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手机依赖与焦虑抑郁共病症状的关联

来源 :中国学校卫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yao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描述大学生手机依赖和焦虑抑郁共病症状的流行现况及关联,为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于2019年4-5月在安徽省合肥市和江西省上饶市2所高校中随机整群抽样1135名在校大学生进行基线调查,2019年11月对抽样人群进行随访调查,与基线调查匹配后有效人数为1110人.使用青少年手机使用依赖自评问卷评估大学生手机依赖情况,使用抑郁-焦虑-压力自评量表评估抑郁、焦虑、焦虑抑郁共病症状,使用自编大学生健康相关行为及心理健康问卷报告睡眠时长.结果 基线与随访调查中大学生手机依赖检出率分别为24.5%和27.7%,基线调查中焦虑症状、抑郁症状、焦虑抑郁共病症状的检出率分别为28.7%,21.3%和18.4%.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手机依赖与大学生基线(OR=5.79,95%CI=4.06~ 8.24)和随访调查(OR=2.62,95%CI=1.86~3.69)焦虑抑郁共病症状风险均呈正关联(P值均<0.01).调节效应分析结果显示,睡眠时长在手机依赖与焦虑抑郁共病症状关联间起调节作用,交互项具有统计学意义(β基线=0.08,β随访=0.04,P值均<0.01).结论 大学生手机依赖可增加抑郁焦虑共病症状的发生风险,睡眠时长可缓解手机依赖对大学生抑郁焦虑共病症状的预测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 运用学龄前儿童膳食平衡指数(DBI_C)评价安徽省部分学龄前儿童的膳食质量,为科学指导该人群合理膳食和防治IDA提供实证依据.方法 2018年9-12月,选择安徽省有完整膳食调查资料的3~6岁留守儿童306名和非留守儿童598名作为研究对象,利用DBI_C的总分(TS)、负端分(LBS)、正端分(HBS)和膳食质量距(DQD)等指标评价膳食质量,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膳食平衡指数与缺铁性贫血患病的关联.结果 安徽省农村地区3~6岁儿童贫血率为13.3%,其中留守儿童为16.7%,非留
目的 探索中国在孤独症(ASD)儿童诊断方面的变化.方法 2020年9月通过“中国特殊儿童评估干预平台(ALSOLIrE)”收集6498名1~6和6~16岁孤独症儿童家庭为研究对象,使用互联网问卷调查其发现症状和诊断情况,利用ANOVA进行均值比较,运用x2检验比较组间对于发现症状时间、首诊时间、确诊时间和相关诊断延迟的差异.结果 孤独症儿童初始识别症状的月龄:学前组(1~6岁,4049例)为26.05月龄(2.17岁),学龄组(6~16岁,2449例)为30.76月龄(2.56岁).孤独症儿童首诊月龄:
目的 探究现留守中学生抑郁症状、焦虑症状发生与留守特征(父母外出情况)的关联,为制定留守中学生抑郁与焦虑症状干预政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于2019年4-6月对江西上饶市鄱阳、广丰等6个县2160名儿童进行调查,最终筛选出13~18岁留守中学生776名.运用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和患者健康问卷(PHQ-9)对抑郁、焦虑症状进行评价,同时采用问卷调查掌握留守中学生家庭特征及其行为生活方式.结果 在性别方面,无论抑郁症状还是焦虑症状,女生检出率均高于男生;在年龄方面,高中学段(
目的 研究高校短程整合式心理咨询效果,为高校心理健康工作提供实证依据.方法 选取上海市某高校短程咨询大学生来访者965名(4261次会谈),在心理咨询前后采用常规临床咨询效果评估表中文表(CORE-OM)进行评估.结果 咨询后,除危机外,幸福感、焦虑、抑郁、躯体化、创伤、亲密、能力得分超过临界分的比例显著下降(x2值分别为32.91,42.10,33.75,11.81,29.64,10.82,15.55,P值均<0.01);除对他人危机外,幸福感、问题/症状、社会功能、危机总分得分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