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领队:胡成元,校长兼党总支书记,既是一位出色的学校领导,又是一名优秀的教育教学专家。从教三十多年,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校长”、“优秀人民公仆”、“劳动模范”和“优秀党务工作者”。
领队感言:十年磨一剑,厚积而薄发。
引来源头水,浇开语文花。
刻在叶子上的印迹
王若宁
秋风乍起,片片枯黄的落叶如飘坠的精灵,在黄昏凝重的色彩里随风雨的喧嚣彷徨低吟。我想:一片落叶也许就是一个故事,或甜蜜,或凄婉,或忧郁,但无论其过程如何,终究在时间的流逝中结束。其实世间万物莫不如此。
初次见L是在初三第一学期,当转学来的L跟在“老班”背后背着李宁牌挎包走进教室里时,原来沉闷得如窗外的天气般的气氛在不知不觉里平添了一些鲜明的色彩,也许L天生就是很出彩的人。
机缘巧合,同桌K意外地退了学去当厨师,“老班”理所当然地把L放在了K的位置——我的同桌。临放学时老班冒出一句给L:“安心学习,同桌——好学生。”我有些尴尬地抬头看看L,却发现L也在看我,两股眼神瞬间交汇时,我感觉L不是一个平常的女生,其眼里分明流逸出袭人的灵气。无意里观察到了L精致的五官,可以定义为美女。
窗外不时吹来闷热的风,树上的叶子辉煌地炫耀着自己绿到极至的色彩。
周围杂乱的议论声里,只有我和L在静静地看书。L也许没有太多对陌生环境的新鲜感——如我并不十分在意每一位刚转来的新生。
平时L在班里也不拘束,课余和周围的人说说笑笑、举止很潇洒。不知为什么,我有一点儿喜欢L。
也许是由于青春期所共有的毛病所致,傻乎乎的男生总对漂亮的女生“心怀不轨”。后排男生总找五花八门的借口与L接触,我的周围也逐渐噪杂了起来,像个菜市场。前一分钟借角尺,转眼间又借圆规,马上又有语文参考书忘带的理由。我想不出除了故意滋事谁会用角尺和圆规学语文。而对此L总是哼哈了之,不回应也不生气。
但我受不了,我告诉L这样下去会影响你。L有些诧异地看着我,半打趣地说:“遵命!同桌大人!”我一时语塞,可心满意足,呆呆地注视着L,看她狡黠地坏笑。
下课铃响,L也不拿书,起身回家,目送L远去。“看什么呢!”“老班”意外地出现在背后拍我说。
若干天里四周杂乱如故,虽然L酷似一尊冰雕,可我的宁静生活还是无法重阳依然。
我终于无法再忍,想和L聊些什么却又意识到无济于事,我没有权力要求L去改变什么。
于是我去找班主任。我说:“周围某个人影响了我的学习,总感觉注意力不能正常地集中,我需要您的帮助!”我不想直白地告发后排男生,我不愿意卷入复杂的人际关系矛盾里。不料“老班”立马回应“没事儿,其实我早就看出了苗头,这样的事我见得多了,安心学习!”看着“老班”会心的微笑,我怎么总觉得有点别扭,忽然又有人敲门,我无暇多想,起身告辞。
回到班里,我总感觉一切都太顺利了点。“去哪儿了?”L问我。“没去哪儿!”我不想说。不知不觉里,一阵寒风穿窗而过,我下意识地抬头看到了窗外临风而舞的落叶,寒冬不期而至。
