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管“形”不管 神童父母培养神童

来源 :中华家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845643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家庭:35年前,15岁的父亲王永成为中国科技大学首届少年班学生;15岁的母亲考入浙江大学;在父母双双头顶“神童”光环的35年后,他们的儿子王嘉骝也从中科大少年班毕业,于今年9月远赴全球顶尖学府加州理工学院深造。一个家庭能出一个科大少年班“神童”已属罕见,父子能同时成为少年班学友,全国独此一家。在震撼世人的教育奇迹背后,父亲却坦诚地告白世人:自己真的没有什么独树一帜的“育儿经”,若要说心得,那就是放手不管,尽早让孩子学会自立!
  自立,从不检查作业开始
  王嘉骝的小学是在老家南京上的,因为父母工作太忙,几乎没有认真辅导过孩子作业。一天,老师检查作业发现里面好多错误,老师忍无可忍竟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哗啦”一下撕碎了作业本!那一刻王嘉骝把头深埋在课桌下,在巨大羞愧中憋红了的小脸火燎般燥热难耐。好不容易熬到傍晚放学,回到家强忍的泪水才喷薄而出。王永那天正好在家,看到孩子不对劲,一再追问下,王嘉骝才委屈地哭喊道:“所有同学的作业都由爸爸妈妈负责检查签字,都没有错误。就我一个错误太多惹老师生气,丢死人了!”王永紧紧搂住儿子告诉他,“爸爸妈妈虽然有责任为你检查,但我们实在没时间。孩子你要以此为教训,从此养成自立自觉自查的好习惯,因为自己的事要自己做主,天天让别人强迫监督着去做效果肯定不好。”王嘉骝似懂非懂地凝望着爸爸微笑的眼神,回味着爸爸宽心的寥寥数语,自立,自此铭刻在王嘉骝幼嫩的心灵。
  “神”管“形”不管,放养儿子学独立
  从此,王嘉骝养成了每天自查作业的习惯,这个习惯很快延伸到每次月考中,培养锻造了王嘉骝的独立思考研判能力,收效很大。王嘉骝当时在南京白下区的一所小学就读,全区所有小学的语文、数学、外语期中和期末均实行统一命题考试。一直到小学三年级上学期,王嘉骝是全区唯一每次统考全科满分的考生。王永被学校邀请到全校家长大会上作典型推广发言,介绍家教经验。
  王永一上台便脱口而出,“真的没啥独到方法,我的体会经验就两个字:不管!”话音未落,台下一片哄然大笑。王永进而解释道,“不管是‘形’不管,而非‘神’不管。我采用的放养式家庭教育,是在放任中时刻用默默鼓励的眼光和父子连心的那种牵挂默契,去引导孩子的成长。我要扮演的只是一个引导角色,绝不是代替孩子生存的角色,所以家长一定要界定清晰自己的责任。如果一个人没有自立能力,总想着依靠别人,那么孩子在漫漫人生路上,也许一个小问题就会把他打倒!”最后,王永对家长们提出建议:家长们不妨把不送孩子上学,当作培养他们生活能力的第一步。
  小学毕业后,王嘉骝随父母来到合肥上初中。此时的王嘉骝已经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时老师讲解的题目,为了琢磨透,他经常会在课后反复咀嚼,举一反三。从小学到初中,王嘉骝从未上过补习班,晚上也很少“开夜车”,一直保证8小时的充足睡眠。课余的王嘉骝有着很广泛的兴趣爱好:NBA篮球赛、姚明几乎能让他发狂,很幸运的是,这个乐趣也充分地被父母给予尊重,成为他调剂学习压力最好的“兴奋剂”。王嘉骝还非常爱打羽毛球、唱歌、看科幻小说……而王永夫妇从来不限制孩子的爱好,更从来没给孩子划定一个“可以看”的书籍范围。家里提倡开卷有益,订了十多份政经、文摘类杂志,“只要是正规出版社出版的书籍,儿子都可以看。”就这样,在儿子的成长道路中,王嘉骝与父亲的关系每天亦父、亦师、亦友轮流交替上演。
  轻松的家教氛围在危机中得到了考验。那年中考时,成绩一直鹤立鸡群的王嘉骝虽然考入合肥一中,但成绩并不理想。王嘉骝没有气馁自卑,静下心来和父母一起反思,逐渐重新找回自己早前定位的学习方法和节奏,进入高中后成绩始终保持领先。王嘉骝思维相当开阔缜密,经常代表学校参加化学、数学竞赛,斩获不菲。高中自修课的时候,化学成绩非常棒的他经常主动上台给同学们讲解化学试卷,由于思路清晰,讲解深入浅出颇受同学们欢迎,大家送他“化学老师助理”的别号。
