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死刑不引渡原则是现代引渡制度的产物,是随着人权观念的兴起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但在实践中,对于死刑的界定却存在着争议,并且请求国与被请求国也常常对是否需要判处死刑
【机 构】
:
福建行政学院政法系福建福州350002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死刑不引渡原则是现代引渡制度的产物,是随着人权观念的兴起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但在实践中,对于死刑的界定却存在着争议,并且请求国与被请求国也常常对是否需要判处死刑存在不同的看法,这些都会对死刑不引渡原则的适用产生影响。另外,死刑不引渡原则是否构成了国际习惯法也没有定论。由于我国现阶段不可能会完全废除死刑,所以在同废除了死刑的国家进行引渡合作时就有可能产生纠纷,为此,我国《引渡法》也应引入死刑不引渡原则。
其他文献
在"文革"史研究中,国内外学者基本遵循"上层斗争说"和"社会冲突说"两种解释路径。两种解释路径将考察的历史主体均局限于社会的某一部分人,忽略了不同阶层之间的影响和互动,造成对
古希腊各城邦为后世提供的政治经验是极其丰富的,这不仅包括雅典的民主政治模式,也包括另一个极端的斯巴达寡头政治模式。古希腊城邦不同政治模式的尝试,使雅典民主政治对西
孙子《火攻篇》说:“战胜攻取而不修其功者,凶,命曰费留。”费留式战争,在孙子献兵法于吴王之前没有。吴攻楚入郢是一场真正的费留式战争,费留一说是对这场历时3年的战争的准
4月25日,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第二批名栏建设签约仪式在北京交通大学科学会堂举行,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司长杨光作了重要讲话,我校党委委员、副院长、学报主编邹丽娜出席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