两天以后,“老班”采取了行动,却莫名奇妙地调走了L,而不是烦人的后排男生,我大惑不解。“老班”智商低下吗?刹那间浅意识里我感觉老班可能误会了什么。我回头看L,发现L的眼神变得黯然,我肯定“老班”找她谈过话了。
周围终于变得寂静,我品味着久违的寂静,却有种茫然若失的惆怅。我只能解释为我已习惯了L的存在。可是我也潜移默化地接受了周围的噪杂?突然想去找“老班”说个清楚,却又觉得像是欲盖弥彰的蠢人所为,无声无息的犹豫里,时间如流水对我一笑而过。
后来的几个月里,“老班”没怎么给L好脸色看,L也没怎么给我好脸色看,即将毕业时,我和L也没有说声再会,没有写所有人都会写的毕业留言。
高中以后,我和L分别考上了两所相距甚远的学校,从未联系,想必她也和我一样为学业忙得焦头烂额,我想此刻我也只好沉默,既然已如落叶飘散,莫如此刻面对现实,不去再打扰谁。
其实世间很多事都没有辉煌的经过和完美的结局,但正是这些不值一书的曾经,却镌刻在了我的心里,挥之不去,抚之怅然。
简评:
这是一篇描写少年朦胧情怀的作文。作者文笔淡然,用不事雕琢的语言追述着已成风的往事,叙述中不见喜悲,但又能令人体会到作者内心深藏的惆怅。当一切都在沿着朦胧和美好进行时,一场阴差阳错,为原本就没有开始的故事画上了句号。“少年心事当拿云”,作者在叙事,更是展示自己的内心情感,追忆时,感慨怅然。
(高 华)
我读海子
封英娟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位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能写出如此美丽诗句的人,该会有怎样一颗美丽的心?
提到海子,我就会想起《幻城》中的卡索,一样的博爱,一样的忧伤寂寞,一样的为了一个等待孤单而勇敢地活着,或死去。卡索等待的是代表着他的自由的樱空释,而海子等待的又是什么呢?
海子是一个纯粹如水晶般透明的人,他的一生用一个字就可以概括——诗。他活在自己诗的童话王国里,把自己的欢乐、痛苦、追求、理想乃至上命都溶在王国的每个角落,俯抬即是,漫天飞舞。诗,是海子的“幻城”,海子活在幻城里。
和北岛这些诗人不同,海子对于这个世界没有那么尖锐伤人的爱,当然也就更没有那么猛烈震撼的绝望。他更像一个高贵善良的王子,他要求自己的王国是纯净的,像由洁白的雪花组成的幻雪城一样美丽,充满诗意,但对于凡人的小小庸俗的幸福,海子也是宽容的、理解的,爱着甚至是有些羡慕的。他也想让自己像一个平常人一样为了白菜的降价而快乐,为鸡蛋的涨价而苦恼,他也想做一个快乐的俗人。但他是一个诗人,他有着太过纯粹的理想和心灵。一个真正诗人的悲哀在于存在于真实的物质社会里却永远不可能因物质而感到幸福,而真正承载他幸福的国度又如此虚幻脆弱,不堪一击。所以,诗人都是很忧伤的,海子是很忧伤的。这种忧伤不是来自对现实社会的绝望,而是缘自对自己理想的绝望。绝望是无边的,深不见底。
