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谣里的家乡

来源 :红岩春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a5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的家乡在重庆市巴南区接龙镇农村,那里民谣丰富。一些生动形象、押韵好记的民谣,常常让我领略到家乡的变化。1949年以前,家乡人挂在嘴边的民谣是:“吃的是羹羹,穿的是襟襟。大人挨饿能忍受,小孩一饿就哭喊。”“今年巴望明年好,明年还穿破棉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们向往“点灯不用油,耕地不用牛,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好日子。可是,后来由于“你来我也来,上工带打牌;你走我也走,工分三六九;你穷我也穷,生产大呼隆”,农村的穷困面貌迟迟未改变。那时,有这样一首民谣:“一年忙到头,累得像头牛。年终搞分配,两毛刚出
其他文献
Fas/FasL系统是指细胞表面的'死亡受体'及其配体分子,是引起细胞凋亡的主要机制.肝和胃肠道的许多细胞可表达Fas/FasL,且在多种肝脏和胃肠道疾病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
马铃薯、腌酸菜是青海农民及市民冬春季节最喜食的副食品,营养丰富,可口.但是马铃薯、腌酸菜,在贮存与腌渍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有害物质,如果食用不当就会发生中毒,甚至会致人
特殊教育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产物,其发展依赖特殊教育思想的推陈出新、国家的支持、相关学科的发展以及实践的不断推进。文章对建国以前中国特殊教育的思想和实践进行了梳理和
湖南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HNCDI)建院50年以来经历了创业、发展和腾飞的的历程,成长为全国勘察设计企业综合实力百强,但同时也面临着内外环境双重压力,必须寻找国际化发展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