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78例女性下生殖道尖锐湿疣流行特点的调查分析

来源 :中国现代医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对萝北地区78例女性下生殖道尖锐湿疣患者的流行特点进行调查分析,了解我县该病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以此加大卫生知识及性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坚持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原则。结果 最小年龄19岁,最大年龄56岁,其中年龄在21~35岁者有51例,占65.4%,36~45岁有22例,占28.2%,46~56岁有5例,占6.4%,发病率高者在21~45岁,21~35岁发病最高。结论 从调查者中发现,有90%以上的患者对此病的传染及危害一无所知,应加大医疗治理整顿力度,加强性病防治知识和性道德教育,提高全民自我防护意识,以有效控制性病流行。
  [关键词] 尖锐湿疣;女性生殖器;流行特点
  [中图分类号] R752.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3-9701(2009)12-159-02
  
  尖锐湿疣(CA)是由人乳头瘤状病毒(HPV)6、11、18、33、35等亚型)引起,好发于生殖器部位,属性传播疾病,又称性病疣[1]。近几年来,资料表明国内外女性发病率不断提高,并且与癌症有关,可通过母婴直接传播。本文通过对本地区来我县人民医院就诊的78例女性下生殖道尖锐湿疣患者进行调查,以分析我地区女性下生殖道尖锐湿疣的流行特点,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资料来源于2006年1月~2007年12月妇科门诊就诊病人,详问病史,做好记录、登记、妇科检查与活体组织检查相结合(典型的未取活体),确诊并治疗78例。
  
  2结果
  
  2.1年龄分布
  最小年龄19岁,最大年龄56岁,其中年龄在21~35岁者有51例,占65.4%,36~45岁有22例,占28.2%,46~56岁有5例,占6.4%,发病率高者在21~45岁,21~35岁发病最高。
  2.2婚姻状况与性接触史情况
  65例均结婚,占83.3%,其中有3例患者近3个月无性接触史,占4%,现未婚13人,占16.7%,11人有性生活史,占84%。
  2.3职业状况
  發病者、高发病者为待业人员多见。其丈夫或不洁性生活接触对方多数为采购员、个体商贩等。职业与发病率:干部5例,占6.41%;工人14例,占17.31%;农民12例,占15.38%;学生1例,占1.28%;服务员16例,占20.51%;待业人员15例,占19.55%;个体人员15例,占19.55%。
  2.4文化程度及对该病的认识情况
  78例中,大专以上者3例,中专5例,高中20例,初中以下48例,文盲2例,发病率与文化程度成反比关系。这些患者中有9例(大专2 例、中专3例、高中4例)知道该病是性传播疾病,其余68例根本没听过。
  2.5发病季节
  本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病,但调查中发现66.7%的患者发病在5~10月间。
  2.6发病城乡分布
  城镇明显高于农村,78例中,65例居住在城镇,13例居住在农村。
  2.7潜伏期与传染性
  在本文78例患者调查中发现,80%发病在性接触后4~6周,最长者为3个月。本病传染性很强,易感染人群多,无论男女老少均可被感染而发病。传播途径主要为性接触、性接触感染率达60%[2],好发于性生活中易破损的部位。本文78例中,其中有10例男女双方均发病。
  2.8合并症
  尖锐湿疣合并其他病感染者有47例,其中湿疣 淋病者7例,湿疣 滴虫者24例,湿疣 脲解支原体5例,湿疣 衣原体者5例,湿疣 霉菌者6例。
  2.9临床表现与分型
  患者多以外阴部有赘生物、部分以外阴搔痒、白带多而就诊。临床形态学分类,有团块型(息肉状、鸡冠状、葡萄状等)共70例,占89.74%,丘疹型(砂粒状、水滴状、指状)共8例,占10.26%。
  
  3讨论
  
  尖锐湿疣又称尖圭湿疣、尖锐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一种性传播疾病[2]。HPV有多种类型,引起本病的主要类型为HPV1、2、6、11、16、18、31、33及35型等,其中HPV16和18长期感染可能与癌症的发生有关。潜伏期3周到8个月,平均3个月,多见于性活跃的青中年男女,发病高峰年龄为20~25岁,病程平均在3~5个月的男女患者,在性接触后不久即发病,而病程平均12个月的男性患者,其性接触者可不发病。多数患者一般无症状。
  从调查者中发现,有90%以上的患者对此病的传染及危害一无所知。尖锐湿疣的发病有逐年增加的趋势,约有2/3的患者同时伴发一种或多种传播疾病。传播途径主要为性传播,以气温升高、潮湿季节好发病,潜伏期在4~6周多见,女性发病多于男性。从职业及文化程度来看,以无业人员、服务人员及个体商贩的女性多见,性伴多为个体商贩、且为易感人群,文化程度与发病率成反比。除直接性接触感染外,间接接触也很重要,如过多地接触患者的衣物、被服、日用品、坐便、盆浴等均可被感染,故平常要注意个人卫生,一旦发现外阴部有赘生物,且出现外阴搔痒、白带多的现象要及早就医,并彻底治疗,防止再传播。应加大医疗治理整顿力度,加强性病防治知
  识和性道德教育,提高全民自我防护意识,以有效控制性病流行[3-5]。
  
