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政治学视域探讨《米德尔马契》的正义和义务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WH8151171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乔治·艾略特的长篇小说《米德尔马契》很好地再现了正义和义务。义务线是小说的主线,小说中所刻画的几个人物形象受到来自家庭义务和社会义务等的驱使,追求着自己的理想,但是最终这些理性都幻灭了。小说彰显出来的艺术方式能够很好地表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义务,事实上,这些义务并不能有助于理想的实现,也不能催生正义,特别是不良的社会条件的影响,更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关键词:政治 正义 义务
  引言
  女作家乔治·艾略特是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的杰出作家,她所关注的问题不仅有政治和伦理,而且还有宗教等,不仅有着女性温柔的心肠,而且有着男性聪明的智慧。其所著作的长篇小说《米德尔马契》是那个时代对历史真实再现的一部经典作品。小说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层面的社会,并对当时社会中非正义现象进行了深刻的揭示,同时融入了对各色人物形象的刻画,着重对几个人物形象进行了重点描绘,这些人物往往在宗教义务和家庭义务等被迫下展开了对理想的追求,并最终理想幻灭。小说中所使用的艺术表现形式表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义务履行方式,然而,处于不完美的社会环境中,这种形式上的义务将无法有助于实现人生的理想,当然也更无从谈起正义。
  一 维多利亚时期正义和义务的不同认识
  《米德尔马契》有两条主线:其一是理想主义少女多萝西娅的灾难性婚姻与理想破灭的故事;其二是青年医生利德盖特同样灾难性的婚姻和事业上的失败,作者认为这是年轻而正直的精神在不完美的社会条件下挣扎的结果。艾略特在小说结尾添加了一些额外的成分,其中多萝西娅一生中的决定性行为就是这样一部分内容,这些行为事实上可能并没有她自己想象的那么美好,深层次的原因是是年轻人内心所具有的那种美好受到了污浊的社会现实的影响。女青年认为如果要有感情上的崇拜,就难以掩盖外在的错误行为,伟大的信念往往也并不真实,总是带有一些虚幻性的成分在里面,先哲们所生活的那个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再也不是那样的社会条件了。不完美的社会条件有自己的特征,其中本质性的特征体现了非正义性。罗尔斯对这种非正义性有着自己的理解:现代的社会形态并不是那样的完美,不是一种良好的社会秩序状态。此外还有另一个人西蒙对这种看法也有自己的理解:不同的学者关注不同类型的政治问题,有的学者对政治问题很敏感,这部分的政治内容有宪章派的失败等,有的学者可能比较关心公共健康和安全问题,这部分的政治问题有维多利亚时期不完善的工厂制度所导致的有关健康和安全问题。在一些人眼中,维多利亚问题是一个很糟糕的问题,阶级压迫和剥削是这个问题的突出性表现,同时伴有帝国主义的无耻嘴脸;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会得到不同的结果。当然,还有一些人认为这是一种邪恶的宗教问题,虐待儿童是这种邪恶宗教虚伪的表现。不可否认的是,有些人对这样的问题,怀着一种保守的心态去审视,欣赏到那个时代特有的风貌,相比较20世纪的大英帝国,更显出自己独特的魅力和活力,其中所产生的伟大成就是一种高傲者姿态的表现。但是无论怎样看待,事实的问题是,19世纪的大英帝国时代并不是那样的美好,并未出现良好的组织场景,也不是正义和义务社会的代名词。工人阶级受到了残酷的剥削和压榨,这就更谈不上有义务和正义了。有一位作者对这种情况有着自己的观点:由于正义和义务无法实现,大致后来产生了对正义和义务社会运动,兴起于19世纪晚期的社会主义运动就是这方面的很好体现。
  二 不良社会难寻正义
