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加油恐惧症”患者

来源 :课堂内外(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ho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走在寒风瑟瑟的校园里,我不由得把围巾裹得更紧一些,然后把双手插进了衣服口袋,让它们贪婪而恣意地去寻找口袋里漏出的一点体温。身后突然传来一阵喧嚣,一声声“加油”此起彼伏。我转头望去,看见一群人正围在球场旁边,为足球队的比赛加油助威。他们脸上的表情鲜活而热烈,极富感染力,一位激昂的吃瓜男子这样喊着:“你不是伤都好了嘛!怎么还跑得那么慢!加油啊!”这炽烈的话语反而让我打了一个寒噤,催促我加快了远离这嘈杂世界的脚步。
  没错,我是一个格格不入的人,因为我最不喜欢听到的词语就是“加油”。
  我并不是一位别人越向我加油鼓劲我越是害羞逃开的小傲娇,而是我亲身感受到了看起来轻飘飘的“加油”二字之中沉甸甸的重量。忘了自己曾经在哪里看到过一篇文章,是说一位学生将自己关在了宿舍房间里,闭门不出。焦急赶来的老师和家长站在门口百般劝说,终于让他略微打开了心门和房门。走进房间的老师喜极而泣,开始对学生進行鼓励,一句“加油”,却让情形发生了重大的转变。原本看起来还算冷静的学生,突然歇斯底里地哭出了声,嘴里说着:“你们别再说加油了行不行!”
  这个故事和微信朋友圈里大量转发的各类鸡汤故事一样无法考据真实性,但是,看完的我却像文中的主人公一样,陷入了无边的疑惑。为什么人们总是可以那么轻易地说出“加油”两个字,却从不去确认听到这些话的人在向前奔跑时是否已经用尽了力气?人不是一辆钢筋铁骨的汽车,不是往自己的大脑接上管道,就能获得钢铁侠那样强大的永不服输的力量。为什么要一刻不停地向别人兜售鼓励的话语,仿佛那些迷失在征服星辰大海之路上的孩子们还不够努力,却能因为一两句话就能坦然面对残酷的结局。
  我回想着自己在生活中遭遇“加油”的那些时刻。是每天满课的我清晨五点起床出门学车,却因为紧张和缺乏经验而与考试过关失之交臂的时候;是为了托福考试整日玩命般地学习,最后终于体力不支倒下的时候。我甚至开始不停地问自己:我是不是真的还需要加油?我是不是真的还不够努力?我自认为已经卯足了劲面对这战斗力超群的生活,但别人却认为你满身疮痍的身板还能承载更多,还应该背负得更重些,行走的脚印才能算坚实。
  电视里关爱抑郁症的公益广告曾说,不要对他们说“加油”,不要无谓地鼓励,静静的陪伴或许是更好的选择。这句话,或许也应该对我们这些“加油恐惧症”患者说一说了。我想,是时候拒绝这毫无鼓舞而显得异常干涩的“加油”,去过一种新的生活了。我依旧会努力地去为自己的人生战斗,但我也会懂得反问自己,结果真的更重要吗?我努力地活过,努力地改变过,即使顽固的生活还没能因我微小的举动而发生奇迹般的改变,但至少我的内心已经拥有了不一样的收获。不再受别人的鞭挞而前进,自由地前往我想去的方向,这才是属于我的人生。
其他文献
10月17日上午,黑河市教育局在七楼会议室召开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市教育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杨光主持会议,市教育局党委委员。局机关全体干部参加会议。
为贯彻《上海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近日,位于嘉定区安亭镇的延锋彼欧汽车外饰系统有限公司用燃气锅炉房替代原先的燃煤锅炉房,这是嘉定区推进清洁能源替换项目中,改造“蒸吨”最
本文以自媒体的发展为背景,以微信平台与高校英语结合为主要内容,以我校学生为研究对象,以线上与线下、教学与评价、理论与实践为切入点,对微信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实践进行分析。
当你在挥洒青春汗水时,我在偷偷看你渲染我的青春。  从什么时候,洛晓开始觉得这个总是不愿意多说话的男孩子很可爱呢?可能是换位置的那天,洛晓吭哧吭哧地把桌子搬到乔峰的桌子旁边的时候,乔峰顺手帮忙把她的桌子放好。  重点不是他的好心帮忙,而是把桌子放好之后,他抬起头来,对洛晓露出来的有点孩子气的微笑。那是怎么样的微笑,只是那种淡淡的,有一点点羞涩的,若有若无,很单纯很天真,就好像一道阳光突然穿过了厚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