海子注定是一个把自己完全献给诗的人,完完全全,不给自己留一点余地,这是海子的幸福,也是海子的悲哀。海子的王国里国徽是麦子。海子自称是“土地的儿子”,而麦子是这广袤的大地所孕育出的最朴实最具纯粹的“土地精神”的植物。海子和麦子相依,谱写成诗的传奇。 在我的心目中,海子是安静的,安静地等待,安静地忧伤,安静地绝望,默默地承受命运善意或是恶意的安排,最多只是在自己的王国里不停地奔跑,不停地,直到累了,泪水干了,睡着了,却从不出来对别人大吼大叫,横加指责。除了对自己,他对每个人都很宽容。
当海子终于明白自己的理想永远无法实现时,我听到梦坍塌断裂的巨响,震人心碎。“远处的风比远处更远。”海子疲倦地合上双眼。
卡索预感自己永远也等不到释了,他把锋利的冰雪剑刺进自己的胸膛。可他不知道,释正站在他身后,流着泪问他:“哥,你怎么可以离开我?”——卡索唤起了释前世的记忆,可这一切,卡索最终没有等到。
海子把自己放到了冰冷的铁轨上。比卡索更不幸的是,他的等待永远不会来到。可能会有好多人爱诗,但又有几个人爱诗能胜过爱自己呢?海子的心,彻底地冷了,死了。
于是我们看到王子面朝大海,一步一步静静走远。金黄的麦穗慢慢消溶在金黄的夕阳里……20世纪最后一个童话终于落幕。
想起卡索最后的那句话,泪流满面。
“释,原谅我没有等到你。”
简评:
此文是一篇比较成功的比较阅读,将海子与时下流行的郭敬明的《幻城》中的卡索作对比,小作者的艺术感觉比较敏锐,触及到诗人海子与卡索的精神内质,并用轻灵、隽永的文字传达出来。
像火车一样奔驰
赵恒毅
墨绿色的车身缓缓地停在了站台前,你仿佛依旧能从那疲惫的车厢上闻到一种金属的味道。我随着潮水般向前涌动的人流登上了火车。
不知道为什么,我很喜欢火车。
曾经到过几个大都市,那些地方都有地铁,但我却并不喜欢。从地铁里进进出出的都市人眼中只有空洞,一种由于生存的压力而造成的麻木,每个人匆匆而来又匆匆而去。火车上则不同,这里有天真烂漫的孩子,有带着浓厚泥土气息的淳朴的农民,有衣着讲究的白领,也有烂醉如泥的酒鬼、心术不正的窃贼……但他们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目的地,每个人都乘着奔驰的火车,前往自?己想去的地方。
在漫长的旅途中,我倾听着车轮与铁轨有节奏的撞击声,仿佛一曲旋律优美的打击乐,使你在旅途中不感到寂寞。看着车窗外高大的树木、田间的小屋、绿色的麦田从你身边飞驰而过,想去捕捉到一个完美的画面,却发现残留在脑海中的只有些美丽的碎片。也许正是那些残留的碎片,才是最完美的。
我感到自己在和火车一样奔跑,向着理想,向下一个崭新的目标飞快的奔驰,从清晨到傍晚,从深夜到正午,从崎岖的山坡到平坦的草原,从骄阳似火的夏日到风雪交加的严冬,抛掉了痛苦与悲伤,越过重重艰险,一刻也不停息。不在乎前方会遇到多大的痛苦和挫折,也不在乎它们是否会如锋利的碎片将心划的伤痕累累,只是怀着青春的梦想和年少的轻狂,在一条无限延伸的铁路上前进,甚至不曾考虑自己曾走过的路是否正确,前方,是梦寐以求的繁华都市,还是黄沙飞舞的不毛之地?
