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前列腺小细胞癌6例临床病理分析

来源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longzhanyuye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原发性前列腺小细胞癌(small cell carcino-ma of the prostate,SCCP)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原发性SCCP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影像学表现、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6例SCCP患者平均年龄63.5岁,因进行性排尿困难伴肉眼血尿入院.影像学检查示前列腺增大伴弥漫低信号占位.镜下见前列腺腺体及平滑肌组织间见较小的瘤细胞呈弥漫片状排列,胞质稀少,核深染,部分挤压严重.免疫表型:瘤细胞CD56、CgA弥漫阳性,CKpan、Syn、SSTR2、p53灶性区域阳性,2例TTF-1灶阳性;vimentin、S-100、P504S、PSA、PAP、CD45和p63均阴性,Ki-67增殖指数85% ~95%.6例患者确诊后均行化疗,部分辅以放疗,平均随访5.6个月,其中5例死亡.结论 SCCP起病隐匿,临床症状不典型,特异性的组织学形态及神经内分泌标志物在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早期确诊并及时化疗可延长患者生存期.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肝细胞核因子1β(HNF1β)在卵黄囊瘤中的表达及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34例卵黄囊瘤及50例非卵黄囊瘤的生殖细胞肿瘤(15例成熟性畸胎瘤、11例未成熟畸胎瘤、10例精原细胞瘤、6例绒毛膜癌、5例无性细胞瘤、3例胚胎性癌)中HNF1β、甲胎蛋白(AFP)及磷脂酰肌醇蛋白多糖3(GPC-3)的表达,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34例卵黄囊瘤中男性12例,女性22例,年龄1~68岁,发病部位包括性腺及性腺外器官.HNF1β在卵黄囊瘤组织中广泛表达,在混合型生殖细胞肿瘤中仅表
目的 探讨乳腺纤维瘤病样化生性癌(fibromatosis-like metaplastic carcinoma,FLM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FLM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等,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3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范围43~58岁,均为无意间发现乳腺肿块就诊.镜下见肿瘤主要由形态温和,呈波浪状、束状、编织状排列的梭形细胞组成,并向周边乳腺组织浸润,其间可见散在的上皮细胞或鳞状细胞巢,核分裂象罕见,间质伴有胶原化.免疫表型:p63、SMA、CK、CK
随着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化疗药物、免疫抑制剂等药物种类的不断增多及药物应用范围的扩大,极大地降低了患者的免疫力,使得真菌感染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1-3].临床上,真菌感染缺乏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并且在显微镜下无法直接观察,特殊染色可提高对其观察的特异性和敏感性[4].Gomori六胺银染色是将真菌内部的黏多糖化合物经氧化后暴露并释放出醛基,醛基将六胺银液还原成金属银,在黑色金属银显现的过程中能完整保存真菌菌丝及孢子的形态,易于观察和分辨[5-7].六胺银染色操作便捷、图像显示清晰,已逐渐成为鉴别真菌的经典
p16蛋白是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 p16 在细胞周期的阻滞期具有抑制细胞增殖的功能[1].Ki-67表示细胞周期进展及增殖活跃[2].两者同时表达在一个细胞周期则提示细胞周期失调.正常生理状态下, p16 和Ki-67 的表达相互制约,不会同时表达于一个细胞中.若p16/Ki-67免疫细胞化学双染检测阳性,提示子宫颈上皮内病变 2 级(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s 2, CIN2)及以上病变[3-6].Van等[7]提出p16与Ki-67免疫组化双染可独
目的 探讨肺原发性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primary pulmonary extranodal marginal zone lymphoma of 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肺原发性MALT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治疗及预后等,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5例患者年龄42~59岁,中位年龄47岁,无相关肺部症状;CT示片状团块或斑片状高密度影.5例镜下形态相似,瘤细胞弥
糖尿病是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糖尿病相关的代谢异常可引起一系列血管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糖尿病诱导的血管重构和功能异常是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主要原因.糖尿病治疗药物二甲双胍、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以及天然产物和传统中药均可改善血管重构和功能异常,并显著降低糖尿病患者的死亡率.本文对糖尿病血管重构、血管功能障碍的病理机制以及药物疗法的研究进行综述.
目的 探讨乳腺癌转移性胸腔积液的临床与预后改变、细胞学特点及分子分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乳腺癌转移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病理学资料,并进行液基细胞学制片、常规细胞蜡块HE染色,从癌细胞的形态学、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及免疫荧光染色等方面进行观察.结果 乳腺癌转移性胸腔积液以浸润性导管癌为主,也可以为浸润性小叶癌,分子分型以Luminal B型为主,随访期间,7例生存,6例死亡,1例失访,总生存期10个月~13年,出现胸水至死亡时间均在1年内.胸腔积液中的细胞学形态有两种:(1)细胞单个或形成不同大小的圆形、卵圆形
目的 探讨肾髓质间质细胞瘤(renomedullary intersti-tial cell tumor,RMIC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RMIC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5例RMICT患者年龄38~69岁,中位年龄51岁,肿瘤最大径0.2~0.8 cm.镜下肿瘤呈结节状,无包膜,边界清楚,瘤细胞短梭形或星芒状,分布于疏松黏液样间质或纤维化间质中.肿瘤周边或中央可见肾小管.免疫表型:例5肿瘤细胞BCL-2阳性,CD34、SMA、desmin和S-100均阴
目的 探讨中耳侵袭性乳头状肿瘤(aggressive papilla-ry tumour,AP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中耳AP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免疫表型等,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3例患者年龄23~63岁.均以听力下降就诊,3例均为单侧发病,左侧2例,右侧1例.影像学示鼓室鼓窦及外耳道软组织占位,可伴骨质破坏.3例肿瘤镜下均呈乳头状腺样排列,复杂乳头疏松地被覆于纤维结缔组织上.肿瘤性乳头状腺样结构由外周连续或不连续的基底细胞及内层的立方/柱状细胞构成;内层细胞核一致,胞质
目的 探讨膀胱小细胞癌(small cell carcinoma,SmC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4例膀胱SmC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等,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4例膀胱SmCC患者均为男性,年龄47~85岁,中位年龄66岁,平均年龄66岁.临床表现:3例为无痛性肉眼血尿,1例尿频、尿急伴排尿困难.影像学表现:CT及超声检查示膀胱壁软组织密度影或异常回声,膀胱壁不规则增厚.膀胱镜下观察多为菜花样、乳头状肿物,广基,多灶.镜检:3例伴高级别尿路上皮癌(urothelial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