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受中考、高考及校内外各式考试指挥棒的左右,“死记硬背”成了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成绩的主要途径。久而久之,这枯燥乏味,单调机械,毫无活力的语文课便成了学生们心上的痛,使他们望而生畏,这样训练出来的学生必然是主观能动性受到了极大的压制,无自学能力,无思维分析能力,无创新意识的高分低能的庸才。
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帮助他们形成创造性的实践能力呢?
下面我们结合《愚公移山》的讨论课教例,说一些看法。
1.我们必须转变那种陈旧落后的教育教学观念,特别是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及教育模式。语文教师必须牢记素质教育的培养宗旨,利用课堂教学这个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转变老一套的观念和做法,不能再把学生当成单纯的堆积知识的仓库,应付考试的机器,变重知识传授为重能力培养,变“填鸭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为启发式、讨论式,变“教师为主体”为“学生为主体”,重在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与创造性能力。
2.鼓励学生发挥探索创新精神,主动去培养创造性,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开发学生潜能的课内外环境。如,关于愚公移山做法的讨论,学生们实际胸中早有些主见,但教师愿不愿给他们以发表的机会,或者说是不是有意识地引导培养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观察思考问题的意识、能力,都取决于教师的主观意志,教师的教学态度及方法。如果教师觉得没有必要这样上课,或者态度粗暴简单地压抑不同看法,甚至对离题、偏题者给予讥笑、打击,则学生在课堂上今后必噤若寒蝉,小心拘谨地收拢思维之马,那么全班同学只好同老师保持高度一致,“万马齐喑究可哀”,哪里还说得上什么探索、创新。
3.采取具体方式,引导教育学生学会使用创造性思维,形成实践能力。创造性思维即创新思维,有多种分类,如,想象思维、联想思维、直观思维、倾向思维、侧向思维、逆向思维、立体思维、扩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等,如果教师能让学生掌握这些思维方式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启发引导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使用,久而久之,自然会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能力。像关于愚公移山做法的讨论,愚公一家被山北阻碍,按常规思维方式是房子不动,把山移掉,但少数学生能从另一角度看问题,提出“山不动,把房子搬走”,这实际就是一种难得的逆向思维方式。对此,老师此时应给予学生的是热情的肯定、鼓励,并可作为一种新的思维方式推出,向全班予以介绍,推广。
4.改革对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检查的评价方法。改革的衡量标准是既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又有利于学生思维的锻炼,能力的培养。以前的检查评价方法,恰恰是重知识轻能力,如,《愚公移山》上完之后,教师检测学生的无非是一些字词注音,释义,作家作品,文句翻译等客观题的掌握情况。
写到这里,不由想起日本有个学校讲《捡皮球》的课文,教师问:“如果皮球掉进树洞里去了该怎么办?”学生答案很多,有的说倒水下去,让球浮起来;有的说挖大些洞,跳下去捡,有的说用夹子钳;有的说用网去掏;有的说用胶水粘……”
可以说课上到这里,已经是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思维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但当最后一个同学说:“我什么也不干,我就叫我爸爸重买一个,因为这样挖太不划算”时,老师竟走到这样学生身边恭敬地鞠了一个90度的大躬说:“你将来一定是个大老板,因为你小小年纪不仅有了创造性思维,还有划得来划不来的经济头脑。”
此题型与课文《愚公移山》我提出的讨论课题型有很强的可比性,但日本语文教师与我们大部分语文教师相比,所采取的课堂教学方式有很大的不同。由此可见,日本人对一个小小皮球的事例都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经济头脑开拓学生思维,难道我们中国人还非要让学生像古代的愚公那样,困在高山之下而只能用又笨又苦的办法去搬山吗?
不懂创新,没有创造性能力的人必定会成为现代“真愚公”!
(作者单位:江西余干县三塘初中)
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帮助他们形成创造性的实践能力呢?
下面我们结合《愚公移山》的讨论课教例,说一些看法。
1.我们必须转变那种陈旧落后的教育教学观念,特别是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及教育模式。语文教师必须牢记素质教育的培养宗旨,利用课堂教学这个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转变老一套的观念和做法,不能再把学生当成单纯的堆积知识的仓库,应付考试的机器,变重知识传授为重能力培养,变“填鸭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为启发式、讨论式,变“教师为主体”为“学生为主体”,重在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与创造性能力。
2.鼓励学生发挥探索创新精神,主动去培养创造性,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开发学生潜能的课内外环境。如,关于愚公移山做法的讨论,学生们实际胸中早有些主见,但教师愿不愿给他们以发表的机会,或者说是不是有意识地引导培养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观察思考问题的意识、能力,都取决于教师的主观意志,教师的教学态度及方法。如果教师觉得没有必要这样上课,或者态度粗暴简单地压抑不同看法,甚至对离题、偏题者给予讥笑、打击,则学生在课堂上今后必噤若寒蝉,小心拘谨地收拢思维之马,那么全班同学只好同老师保持高度一致,“万马齐喑究可哀”,哪里还说得上什么探索、创新。
3.采取具体方式,引导教育学生学会使用创造性思维,形成实践能力。创造性思维即创新思维,有多种分类,如,想象思维、联想思维、直观思维、倾向思维、侧向思维、逆向思维、立体思维、扩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等,如果教师能让学生掌握这些思维方式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启发引导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使用,久而久之,自然会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能力。像关于愚公移山做法的讨论,愚公一家被山北阻碍,按常规思维方式是房子不动,把山移掉,但少数学生能从另一角度看问题,提出“山不动,把房子搬走”,这实际就是一种难得的逆向思维方式。对此,老师此时应给予学生的是热情的肯定、鼓励,并可作为一种新的思维方式推出,向全班予以介绍,推广。
4.改革对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检查的评价方法。改革的衡量标准是既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又有利于学生思维的锻炼,能力的培养。以前的检查评价方法,恰恰是重知识轻能力,如,《愚公移山》上完之后,教师检测学生的无非是一些字词注音,释义,作家作品,文句翻译等客观题的掌握情况。
写到这里,不由想起日本有个学校讲《捡皮球》的课文,教师问:“如果皮球掉进树洞里去了该怎么办?”学生答案很多,有的说倒水下去,让球浮起来;有的说挖大些洞,跳下去捡,有的说用夹子钳;有的说用网去掏;有的说用胶水粘……”
可以说课上到这里,已经是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思维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但当最后一个同学说:“我什么也不干,我就叫我爸爸重买一个,因为这样挖太不划算”时,老师竟走到这样学生身边恭敬地鞠了一个90度的大躬说:“你将来一定是个大老板,因为你小小年纪不仅有了创造性思维,还有划得来划不来的经济头脑。”
此题型与课文《愚公移山》我提出的讨论课题型有很强的可比性,但日本语文教师与我们大部分语文教师相比,所采取的课堂教学方式有很大的不同。由此可见,日本人对一个小小皮球的事例都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经济头脑开拓学生思维,难道我们中国人还非要让学生像古代的愚公那样,困在高山之下而只能用又笨又苦的办法去搬山吗?
不懂创新,没有创造性能力的人必定会成为现代“真愚公”!
(作者单位:江西余干县三塘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