随着自己年龄的增长,我发现并不是自己想做的事情便可以做得到,我不过是这被称作“生活”的列车上的一名普通乘客,安静地坐在窗口看着不断变化的景色,听着车轮与铁轨间金属的撞击声,不知自己将会被带往何方。手中紧握着一张车票,上面的目的地由于多次被别人涂改而难以辨认。
我坐在车中,不断猜测着下一站是哪里,然而,此刻的生活仿佛突然由慢车变为特快,急速地在铁轨上奔驰,驶过一个又一个沿途车站,扑向终点。我此时已对那不断变化的窗外景物感到厌倦,趴在窗前的小桌子上沉沉睡去,手中还握着那张被汗水浸透,模糊不清的车票。
生活的快车仍在奔驰,永不停息。
简评:
本文以隐喻象征的手法传达出作者内心的一种情绪: 面对充实的、快节奏的却又枯燥单调、循规蹈矩的生活,一颗充满好奇与激情且又敏锐的心灵在这个漫长疲惫的旅途中渐渐变得麻木、迷惘。小作者在体验生活的琐碎与无奈的同时也感悟到了永恒。文章结尾平淡中有一种顿悟,简单而有力量。
(徐姗姗)
领队感言:十年磨一剑,厚积而薄发。
引来源头水,浇开语文花。
刻在叶子上的印迹
王若宁
秋风乍起,片片枯黄的落叶如飘坠的精灵,在黄昏凝重的色彩里随风雨的喧嚣彷徨低吟。我想:一片落叶也许就是一个故事,或甜蜜,或凄婉,或忧郁,但无论其过程如何,终究在时间的流逝中结束。其实世间万物莫不如此。
初次见L是在初三第一学期,当转学来的L跟在“老班”背后背着李宁牌挎包走进教室里时,原来沉闷得如窗外的天气般的气氛在不知不觉里平添了一些鲜明的色彩,也许L天生就是很出彩的人。
机缘巧合,同桌K意外地退了学去当厨师,“老班”理所当然地把L放在了K的位置——我的同桌。临放学时老班冒出一句给L:“安心学习,同桌——好学生。”我有些尴尬地抬头看看L,却发现L也在看我,两股眼神瞬间交汇时,我感觉L不是一个平常的女生,其眼里分明流逸出袭人的灵气。无意里观察到了L精致的五官,可以定义为美女。
窗外不时吹来闷热的风,树上的叶子辉煌地炫耀着自己绿到极至的色彩。
周围杂乱的议论声里,只有我和L在静静地看书。L也许没有太多对陌生环境的新鲜感——如我并不十分在意每一位刚转来的新生。
平时L在班里也不拘束,课余和周围的人说说笑笑、举止很潇洒。不知为什么,我有一点儿喜欢L。
也许是由于青春期所共有的毛病所致,傻乎乎的男生总对漂亮的女生“心怀不轨”。后排男生总找五花八门的借口与L接触,我的周围也逐渐噪杂了起来,像个菜市场。前一分钟借角尺,转眼间又借圆规,马上又有语文参考书忘带的理由。我想不出除了故意滋事谁会用角尺和圆规学语文。而对此L总是哼哈了之,不回应也不生气。
但我受不了,我告诉L这样下去会影响你。L有些诧异地看着我,半打趣地说:“遵命!同桌大人!”我一时语塞,可心满意足,呆呆地注视着L,看她狡黠地坏笑。
下课铃响,L也不拿书,起身回家,目送L远去。“看什么呢!”“老班”意外地出现在背后拍我说。
若干天里四周杂乱如故,虽然L酷似一尊冰雕,可我的宁静生活还是无法重阳依然。
我终于无法再忍,想和L聊些什么却又意识到无济于事,我没有权力要求L去改变什么。
于是我去找班主任。我说:“周围某个人影响了我的学习,总感觉注意力不能正常地集中,我需要您的帮助!”我不想直白地告发后排男生,我不愿意卷入复杂的人际关系矛盾里。不料“老班”立马回应“没事儿,其实我早就看出了苗头,这样的事我见得多了,安心学习!”看着“老班”会心的微笑,我怎么总觉得有点别扭,忽然又有人敲门,我无暇多想,起身告辞。
回到班里,我总感觉一切都太顺利了点。“去哪儿了?”L问我。“没去哪儿!”我不想说。不知不觉里,一阵寒风穿窗而过,我下意识地抬头看到了窗外临风而舞的落叶,寒冬不期而至。
