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糖尿病;神经病变;效果分析
随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较以前有了明显的提高,随之而来的是糖尿病的一系列并发症,给人民群众的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其中糖尿病神经病变是较为常见的一种慢性并发症,病变可累及周围神经、自主神经、脑神经,尤其以周围神经病变最为常见,可使患者出现感觉障碍,感觉过敏,感觉减退或消失以及多个系统的神经支配功能障碍,如便秘、上腹饱胀、排尿失禁等。目前关于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主要考虑为代谢紊乱引起的高血糖毒性作用、氧化应激反应,微血管病变导致的神经缺血缺氧,自身免疫等相关因素联合作用的结果。通过对代谢紊乱等相关因素的治疗,可以使症状得到明显改善。下面就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此次临床研究主要以我院在2012年10月至2013年05月间收治住院的2型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患者24例。其中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8例。年龄范围为37岁至8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2.5岁。患者糖尿病病程范围为2年到20年,平均病程为10年,并发周围神经病变的病程为2个月到4年。所有患者的空腹血糖检测结果为4.5mmol/L到7.1mmol/L,患者餐后2小时的血糖检测为7.5mmol/L到11.7mmol/L。
1.2诊断方法①患者经过诊断,均符合WHO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中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②患者存在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表现,包括了肢体对称或者非对称性疼痛以及麻木,四肢末梢发凉,末端存在束缚感或者蚁行感,具有多样性的疼痛感,例如刺痛、隐痛以及烧灼痛等,患者在夜里或者寒冷环境中,临床病症加剧,患者行走感觉步伐踩在棉絮之上,腱反射能力下降或者消失,患者的舌质颜色为淡紫,或者存在瘀斑情况,舌苔呈现薄白状,脉细涩或细弱;③神经电生理检查的异常,使用肌电图进行电生理检查,可在患者临床症状出现之前就已有明显变化,故有早期诊断价值。肌电图检查可发现患者神经传导速度减慢,神经活动电位波幅较正常人明显降低,可见纤颤波和神经电位,感觉神经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明显减慢。
1.3治疗方法①严格、稳定的控制血糖可以减轻症状,延缓糖尿病神经病变的进程,其中稳定的血糖控制较快速的血糖控制对改善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疼痛更有意义。②维生素B12衍生物弥可保与抗氧化剂硫辛酸可作为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常规药物使用。③使用前列地尔扩张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血液黏滞度,可纠正微血管病变导致的神经缺血缺氧。④对痛性神经病变的治疗可使用抗抑郁药与抗惊厥药物,如多虑平、卡马西平等。另外局部用药如硝酸异山梨酯喷剂、利多卡因胶因有直接對病处起作用,无全身副作用等优点,成为糖尿病神经病变新的治疗方式。⑤应注意各种继发、并发症的发生,重点是足部溃疡的发生、感染与坏死,减少截肢的发生。⑥消化系统自主神经病变:胃轻瘫患者应嘱咐患者少食多餐,可使用吗丁啉、莫沙必利等促胃肠动力药物治疗,腹泻可使用易蒙停,同时可使用肠道菌群调节药物治疗。⑦使用补阳还五汤进行治疗。药物组成为:黄芪30克到60克,当归尾、赤芍、川芎各10克到15克,桃仁、红花、地龙各5克到10克。对于麻木明显的患者,则需要增加鸡血藤、全虫;对于疼痛明显的患者则需要增加威灵仙、细辛。服用量为每日1剂,用水进行煎煮,分2次进行服用。在中医的领域中,大多数人认为,糖尿病的主要发病原因主要为气阴两虚,阴虚火旺,耗灼阴血,热郁血瘀;阴伤及气,终致气虚血瘀,出现肢体疼痛、麻木等症状。补阳还五汤是清代的著名医家王清任所发明的,主要具有益气活血的功效,专为“气虚血瘀”证所设。补阳还五汤中的黄芪具有大补元气的作用;归尾、赤芍、桃仁、红花以及川芎能够活血化瘀;地龙则具有通行经络的作用。相关研究人士以及实验研究结果显示,补阳还五汤的引入治疗,能够帮助患者神经细胞的生长得到促进,另外也能够活化神经元以及促使胶质细胞分化的作用。
1.4治疗效果判定与治疗前相比,症状消失为显效;症状减轻或好转为有效;症状无明显变化为无效。
2结果
经治疗后,有5例患者症状基本消失,为显效,比例为20.8%;有15位患者症状好转,有效,比例为62.5%;有4例患者症状无明显好转,无效,比例为16.7%。总有效率为83.3%。
3结论
糖尿病神经病变是糖尿病的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其起病较为隐匿,病程进展较为缓慢,症状在早期不明显,当患者出现明显的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时已处于疾病的晚期,已造成神经的不可逆损伤。其病情的发展主要是由于糖类以及脂类物质的代谢发生紊乱、血管内皮出现损伤以及微小血管出现病变导致的神经纤维缺血缺氧等相关因素导致的。因此早期发现和正确的早期治疗非常重要。糖尿病神经病变治疗的关键在于平稳的控制血糖水平,调节血脂,同时给予抗氧化、营养修复神经、改善微循环、改善血液黏滞度、对痛性神经病变等对症治疗。通过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可使糖尿病神经病变得到明显好转,对防止继发、并发症的发生有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廖二元,赵楚生.内分泌学(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迟家敏.