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和软骨细胞共培养用于构建四种无支架软骨的比较

来源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lzhw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4组高数量细胞团无支架离心管内聚集培养体系生成软骨组织的大小和生物学特点并对其进行评价。

方法

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分离、培养兔关节软骨细胞(ACs)。阿利新蓝、蕃红花"O"-亮绿及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鉴定ACs。免疫荧光法鉴定BMSCs表面分子标志CD34、CD44、CD45和CD105。BMSCs和ACs按1∶3和2∶2的比例混合为共培养(CO)组,聚集共培养于15 ml离心管内。另取等量软骨细胞为AC组,等量BMSCs向ACs诱导转化的BMSCs诱导组(加入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软骨诱导液)作对比研究。4组高数量细胞团分别培养1、2、3、4周后制成石蜡组织切片,阿利新蓝、蕃红花"O"-亮绿、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和HE染色后镜下观察。阿利新蓝比色法定量检测培养上清液糖胺聚糖(GAG)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定量检测上清液Ⅱ型胶原含量。

结果

ACs阿利新蓝、蕃红花"O"-亮绿及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均阳性,BMSCs免疫荧光染色CD34(-)、CD44(+)、CD45(-)、CD105(+);单纯AC组、2∶2和1∶3共培养组阿利新蓝、蕃红花"O"-亮绿及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均阳性,BM诱导组3个染色弱阳性。HE可见AC组和1∶3组软骨细胞逐渐融合成初期软骨组织。2∶2和BM诱导组细胞也逐渐整合,但4周后未见软骨雏形形成。4周后AC组[(179.43±59.19) μg/ml]与2∶2[(158.06±23.77) μg/ml]、1∶3组[(160.06±30.58) μg/ml]的GAG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210,P=0.812),4周后AC组[(185.13±35.96) ng/ml]与2∶2[(169.72±32.56) ng/ml]、1∶3[(148.91±33.16) ng/ml] Ⅱ型胶原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680,P=0.515);AC组[(179.43±59.19) μg/ml]与BM诱导组[(70.74±40.17) μg/ml]GAG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80,P=0.001),AC组[(185.13±35.96) ng/ml]与BM诱导组[(116.83±40.17) ng/ml]Ⅱ型胶原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34,P=0.003)。

结论

BMSCs和ACs通过离心管内聚集共培养可诱导BMSCs分化为ACs,具有ACs的生物学特点。单纯AC组与1∶3共培养组4周后HE染色下形成软骨组织雏形;BM诱导和2∶2组未形成软骨组织雏形。

其他文献
小泛素相关修饰蛋白(SUMOs)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类重要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蛋白,类泛素化修饰(Sumoylation)在人体多种生物学活动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周围神经损伤临床常见,损伤后修复再生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本文拟对SUMO化修饰在周围神经损伤再生过程中作用的最新研究作一综述。
目的利用成簇规律间隔的短回文重复序列及其相关蛋白9(CRISPR/Cas9)技术将293T细胞中的Ku80基因敲除,建立Ku80敲除的293T细胞株,并验证Ku80缺失对DNA损伤修复的影响以及对293T细胞阿霉素耐药性的影响。方法首先,设计识别针对靶位点的1对DNA Oligos,利用pSpCas9(BB)-2A-Puro (PX459)质粒构建表达导向RNA(sgRNA)载体。载体转染293T
期刊
目的观察热休克蛋白90抑制剂17-丙烯胺基-17-去甲氧基格尔德霉素(17-AAG)对间充质干细胞C3H10T1/2增殖、凋亡及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用0、0.001、0.010、0.100和1.000 μmol/L浓度17-AAG处理C3H10T1/2,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C3H10T1/2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0、0.1和1.0 μmol/L浓度17-AAG作用下细胞的凋亡率;0、0.
目的建立颗粒诱导骨溶解体外模型,探讨姜黄素调节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道对骨溶解的作用。方法将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UHMWPE)和小鼠单核/巨噬细胞株RAW264.7细胞共培养,构建磨损颗粒诱导模型,加入姜黄素干预,分为4组:A:空白组;B:聚乙烯颗粒诱导组;C:聚乙烯颗粒诱导+低浓度姜黄素处理组;D:聚乙烯颗粒诱导+高浓度姜黄素处理组。提取每组细胞的蛋白,用Western blo
目的检测肝内胆管细胞癌组织K-ras基因突变状况,探讨K-ras基因突变与肝内胆管细胞癌的关系。方法提取32例肝内胆管细胞癌及12例肝内胆管良性病变石蜡组织切片中基因组DNA,PCR扩增K-ras第2外显子片段,采用直接测序法检测其突变状况。结果32例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中有24例患者存在K-ras基因突变,12例良性病变组织均未发现突变,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4.570,P=0.000)
目的观察利胆消黄汤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22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对照组(Control组)、HIRI利胆消黄汤组(TCM组),每组按再灌注后60、180、360 min分为3个时相。TCM组大鼠术前予中药灌胃,Control组及Sham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Sham组仅进行开关腹操作,TCM组和Control组进行HIRI处理
目的观察股骨头骺滑脱的股骨近端生长板的病理改变。方法我们自2012年6月至2016年6月采用外科髋关节脱位(SHD)入路改良Dunn截骨治疗重度股骨头骺滑脱8例,其中7例在术中取材留取标本,取材部位为股骨近端生长板和髋关节内滑膜组织,取材后常规切片,苏木素-伊红(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其组织学形态。结果通过在显微镜下对生长板软骨细胞的观察,发现有3种形态学改变同时存在,分别是软骨细胞的变性、坏死
期刊
目的介绍经小鼠颌下腺导管(Wharton’s Duct)逆行插管技术并给予改进。方法详细介绍该技术的操作过程,并在原有技术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并引入微量注射泵,显微外科器械等使得操作更加精细、精准,从而使得成功率更高。结果前期训练每周3次,每次3~5只小鼠,起初插管成功率极低,出现插管位置不正确、插管部位出血、麻醉深度掌握不好导致小鼠死亡等情况。随着操作经验的积累,一个月后插管成功率迅速提高,后可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