两天以后,“老班”采取了行动,却莫名奇妙地调走了L,而不是烦人的后排男生,我大惑不解。“老班”智商低下吗?刹那间浅意识里我感觉老班可能误会了什么。我回头看L,发现L的眼神变得黯然,我肯定“老班”找她谈过话了。
周围终于变得寂静,我品味着久违的寂静,却有种茫然若失的惆怅。我只能解释为我已习惯了L的存在。可是我也潜移默化地接受了周围的噪杂?突然想去找“老班”说个清楚,却又觉得像是欲盖弥彰的蠢人所为,无声无息的犹豫里,时间如流水对我一笑而过。
后来的几个月里,“老班”没怎么给L好脸色看,L也没怎么给我好脸色看,即将毕业时,我和L也没有说声再会,没有写所有人都会写的毕业留言。
高中以后,我和L分别考上了两所相距甚远的学校,从未联系,想必她也和我一样为学业忙得焦头烂额,我想此刻我也只好沉默,既然已如落叶飘散,莫如此刻面对现实,不去再打扰谁。
其实世间很多事都没有辉煌的经过和完美的结局,但正是这些不值一书的曾经,却镌刻在了我的心里,挥之不去,抚之怅然。
简评:
这是一篇描写少年朦胧情怀的作文。作者文笔淡然,用不事雕琢的语言追述着已成风的往事,叙述中不见喜悲,但又能令人体会到作者内心深藏的惆怅。当一切都在沿着朦胧和美好进行时,一场阴差阳错,为原本就没有开始的故事画上了句号。“少年心事当拿云”,作者在叙事,更是展示自己的内心情感,追忆时,感慨怅然。
(高 华)
我读海子
封英娟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位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能写出如此美丽诗句的人,该会有怎样一颗美丽的心?
提到海子,我就会想起《幻城》中的卡索,一样的博爱,一样的忧伤寂寞,一样的为了一个等待孤单而勇敢地活着,或死去。卡索等待的是代表着他的自由的樱空释,而海子等待的又是什么呢?
海子是一个纯粹如水晶般透明的人,他的一生用一个字就可以概括——诗。他活在自己诗的童话王国里,把自己的欢乐、痛苦、追求、理想乃至上命都溶在王国的每个角落,俯抬即是,漫天飞舞。诗,是海子的“幻城”,海子活在幻城里。
和北岛这些诗人不同,海子对于这个世界没有那么尖锐伤人的爱,当然也就更没有那么猛烈震撼的绝望。他更像一个高贵善良的王子,他要求自己的王国是纯净的,像由洁白的雪花组成的幻雪城一样美丽,充满诗意,但对于凡人的小小庸俗的幸福,海子也是宽容的、理解的,爱着甚至是有些羡慕的。他也想让自己像一个平常人一样为了白菜的降价而快乐,为鸡蛋的涨价而苦恼,他也想做一个快乐的俗人。但他是一个诗人,他有着太过纯粹的理想和心灵。一个真正诗人的悲哀在于存在于真实的物质社会里却永远不可能因物质而感到幸福,而真正承载他幸福的国度又如此虚幻脆弱,不堪一击。所以,诗人都是很忧伤的,海子是很忧伤的。这种忧伤不是来自对现实社会的绝望,而是缘自对自己理想的绝望。绝望是无边的,深不见底。
海子注定是一个把自己完全献给诗的人,完完全全,不给自己留一点余地,这是海子的幸福,也是海子的悲哀。海子的王国里国徽是麦子。海子自称是“土地的儿子”,而麦子是这广袤的大地所孕育出的最朴实最具纯粹的“土地精神”的植物。海子和麦子相依,谱写成诗的传奇。 在我的心目中,海子是安静的,安静地等待,安静地忧伤,安静地绝望,默默地承受命运善意或是恶意的安排,最多只是在自己的王国里不停地奔跑,不停地,直到累了,泪水干了,睡着了,却从不出来对别人大吼大叫,横加指责。除了对自己,他对每个人都很宽容。
