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连机床,这家曾在美国金属协会“世界机床500强”排名中位列第8、中国企业500强排名第400的昔日中国机床行业龙头企业,2017年11月被法院裁定破产重整,债权人申报债权总额达224.22亿元。2018年6月,董事长陈永开被公安部列为A级通缉犯,此前他涉嫌骗取贷款被公安部门立案侦查。2018年7月,大连机床破产管理人发布公告,寻求引进新的战略投资人以推进破产重整。
这家昔日制造业的巨头,如今以抛物线般的轨迹沦落到此番境地。让人唏嘘的不仅是大连机床的命运,还有国内老牌制造企业未能完成转型升级而走向没落的残酷现实。
大连机床是老牌国有企业,前身为始建于1948年的广和机械工厂,1953年改名为大连机床厂。1995年11月,以大连机床厂为核心,合并了大连市机床工具行业的主要企业,组建了大连机床集团。
作为共和国建国初期全国机床行业“十八罗汉”之一,大连机床是全国最大的组合机床、柔性制造系统及自动化成套技术与装备的研发制造基地。
本世纪初,大连机床迎来了它的高光时刻。2000年至2006年,该公司连续7年被中国机床工业工具协会评为行业销售收入、数控产值、出口创汇、精心创品牌4项“十佳”企业。2004年,大连机床迎来改制,几经股权变更后,该公司由国有独资变更为多元投资为主、国有参股。改制后企业历史负担也陆续卸下,企业员工从最高时的1.8万人减至约6000人。
债务危机爆发前,大连机床集团麾下拥有全资、合资、控股及参股子公司40多个。
大连机床曾距上市仅有一步之遥。2013年,其控股母公司大连高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下称“高金科技”)欲借华东数控( 002248.SZ )之壳让大连机床上市。当年,高金科技出资3.2亿元认购5000万股华东数控普通股,持股16.26%,并在几度增持后,成为华东数控最大股东。但因高金科技负债累累,持有的华东数控股份全部被司法冻结等一系列原因,大连机床最终借壳失败。
上市无望后的大连机床,此后深陷融资泥潭。从2016年3月至今,大连机床出现多只债券违约,据不完全统计,违约金额合计超过38亿元。2016年12月,评级机构下调公司主体长期信用等级至C;2017年8月,中国银行間市场交易商协会暂停大连机床债务融资工具相关业务。
除了债券违约,大连机床及其子公司在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也出现大面积逾期,最大的“债主”中国银行涉及金额达20亿元,仅逾期借款就达13.95亿元。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就相关事宜多次致电大连机床,其官方电话一直无人接听。
大连机床最后一次披露公司财务数据还要追溯到2016年的三季报。该报告显示,大连机床合并报表负债总计180.87亿元,资产负债率77.08%。2016年前三季度,大连机床合并报表总营收93.34亿元,营业总成本则高达90.47亿元,利润率仅为3%,同期营业利润更是为-4019.58万元。
严重的债务危机,低迷的盈利能力,最终令这家老牌机床企业不得不走向破产重整。
与大连机床一道纳入破产轨道的,还有其控股母公司高金科技。高金科技是一家伴随着大连机床混改“而生”的企业。此前历任大连机床副总经理、副董事长的陈永开,与另外41名自然人共同持有高金科技,其中陈永开持股占比77.35%,是高金科技和大连机床的实际控制人。
站在破产重整的悬崖边上,大连机床急需实力“金主”临危续命。7月12日,主持大连机床破产重整的管理人方面发布公告称,由于大连机床集团及旗下公司负债较重,缺乏偿债资金,故急需引进战略投资人,补充流动资金以恢复企业营运,整合核心资产以实现重整价值。
事实上,通过破产重整实现脱困的案例就在大连机床身边。2016年10月,总部位于大连的东北特钢被裁定进入司法重整。最终,沙钢集团董事局主席沈文荣通过其控制的锦程沙洲出资45亿元,接盘东北特钢。这是中国首例民营钢企接盘重整地方大型国有钢企的案例。