  [参考文献]
  [1] 马小萍. 尖锐湿疣临床分布特征及复发影响因素[J]. 中国皮肤性病杂志,2006,20(11):19.
  [2] 索世云. 中西医综合治疗尖锐湿疣57例[J]. 中国医药导报,2007, 4(9):96.
  [3] 吕琰. 安阳市2000-2005年性传播疾病流行状况分析[A]. 中华预防医学会第二届学术年会暨全球华人公共卫生协会第二届年会论文集[C]. 2006.
  [4] 张进谷,章德华. 2004-2007年弋阳县流脑临床特征分析[J]. 实用临床医学,2008,9(11):111.
  [5] 刘泳涛,刘阔叶,曾介良. 综合治疗尖锐湿疣60例[J]. 光明中医,2008,23(12):1990-1991.
  (收稿日期:2009-02-03)
其他文献
傻蛋其实也不怎么傻,只是小时候患脑膜炎,他爹老支书带领全村男女老少忙着修公路,耽搁了治疗,落下了个脑袋不太灵光,脾气有些古怪的后遗症,便被人叫他傻蛋。后来,老支书修路被大石头压死了,傻蛋成了孤儿,到如今还是个光棍汉。  这年春天,村里暴发百年一遇的山洪,大水过后,傻蛋溪边那块田被洪水冲成了沙滩。复耕时,傻蛋看到一大片晶莹洁净的砂子糟蹋了怪可惜的,就找来簸箕,一担担挑到附近公路旁的一块空地堆积起来。
河湖中学的老师邵明泽,一回家就对老婆于小花发牢骚,说教体局的局长马大个子今天去他们学校视察,两人都面对面了,人家愣是没搭理他。  马局长跟邵明泽小学开始就是同学,一直到高中毕业,两人好得跟亲兄弟一样。只是现在马大个子成了局长,邵明泽还是个教书匠,奋斗在三尺讲台上。身份和地位一旦发生了变化,两人之间的关系就十分微妙了。  邵明泽说起来唉声叹气,连连摇头,一副遇人不淑的样子。  于小花说:“他是局长,
1  1941年6月初的一天早晨,盐业银行董事兼上海分行总稽核张伯驹正在法租界亚尔培路(今陕西南路)168弄的家中享用夫人精心准备的早餐,突然间铃声大作,电话里有人告诉他,从北平来的朋友已经坐船抵达上海码头,要他前去接人。  电话里说的这位朋友姓卢,是张伯驹的同乡好友,见面不多,却素有来往。放下电话,张伯驹面露喜色,早餐也不吃了,收拾收拾,就要出门。夫人潘素将一只黑色公文包递到他手中,笑盈盈地说道
【摘要】口语是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对学生日后英语能力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本文通过论述当前小学英语口语教学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几种可行的教学策略,希望能切实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关键词】口语;问题;策略;提高  【作者简介】沈天荣,江苏商贸职业学院。  一、引言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英语作为全球通用语言在国际交流方面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在当前的小学教育中,英语也得到了教育者的高度重
[摘要] 目的 研究心力衰竭患者外周血sCD14水平的变化特点,探讨sCD14水平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单核细胞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26例,入院次日清晨抽取静脉血,并以5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根据NYHA分级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心功能I、II、III、IV四个等级分为四组。ELISA法测定血清中的sCD14含量,并计算外周血中单核细胞的数量及百分比。结果 心功能I、II级慢性心
在离拉萨400多公里的地方有个叫月亮村的小村庄,村里有一位和蔼可亲的老奶奶,大家都叫她布赤奶奶。布赤奶奶今年70岁了,儿子、媳妇都在拉萨工作,挺忙,很少回家,布赤奶奶和孙子索朗一起生活。  布赤奶奶身体硬朗,不用小辈的照顾。她吃得下,睡得着,跑得快,到河边打水,拎两桶水跑得像藏羚羊一样。  可是近年来眼睛不知怎么的,越来越看不清楚东西了,别说天上的雄鹰已经看不清了,就是草原上的野花也都模糊成一片了
那天蘇妍走向窗台,原本是想从这跳下去的。一个月前,苏妍被确诊为乳腺癌,跟她相恋5年的男友,不顾几个月后的婚礼之约,在一天下午把他所有的东西都搬离了苏妍的住处,没有了任何联系。男友走后,苏妍躺在床上整整两天,然后起来给远在千里之外的父母打了个电话。电话里苏妍哭着说:爸爸,妈妈,对不起,我病了。  苏妍的父母从女儿的哭声中知道自己的孩子遇到了过不去的坎。苏妍自小就很懂事,遇到再困难的事,都没有像这样哭
[摘要] 目的 总结青年胃癌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 对53例35岁以下胃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手术切除42例患者的随访结果:1年生存23例,包括Ⅳ期患者22例、Ⅲ期1例;2年生存10例,均为Ⅲ期患者;3年生存5例,包括Ⅱ期患者3例、Ⅲ期2例;5年生存4例,包括I期患者3例、Ⅱ期1例。11例手术未切除者均在1年内死亡;3例因合并肝脏及腹腔淋巴结转移未行手术者均在8个月内死亡。结论
[摘要] 目的 探讨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病原因。方法 对150例患者进行CT扫描,从中探讨腔隙性脑梗死的病因。结果 发现糖尿病、高血压是重要的发病原因,并针对发病原因进行有效的治疗,治愈96例(64%),好转38例(25.3%),未愈16例(10.6%),总有效率 89%。结论 通过对150例患者的临床观察与分析,高血压、糖尿病是腔隙性脑梗死重要的致病因素,因此对腔隙性脑梗死进行提前预防与控制是治疗的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误诊;病毒性脑炎;结核性脑膜炎  [中图分类号] R593.24[中图分类号] A[文章编号] 1673-9701(2009)24-199-01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最常见的系统性自身免疫病之一,该病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可以不同方式起病。典型发热、皮损、光过敏、蛋白尿等症状易诊断,但由于首发症状不尽相同,极易延误诊断,误诊率可高达31.5%~5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