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无限,青年无畏

来源 :成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zheng8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春何为?青年何为?百年前梁公曾高呼“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而今亦是如此,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年强,则国家强,恰逢盛世,我辈青年更应奋发向上,自强不息。
  青春是追逐梦想、为理想奋斗时流下的汗水浇灌而成的花,青春是朝气蓬勃、活力满满的源动力,青春更是走向成熟,学会担当的成长时光。北大毕业的莫高窟研究院院长梵锦诗,从毕业到八十岁,从未名湖到莫高窟,六十载,舍半生,只为了中国古文化的发现与研究,这才是青春应该有的样子,这才是最美的青年。也许,只有大漠的黄沙见证了她的青丝白发,也许,只有石窟长久地凝视过她稚嫩的面庞,可是,我们却见证了青春无限的潜力,青年最勇敢的坚守。而中华大地上,也从不缺为建设祖国、为民族复兴而奉献的年轻人。2019年11月,四川发生森林火灾,十几位平均年仅二十二岁的消防员无畏地冲进火海,最后,大火扑灭,但他们却永远留在了大山中。我们叹惋,他们的青春才刚刚开始就已经结束,可是,于他們而言,这就是最值得骄傲的青春答卷,他们成了万千青年心中不朽的丰碑。
  其实,不论你选择怎样的方向,让自己的青年时光不白费,就是对自己最好的回报,而实现自我价值,挖掘无限潜力的最好方式,就是有一份适合自己的事业。投身事业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挫折甚至心生惧怕,但是,别害怕,因为年轻就是你最大的武器,与困难搏斗的经历就是你亲自谱写的最美的青春乐章。但是,反观时下一些“啃老族”,碌碌无为,只知索取,自立尚且做不到,又何谈做人?还有些人,明明已成年多年,却仍无半点青年的沉稳,以为跟风过个儿童节,收藏看似有趣却十分幼稚的表情包,说一些不符合年龄段的语言,引起他人们关注就是对青春的诠释,而恰恰相反,这是正是内心幼稚的表现。
  何冰曾在Bilibili的纪录片《后浪》中说“新时代是属于你们的”,我辈青年更应青春好伴,不负韶华。如今是充满无限可能的时代,我们有最宽松的环境,最强大的支持,那么,希望我们也有最珍贵的勇气,最无畏的担当,在时代浪潮中“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铭刻属于自己的青春印记。
  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 (四川省成都市 610000)
其他文献
灯亮了,一阵刺耳的铃声响过后,门陆陆续续地打开,走廊上的人多了起來,站在门口伸懒腰的、端着盆去洗漱的、背好包准备下楼的,都在忙碌着。杂乱无章的脚步声彰显着高中生的争分夺秒,我用被子蒙住了头,用力地闭上眼睛。宿舍冷得出奇,与门外的青春火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缩紧了身子,不禁思绪万千。  听脚步声辨人,这是我一直引以为傲的能力。我可以只端坐在椅子上,听门口传来的脚步声,就可以辨别来者何人。妈妈总是走得
人生苦旅,征途漫漫,无数个身影穿插其间,浩渺如过眼云烟。或许是因为熟悉,让我们在日复一日的成长中,丢失了感恩的心,忘却了回报……  窗外,微风轻拂,花香宜人。窗内,一片繁忙,笔声沙沙作响。  嗒、嗒、嗒——走廊传来高跟鞋声音,像是一曲优美的芭蕾舞曲。班主任来了,我们纷纷与老师打招呼,老师抱着作业本,笑着回应我们。  自从我们中午留在学校,老师便陪着我们,中午也不回家,在教室里批改作业。  老师走向
《荀子》曾有言道,“良农不为水旱不耕,良贾不为折阅不市,士君子不为贫穷怠乎道。”角色与责任,向来相辅相成,良农开垦耘耕;良贾以物易物;良人立身树人,择其道而从而守。或农或商或其他,种种角色对应种种责任,可人一生并非只扮演一种角色:初生為子女、入校为学生、涉世为各行精英……有许多角色或许在同一时段重合,于是有人倍觉生活沉重。  可事实是否果真如此呢?这些角色和相应的责任,是否真的是生活沉重的缘由? 