当海子终于明白自己的理想永远无法实现时,我听到梦坍塌断裂的巨响,震人心碎。“远处的风比远处更远。”海子疲倦地合上双眼。
卡索预感自己永远也等不到释了,他把锋利的冰雪剑刺进自己的胸膛。可他不知道,释正站在他身后,流着泪问他:“哥,你怎么可以离开我?”——卡索唤起了释前世的记忆,可这一切,卡索最终没有等到。
海子把自己放到了冰冷的铁轨上。比卡索更不幸的是,他的等待永远不会来到。可能会有好多人爱诗,但又有几个人爱诗能胜过爱自己呢?海子的心,彻底地冷了,死了。
于是我们看到王子面朝大海,一步一步静静走远。金黄的麦穗慢慢消溶在金黄的夕阳里……20世纪最后一个童话终于落幕。
想起卡索最后的那句话,泪流满面。
“释,原谅我没有等到你。”
简评:
此文是一篇比较成功的比较阅读,将海子与时下流行的郭敬明的《幻城》中的卡索作对比,小作者的艺术感觉比较敏锐,触及到诗人海子与卡索的精神内质,并用轻灵、隽永的文字传达出来。
像火车一样奔驰
赵恒毅
墨绿色的车身缓缓地停在了站台前,你仿佛依旧能从那疲惫的车厢上闻到一种金属的味道。我随着潮水般向前涌动的人流登上了火车。
不知道为什么,我很喜欢火车。
曾经到过几个大都市,那些地方都有地铁,但我却并不喜欢。从地铁里进进出出的都市人眼中只有空洞,一种由于生存的压力而造成的麻木,每个人匆匆而来又匆匆而去。火车上则不同,这里有天真烂漫的孩子,有带着浓厚泥土气息的淳朴的农民,有衣着讲究的白领,也有烂醉如泥的酒鬼、心术不正的窃贼……但他们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目的地,每个人都乘着奔驰的火车,前往自?己想去的地方。
在漫长的旅途中,我倾听着车轮与铁轨有节奏的撞击声,仿佛一曲旋律优美的打击乐,使你在旅途中不感到寂寞。看着车窗外高大的树木、田间的小屋、绿色的麦田从你身边飞驰而过,想去捕捉到一个完美的画面,却发现残留在脑海中的只有些美丽的碎片。也许正是那些残留的碎片,才是最完美的。
我感到自己在和火车一样奔跑,向着理想,向下一个崭新的目标飞快的奔驰,从清晨到傍晚,从深夜到正午,从崎岖的山坡到平坦的草原,从骄阳似火的夏日到风雪交加的严冬,抛掉了痛苦与悲伤,越过重重艰险,一刻也不停息。不在乎前方会遇到多大的痛苦和挫折,也不在乎它们是否会如锋利的碎片将心划的伤痕累累,只是怀着青春的梦想和年少的轻狂,在一条无限延伸的铁路上前进,甚至不曾考虑自己曾走过的路是否正确,前方,是梦寐以求的繁华都市,还是黄沙飞舞的不毛之地?
随着自己年龄的增长,我发现并不是自己想做的事情便可以做得到,我不过是这被称作“生活”的列车上的一名普通乘客,安静地坐在窗口看着不断变化的景色,听着车轮与铁轨间金属的撞击声,不知自己将会被带往何方。手中紧握着一张车票,上面的目的地由于多次被别人涂改而难以辨认。
我坐在车中,不断猜测着下一站是哪里,然而,此刻的生活仿佛突然由慢车变为特快,急速地在铁轨上奔驰,驶过一个又一个沿途车站,扑向终点。我此时已对那不断变化的窗外景物感到厌倦,趴在窗前的小桌子上沉沉睡去,手中还握着那张被汗水浸透,模糊不清的车票。
生活的快车仍在奔驰,永不停息。
简评:
本文以隐喻象征的手法传达出作者内心的一种情绪: 面对充实的、快节奏的却又枯燥单调、循规蹈矩的生活,一颗充满好奇与激情且又敏锐的心灵在这个漫长疲惫的旅途中渐渐变得麻木、迷惘。小作者在体验生活的琐碎与无奈的同时也感悟到了永恒。文章结尾平淡中有一种顿悟,简单而有力量。
(徐姗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