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绞痛的预防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dhs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心绞痛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最常见表现,常易引发心肌梗死和猝死。早期防治危险因素,减轻或减少心绞痛发作,才能防治冠心病事件和死亡,改善生存,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 心绞痛 危险因素 改善生存
  
  临床与心电图表现
  胸痛位于左胸部或胸骨后呈压榨性窒息感,可向左肩左臂及左手指内侧放射,呈阵发性发作,持续数分钟,一般≤30分钟,心绞痛发作时可有心率增快、血压升高、焦虑、出冷汗等,其发作与劳力或情绪激动有关,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可迅速缓解。其危险因素与吸烟、高血压、高血脂症、糖尿病、肥胖、早发冠心病家族史等有关。
  心电图:胸痛发作时出现ST段压低或T波倒置,静息心电图正常不能除外冠心病心绞痛,当心电图显示陈旧性心肌梗死时则心绞痛的可能性增加。静息时ST段压低或T波倒置但胸痛发作时呈“假性正常化”也有利于心绞痛的诊断。
  
  防 治
  患者教育:重视有效教育,减轻担心与焦虑情绪,更好地依从治疗方案和控制危险因素,从而改善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
  吸烟:吸烟与血栓形成、斑块不稳定及心律失常有关,增加冠心病死亡率。提倡戒烟,并且避免被动吸烟。
  运动:能减轻患者症状,改善运动耐量,减轻缺血程度。建议每日运动30分钟,每周运动≥5天。
  控制血压:通过生活方式改变及使用降压药物,使血压控制<140/90mmHg,对糖尿病及慢性肾病应控制<130/80mmHg。
  调脂治疗:高血脂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应积极降低低密度脂蛋白(LCD-C),甘油三酯(TG),使LCD-C降至<2.60mmol/L。
  糖尿病:糖尿病合并心绞痛应纠正生活习惯,使用降糖药使糖化血红蛋白在正常范围(≤6.5%)。
  代谢综合征:纠正代谢综合征是一个特定的二级治疗目标,可减少冠心病事件的危险,治疗目标是减少肥胖,增加运动,治疗血脂,控制血压,降低血糖。
  肥胖:肥胖多伴随高血脂,胰岛素抵抗,HDL-C降低和TG升高等。减轻体重(控制饮食,多运动,戒酒)有利于控制促发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是冠心病Ⅰ级预防的重要部分。
  
  药物治疗
  改善预后:①阿司匹林:75~150mg/日,抗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降低心肌梗死、脑卒中或心血管性死亡的风险。②氯吡格雷:300mg顿服后2小时达有效血浓度,维持量为75mg/日,用于支架后及阿司匹林禁忌或不能耐受者。③β受体阻滞剂:使用无内在拟交感活性的,从小剂量开始,逐级增加剂量,以能缓解症状,心率≥50次/分为宜。
  降血脂:首选他汀类,能延缓斑块进展,使斑块稳定和抗炎作用。可合用贝特类、盐酸类、树脂类、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任一种降脂药。
  转换酶抑制剂:用于心绞痛合并糖尿病,心力衰竭或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者。
  减轻症状,改善缺血:①β受体阻滞剂:减少心肌耗氧量,减弱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降低血压。②硝酸酯类:减少心肌需氧量,改善心肌灌注。③钙拮抗剂:扩张冠脉,减少心肌耗氧量,改善运动耐量为变异性心绞痛或冠脉痉挛为主的心绞痛一线药物。
  消除心绞痛的危险因素:常规使用改善预后药物,及时使用减轻症状,改善缺血的急救药物,防治冠心病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中华心血管杂志,2007,35(5):395.
  2 中华心血管杂志,2007,35(3):195-204.
其他文献
分析《诗钞》中未录入的避政治忌讳诗之三种情况,特别是庚子动乱诗史,不录,缺失了一个时代。从这三类"缺题"诗里,集中表现出道希"孤臣危泪,孽子坠心"的神情心态。
当今美国大学治理面临来自内外的诸多挑战.本文试从政府的影响、董事会治理、大学自治和教职治理四个方面进行阐述,探究其面临的困境,旨在为中国大学治理提供有益的启示:在大
本文考察了大学学术管理组织的历史演进,并从中得出了几点启示,希望能够从历史与逻辑统一的维度把握其本质与发展规律,并能够对我国大学管理体制改革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知识资源是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生存的基础和核心竞争力形成的关键。我国企业在知识资源管理中还存在许多观念和体制障碍,严重影响了企业知识资源的创新和竞争能力的增强。我国企
实验室工作是高校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它对搞好高校的学科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起着重要的作用。要搞好实验室工作,就要不断提高实验人员素质和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同时还
大众化给高等教育带来的一个主要变化是多样化.本文从高等教育形式的多样化、经费来源的多样化、生源的多样化与课程的多样化四个方面,论证了实行学分制对我国高等教育适应多
本文简述了MARC与Dublin Core两种元数据的结构、特点,对二者进行了比较,分析了两者在数字资源著录上存在的问题,认为21世纪图书馆编目标准将会是DC与NARC并存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