桥者,乔也,在古语中意味着高而远的桥,在中国文化中也有丰富的内涵。可以说,中国的进步,带动了桥的发展,而桥本身也反映与见证了中国的变迁。因此,桥的内涵与民族精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汉家伊洛九重城,御路浮桥万里平。”从古至今,桥也是文人墨客十分喜爱的抒情对象。  桥是中国文化中奋斗的象征,也同样是奋斗的产物。千年之前,劳动人民用锤与凿,征服了大自然的伟力,在一条条无法跨越的河流上建起了桥,追求着更
从古至今,多少先贤学士、文人墨客感慨岁月流逝、四季更迭,哀叹“背灯和月就花阴,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的怅惘,哭诉“若是初心未改,多应此意须同”的悔恨,抑或是送上“眠云机尚在,未忍负初心”的劝勉。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不忘初心,方能始终。  不忘初心,需要真诚。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鲁迅生活的时代,军阀割据,许多知识分子要么迫于形势不敢发声与之对抗,要么为了蝇头小利成为喉舌,用谎言洗白反动派
偶像指人们仰慕的对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偶像,他们或智慧、或俊美、或洒脱,似乎是一切美好的代名词。然而,人无完人,我們应当辩证地看待偶像,才能避免盲目与狂热的崇拜。  我们会不由自主地崇拜偶像:他们可能是马克思、列宁等伟大领袖,为脆弱而蒙昧的人类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他们可能是瓦特、屠呦呦等科学泰斗,如盗火者普罗米修斯,拯救人类于辛劳与病痛;他们可能是张国荣、迈克尔·杰克逊,他们洒脱自如、才华横溢,活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一时的是非荣辱、成败得失在人生中不过也就如梦般短暂,可常言总道人生苦短,短暂的人生在无限的时间面前不过白驹过隙。为何不放下包袱,享受眼前的清风和明月呢?  去年,某女演员获得最具权威的世界级建筑奖项之一——“美国建筑大师奖”的新闻占据各大媒体头条。随即,该演员发微博表示第一次参与设计,跨界建筑,并对团队表示感谢。只是低调秀奖不足24小时,在支持和质疑参半的舆论中,以
科技的发展增进了我们对其他星球的了解,却也让人类认识到了地球的渺小与孤独—虽有众星在旁,却被引力吸引而不能跨越既有轨道半步,而这其实与身处于城市化进程中的我们非常相似。  在城市化进程大规模推进之前,没有随处可见的高楼大厦,人们每天似乎也不会接触那么多人,大家的活动范围小,每个人之间都有很多交集。随着一个个城市小宇宙似的不断膨胀,我们每天接触的人越来越多,但每个人却都如同一颗围绕自己特定轨道运转的
夜阑人静,我依旧独自倚窗,眺望天际。手中的咖啡尚有余温,一缕蒸气腾腾冲出杯口,向上窜起,但很快,就在寒气的侵袭中颠簸了几下,倏地,四下散落。我望得出神,心想,我这些天的经历,就好似那团中道崩殂的烟气,以高昂的气势慨然向上、自以为势不可挡,却在麻木中,不自觉地踩空了,等回过神来,早已被打回原形、坠入谷底。  我想把眼光放到别处,一抬眼,便捕获了难得的暖色。定睛细看,是片片麦田,红色和黄色自然的横亘在
道德是人心中的一种追求,也是一种自律,它的底线高于法律,道德上要求的事或许法律没有要求,却是我们应该从心理上认可从行动上去执行的。社会不能通过道德约束我们每一个人,但道德应该成为每个人内心的坚守。  我们时常会看到一些负面的新闻,这些新闻里的事件有大有小,像是一块块冰扔进了社会里,有时候会让人心凉,有时候会让人冷到骨髓。江歌一案过去那么久了,刘鑫还在消费江歌妈妈向社会寻求帮助的热度,江歌相当于救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