手参与环境创设。当孩子们看到自己的意见被采纳,自己的作品用来装饰环境,带来的废旧材料被利用,顿时感到信心百倍,更加积极地投入到活动之中。在与环保材料、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孩子们主动发现、创造玩法、积累经验、体验成功。
三、绿色课堂
集体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主战场,幼儿园积极拓宽活动的范畴,突破对课堂的狭义理解,真正把幼儿带入社会、带进自然,让孩子与生活面对面互动。
1. 每月一周环保主题周活动
筛选省编教材中各年段主题活动与环保适宜的课程,并结合幼儿经验特点进行整合,渗透各领域进行,确立了以下内容:
环保主题周开展前期年段要储备幼儿的原有经验,并通过各领域的活动渗透开展,包括班级环境创设、区域活动、集体教学、亲子活动等形式,强调注重孩子在活动中的参与和感受。
2. 每学期一次“亲亲家园”环保主题月活动
主题月集合了小制作大比拼、亲子环保时装秀、环保风筝节、环保诗歌朗诵会、自编环保器械韵律操、田野课堂——环保一日游等内容,利用丰富的环境资源开展教育,有意识地引导幼儿感受大自然中色、形、声的美妙,产生对美好环境的情感。主题月根据不同的年龄段预设不同的活动,把原来的零散性活动进行整合,是绿色课程的组成部分,也是展示的平台和窗口。
3. 每个环保节日的主题倡议活动
环保纪念日中包涵着广泛的环保教育内容,是我园确定教育主题活动的主线之一。如:3月12日植树节、3月22日的水日、4月的爱鸟周活动、6月5日的世界环境日等,组织幼儿开展“我和小鸟交朋友”、“还我们一个美丽的家园”、“小动物的家”等主题活动,让幼儿围绕一个主题开展一系列的讨论。通过系列活动,孩子们的自主自信得到了发展,在与老师合作性的绿色互动活动中,有更多的机会参加探究活动,收集信息能力也得到了提高,促进了学习品质的发展。
四、绿色行为
1. 大班“大恐龙”行动组、中班“小蜗牛”探索队的组建
“绿手印捡垃圾”、“毕业树认领”、“爱心环保义卖活动”、“移动绿箱子活动”、“滴水行动”、“我给垃圾分分类”等社会实践活动成为年段实践活动的核心内容,是孩子们实践绿色环保行为的一个平台,让他们以自己的亲身体验活动来宣传环保行为。
2. 家园相融的个性化绿色环保活动
充分挖掘家长教育资源,使家长成为绿色行动的积极参与者。如涉及课程内容的“我有一块花手帕”、“移动的绿箱子”、“染厂爸爸进课堂”、“圆形教室故事会”等亲子环保微课堂,更是把孩子的生活与学习有效的结合起来。如前阶段北方雾霭天气引发了幼儿的关注,于是触发了他们讨论灾害天气的这个话题,延伸出关注灾害天气与环境污染之间的系列活动。
在自主学习与实践体验的过程中,我们充分遵从以幼儿为本的原则,运用“互动式”的教育理念,以渗透为主,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孩子们的环保意识明显提升,表现在孩子对绿色环保活动的兴趣敏感度提高,环保行为有了长足的进步;教师对幼儿进行环境教育指导能力明显提高;家长对幼儿园开展环境教育认可加强。
我们将继续立足于幼儿,以让幼儿获取发展为着眼点,立足于绿色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和规范化发展,促使教师专业素养发展与绿色课程科研的同步发展。让更多的孩子在环保教育中出发,以一个行为带动一个孩子,以一次的实践影响孩子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