实用糖尿病学(第三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随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较以前有了明显的提高,随之而来的是糖尿病的一系列并发症,给人民群众的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其中糖尿病神经病变是较为常见的一种慢性并发症,病变可累及周围神经、自主神经、脑神经,尤其以周围神经病变最为常见,可使患者出现感觉障碍,感觉过敏,感觉减退或消失以及多个系统的神经支配功能障碍,如便秘、上腹饱胀、排尿失禁等。目前关于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主要考虑为代谢紊乱引起的高血糖毒性作用、氧化应激反应,微血管病变导致的神经缺血缺氧,自身免疫等相关因素联合作用的结果。通过对代谢紊乱等相关因素的治疗,可以使症状得到明显改善。下面就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此次临床研究主要以我院在2012年10月至2013年05月间收治住院的2型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患者24例。其中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8例。年龄范围为37岁至8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2.5岁。患者糖尿病病程范围为2年到20年,平均病程为10年,并发周围神经病变的病程为2个月到4年。所有患者的空腹血糖检测结果为4.5mmol/L到7.1mmol/L,患者餐后2小时的血糖检测为7.5mmol/L到11.7mmol/L。
1.2诊断方法①患者经过诊断,均符合WHO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中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②患者存在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表现,包括了肢体对称或者非对称性疼痛以及麻木,四肢末梢发凉,末端存在束缚感或者蚁行感,具有多样性的疼痛感,例如刺痛、隐痛以及烧灼痛等,患者在夜里或者寒冷环境中,临床病症加剧,患者行走感觉步伐踩在棉絮之上,腱反射能力下降或者消失,患者的舌质颜色为淡紫,或者存在瘀斑情况,舌苔呈现薄白状,脉细涩或细弱;③神经电生理检查的异常,使用肌电图进行电生理检查,可在患者临床症状出现之前就已有明显变化,故有早期诊断价值。肌电图检查可发现患者神经传导速度减慢,神经活动电位波幅较正常人明显降低,可见纤颤波和神经电位,感觉神经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明显减慢。
1.3治疗方法①严格、稳定的控制血糖可以减轻症状,延缓糖尿病神经病变的进程,其中稳定的血糖控制较快速的血糖控制对改善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疼痛更有意义。②维生素B12衍生物弥可保与抗氧化剂硫辛酸可作为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常规药物使用。③使用前列地尔扩张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血液黏滞度,可纠正微血管病变导致的神经缺血缺氧。④对痛性神经病变的治疗可使用抗抑郁药与抗惊厥药物,如多虑平、卡马西平等。另外局部用药如硝酸异山梨酯喷剂、利多卡因胶因有直接對病处起作用,无全身副作用等优点,成为糖尿病神经病变新的治疗方式。⑤应注意各种继发、并发症的发生,重点是足部溃疡的发生、感染与坏死,减少截肢的发生。⑥消化系统自主神经病变:胃轻瘫患者应嘱咐患者少食多餐,可使用吗丁啉、莫沙必利等促胃肠动力药物治疗,腹泻可使用易蒙停,同时可使用肠道菌群调节药物治疗。⑦使用补阳还五汤进行治疗。药物组成为:黄芪30克到60克,当归尾、赤芍、川芎各10克到15克,桃仁、红花、地龙各5克到10克。对于麻木明显的患者,则需要增加鸡血藤、全虫;对于疼痛明显的患者则需要增加威灵仙、细辛。服用量为每日1剂,用水进行煎煮,分2次进行服用。在中医的领域中,大多数人认为,糖尿病的主要发病原因主要为气阴两虚,阴虚火旺,耗灼阴血,热郁血瘀;阴伤及气,终致气虚血瘀,出现肢体疼痛、麻木等症状。补阳还五汤是清代的著名医家王清任所发明的,主要具有益气活血的功效,专为“气虚血瘀”证所设。补阳还五汤中的黄芪具有大补元气的作用;归尾、赤芍、桃仁、红花以及川芎能够活血化瘀;地龙则具有通行经络的作用。相关研究人士以及实验研究结果显示,补阳还五汤的引入治疗,能够帮助患者神经细胞的生长得到促进,另外也能够活化神经元以及促使胶质细胞分化的作用。
1.4治疗效果判定与治疗前相比,症状消失为显效;症状减轻或好转为有效;症状无明显变化为无效。
2结果
经治疗后,有5例患者症状基本消失,为显效,比例为20.8%;有15位患者症状好转,有效,比例为62.5%;有4例患者症状无明显好转,无效,比例为16.7%。总有效率为83.3%。
3结论
糖尿病神经病变是糖尿病的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其起病较为隐匿,病程进展较为缓慢,症状在早期不明显,当患者出现明显的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时已处于疾病的晚期,已造成神经的不可逆损伤。其病情的发展主要是由于糖类以及脂类物质的代谢发生紊乱、血管内皮出现损伤以及微小血管出现病变导致的神经纤维缺血缺氧等相关因素导致的。因此早期发现和正确的早期治疗非常重要。糖尿病神经病变治疗的关键在于平稳的控制血糖水平,调节血脂,同时给予抗氧化、营养修复神经、改善微循环、改善血液黏滞度、对痛性神经病变等对症治疗。通过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可使糖尿病神经病变得到明显好转,对防止继发、并发症的发生有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廖二元,赵楚生.内分泌学(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迟家敏.实用糖尿病学(第三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