  科大“父子兵”演绎别样风景
  2009年高考,王嘉骝不负众望取得了全校并列最高分、安徽省第16名的优异成绩。在填报志愿的时候,面对许多一流大学争相发出的垂青信号,他与父母经过理智思考,最后毅然决定上中科大。此刻作为中科大知名教授、信息学院副院长兼博导的王永心里最清楚,在科大少年班学院里,有一个刚设置的“零零班”,是全校高分精英学子集中的“特区”,采用少年班模式教学、生活,就这样,王嘉骝开始了五彩纷呈的大学生活。
  在中国科大求学4年里,王嘉骝常会与老师兼学长的老爸在校园里不期而遇,他总对父亲报以会心一笑。王嘉骝虽然也拥有“少年班”这个闪亮眩目的标签,但他没有“子承父业”。父亲的专业是自动化,而王嘉骝选择了化学。王嘉骝给父亲的解释是:“我不想成为您的影子,之所以选择非常感兴趣的化学,是想让最真实的自己自主独立地走下去,能走多远走多远。”
  王嘉骝飞越大洋求学的动力,缘自他的人生理想,是和父亲一样,成为一名在课堂能时刻引起学生共鸣的教师。大学期间,给班里的同学讲课自然也成为王嘉骝的一个爱好和“副业”。王嘉骝化学专业出类拔萃,他经常在考试前应邀找一间教室,游刃有余、轻松娴熟地给班里其他学化学专业同学补习。王嘉骝自豪地说,“我喜欢在讲台上那种面对一双双求知眼睛,播撒所学换来的惬意成就感,让我真实感受到教师一职的崇高内涵。”而同学们也纷纷反映,王嘉骝不仅教授了大家丰富知识,更教会他们如何思考。为了夯实基础,王嘉骝把即将去顶尖学府加州理工学院深造的经历,看作是实现“教师梦”的必由之路。王嘉骝的梦想一如清晨的太阳,正在冉冉升起……
其他文献
沈阳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是我国风机工业的先行者,五十多年的发展历史堪称是一部中国风机工业的创业史。作为我国风机行业的排头兵、国内生产经营规模最大、研发制造能力最强、
父亲一辈子老实巴交,言语不多,如同脚下的土块一般实在、沉默。然而,在我成长的過程中,父亲却说了两次谎话。  那时,全村考上中学的,我是第三个,而且是本县最高学府西郊中学。因此,种了一辈子庄稼的父亲便以为从此命运出现转机,把这个沉重的砝码压在我身上。我也为了父亲的夙愿而忍受着饥饿和贫穷,很争气地每年都考到前三名。  后来我认识了女孩静,因为学习的枯燥和对缪斯女神共同的崇拜,我俩很快便形影不离了。一天
家长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常常感到困惑,一是对孩子不够了解,不能够及时发现孩子成长中存在的问题;二是发现孩子的思想和行为出现问题时,又不知该如何解决。以下四招,也许能给那些处在家教困惑中的家长以启示,使他们通过这些方法,揣度、了解孩子的行为习惯、思想倾向等,从而寻找到良好的教育契机和突破口。  一、多观察。孩子的行为举止就是孩子心事的“晴雨表”,多观察孩子的行为举止、脸色表情等,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孩子年
这个故事出自唐代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柳宗元的一篇著名的散文《种树郭橐驼传》一文。说唐朝都城长安(今西安)市郊的丰乐乡,有一位农民是种树能手,他姓郭,身患严重的驼背病,脊背高高隆起。乡里人给他起了个绰号,叫“橐驼”,也就是“骆驼”的意思。郭橐驼觉得这样称呼绝无恶意,便自称郭橐驼了。  郭橐驼以种树为业,栽培技术高超。凡是亲手栽种的果树,棵棵成活,株株枝繁叶茂,果子结得又早又多,人们都交口称赞。有人暗
德国鼓励孩子与大人争辩。德国人以为,两代人之间的争辩,对于下一代来说,是走向成人之路的重要一步。因此,他们鼓励孩子就某件事与父母争辩,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通过争辩使孩子觉得父母讲正义,讲道理,他会打心眼里更加爱你,依赖你、尊重你。你要孩子做的事,他通过争辩弄明白了,会心悦诚服地去做,你有难题,孩子参与争辩,也能在不经意间启发你,德国的法律也提倡摈弃传统的家长权威,兼顾青少年不断增长的自立能力与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