作为机械工业的基本生产设备,机床工业的现代化水平和规模,是一个国家工业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目前,传统中低端机床市场萎缩已成行业共识。市场分析机构Frost
这家昔日制造业的巨头,如今以抛物线般的轨迹沦落到此番境地。让人唏嘘的不仅是大连机床的命运,还有国内老牌制造企业未能完成转型升级而走向没落的残酷现实。
曾距上市一步之遥
大连机床是老牌国有企业,前身为始建于1948年的广和机械工厂,1953年改名为大连机床厂。1995年11月,以大连机床厂为核心,合并了大连市机床工具行业的主要企业,组建了大连机床集团。
作为共和国建国初期全国机床行业“十八罗汉”之一,大连机床是全国最大的组合机床、柔性制造系统及自动化成套技术与装备的研发制造基地。
本世纪初,大连机床迎来了它的高光时刻。2000年至2006年,该公司连续7年被中国机床工业工具协会评为行业销售收入、数控产值、出口创汇、精心创品牌4项“十佳”企业。2004年,大连机床迎来改制,几经股权变更后,该公司由国有独资变更为多元投资为主、国有参股。改制后企业历史负担也陆续卸下,企业员工从最高时的1.8万人减至约6000人。
债务危机爆发前,大连机床集团麾下拥有全资、合资、控股及参股子公司40多个。
大连机床曾距上市仅有一步之遥。2013年,其控股母公司大连高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下称“高金科技”)欲借华东数控( 002248.SZ )之壳让大连机床上市。当年,高金科技出资3.2亿元认购5000万股华东数控普通股,持股16.26%,并在几度增持后,成为华东数控最大股东。但因高金科技负债累累,持有的华东数控股份全部被司法冻结等一系列原因,大连机床最终借壳失败。
上市无望后的大连机床,此后深陷融资泥潭。从2016年3月至今,大连机床出现多只债券违约,据不完全统计,违约金额合计超过38亿元。2016年12月,评级机构下调公司主体长期信用等级至C;2017年8月,中国银行間市场交易商协会暂停大连机床债务融资工具相关业务。
除了债券违约,大连机床及其子公司在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也出现大面积逾期,最大的“债主”中国银行涉及金额达20亿元,仅逾期借款就达13.95亿元。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就相关事宜多次致电大连机床,其官方电话一直无人接听。
急需实力“金主”临危续命
大连机床最后一次披露公司财务数据还要追溯到2016年的三季报。该报告显示,大连机床合并报表负债总计180.87亿元,资产负债率77.08%。2016年前三季度,大连机床合并报表总营收93.34亿元,营业总成本则高达90.47亿元,利润率仅为3%,同期营业利润更是为-4019.58万元。
严重的债务危机,低迷的盈利能力,最终令这家老牌机床企业不得不走向破产重整。
与大连机床一道纳入破产轨道的,还有其控股母公司高金科技。高金科技是一家伴随着大连机床混改“而生”的企业。此前历任大连机床副总经理、副董事长的陈永开,与另外41名自然人共同持有高金科技,其中陈永开持股占比77.35%,是高金科技和大连机床的实际控制人。
站在破产重整的悬崖边上,大连机床急需实力“金主”临危续命。7月12日,主持大连机床破产重整的管理人方面发布公告称,由于大连机床集团及旗下公司负债较重,缺乏偿债资金,故急需引进战略投资人,补充流动资金以恢复企业营运,整合核心资产以实现重整价值。
事实上,通过破产重整实现脱困的案例就在大连机床身边。2016年10月,总部位于大连的东北特钢被裁定进入司法重整。最终,沙钢集团董事局主席沈文荣通过其控制的锦程沙洲出资45亿元,接盘东北特钢。这是中国首例民营钢企接盘重整地方大型国有钢企的案例。
高端市场竞争力低下
作为机械工业的基本生产设备,机床工业的现代化水平和规模,是一个国家工业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目前,传统中低端机床市场萎缩已成行业共识。市场分析机构Fr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