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本雅明悲悼剧研究中的文学史方法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认识批判序言》是本雅明《德意志悲悼剧的起源》的序言。它并非仅仅是一篇哲学论文,而是蕴含了本雅明特殊的文学史研究方法。通过区分“理念”和“概念”所体现的两种普遍性,本雅明将“悲悼剧”定义为一种“理念”,并将之置于文艺复兴戏剧和社会转型的前历史和后历史的处境中,从而以悲悼剧这一极端特殊的范例,呈现同时代戏剧发展的普遍图景。这一研究呈现出细节和普遍性的辩证综合,反对以线性进化论为基础的文学史书写方式。
其他文献
针对中职学校“工业机器人技术”课程教学存在的教学理念落后、理论教学有缺陷以及学生学习兴趣低等问题,结合STEAM教育提出了中职“工业机器人技术”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思路以
我国职业教育领域内的知识论研究起步于21世纪初。近二十年,我国学者的研究成果聚焦于职业教育领域内的知识特性、知识选择、知识组织以及课程的作用等内容,并深入开展了对技
目的回顾性分析面部起病的感觉运动神经元病(FOSMN)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电子检索PubMed、EMbase、CBM、知网、万方数据库自建库至2019年收录的FOSMN综合征病例报告及
摘要:采用O*NET工作分析问卷调查法, 探讨智能化生产企业员工必备的工作技能、工作风格及工作价值观,在此基础上提出人工智能时代高职工科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高职工科专业人才应适应人工智能技术对社会生活的深刻影响和企业生产模式的根本变革,其人才培养目标应从技能型人才转变为高端智能型技能人才。  关键词:人工智能;高职工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