  社会结构影响着正义。对这种影响上的关系,布莱恩·巴里有着自己清醒的认识:社会的基本结构决定社会主义,这样的社会主义包含一系列的制度,这种制度有着有利或者是不利的条件,条件有处世能力和教育资格,此外,还包括制度创作和转换,经济社会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受这些条件的影响。阶级结构和阶级在很大程度上受社会结构的影响,这种社会结构也是对人的结构所进行的划分。在小说中,卡德瓦拉太太一直深信:出身高低是不同的,这种不同犹如野味和害虫之间的关系。在她的交往观念中,不会因为一个人贫穷就与其断绝来往;德布雷希家的人如果因为生活贫穷,用瓦罐吃饭,在她看来,这是值得为其抱怨不平的,流下伤心的眼泪,同时不想过问贵族身上的斑斑劣迹,对那些出身贫穷却一夜之间成为暴发户的人感到不耻,因为这些钱大部分是通过抬高价格欺诈得来的。卡德瓦拉德太太所生活的教区长的辖区内,认为一些出售的东西不能以实物交换实现购买上的需求,就会嫌弃价格太贵,在她的眼中,在上帝所创作的世界中,这些买卖活动是不在这个世界当中的,即使是周围噪杂的声音也是不包括在内的,只会引起她的反感。
  作者在《米德尔马契》这篇小说中提到一些精彩的描述,描述的对象是当时的英国社会:外省社会在发展过程中,也会产生这种变化,需要经历沧海桑田式的社会变迁,能够在历史的足迹中窥见当年那富有才华的名士已经面临着衰退的局面,头发凌乱的他用微薄的收入供养有着六个孩子和一个老婆的家庭,在晚年的生活中,就一直这样寒碜着,普通的兴衰更替也是这种情况,能够在一定层面上影响当时的社会交际,让人们产生对新生社会关系的认识。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命运,有的人荣华富贵,有的人穷困潦倒,普通老百姓也有暴富的时候,这种突如其来的财富让老百姓再也不把贵族看在眼里,上台后的新贵族喜欢吹毛求疵;还有一些人卷入了当时的政治风波,有的人崇拜宗教活动的洗礼,也许最终,这些人虽然走着不同的路,但是到后来都有着相同的归宿。各种类型的人杂居在一起,这些人来自不同的地方,这些人的到来也引来了新技术,有的人透露着那种欺骗性的狡诈表情。事实上,当时的古英国这些情况很常见,面对这种庸俗而又猥琐的社会风貌,不免使作者产生了强烈的憎恶,主人翁猛然发现自己的周围到处都是庸俗的人,这些庸俗的人有庸俗的思想。小说所刻画的人物形象之一有利德盖特医生。在他眼中,这是一个充满黑暗的社会,没有真才实学的庸医随处可见。不仅如此,利德盖特医生还发现了社会各方面的阴暗,有的庸医为了谋取暴利,制造假药进行贩卖,也有的人为了钱财,出售有毒药水,通过抽取回扣的方式,实现获得最终的暴利。同时,英国的首都伦敦也有这种肮脏的社会风气,所以他要远离这种污浊的社会环境,不愿和这些人勾心斗角,也不喜欢拍马溜须。可想而知,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正义是无法存在的。   三 理想义务终将幻灭
  小说对非正义所涉及的方面还触及到了当时的经济生活,这方面的主要体现是佃户所居住的生活条件。不可否认的是,艾略特的代表作《米德尔马契》带有非常强烈的女性意识。小说中的女主人多萝西娅目睹到佃户们所居住的房子时,感到十分生气,因为这种房子确实是太像猪窝了。这样的居住条件恐怕连女主人也看不下去了。多萝西娅说了这样一句话:“要是居住在这种猪窝似的的漂亮公馆中,恐怕人们要用编制好的漂亮的绳子撵我们出去。”这种讽刺性的说法其实是有一定的社会含义的。如果让佃户住这些猪窝似的房子,就应当受到处罚,就应当该打。这些房子不是人居住的地方,这种居住条件大家也都看到了。佃户辛苦地为我们做工,我们却让他们住这样的房子。事实上,只要这些居住的地方像房子,能够适合人们居住,他们就已经感到很满足了。所以,多萝西娅想尽一切办法改善佃户所居住的生活条件,她希望自己尽自己的努力为佃户提供更好的住房,当然这也是自己的义务。多萝西娅说:“自己无限希望洛伊克的人们能够过上好生活,有着良好的居住条件,如果时间允许,自己会设计出许多房屋设计图,为这些佃户免费提供优质的住房。”事实上,多萝西娅的这种梦想是无法实现的,她无法给这些佃户提供免费的住房,这些居住用的房子是要支付租金的。詹姆士爵士对这种情况有着自己的认识:白花钱恐怕人们不愿意去做。佃户所支付的这些租金也不能抵消这部分费用。所以,多萝西娅只有向富裕的人寻求资金上的帮助。对于这种求助,由于詹姆士爵士对她十分爱恋,在具体的表现行为上也很积极。詹姆士爵士对多萝西娅说,如果能让自己尝试一下,或许自己能够实现她的愿望,他认为做这件事是很有意义的。相反,她的丈夫对妻子的这种想法显然并不关心,不关心佃户所居住的生活条件,当触及这样的话题时,他总是找理由支开,通过讲古埃及人们的生活条件是如何的艰苦,表示这些人从来对生活条件没有过高的要求。
  布莱恩·巴里对社会主义有着自己的认识:在真正的社会主义中,虽然出现了最不利的社会群体,但是这种群里的生活水平却是最高的。”很明显,当时,维多利亚并没有重视佃户的居住条件。另外还有一个人对正义主义原则有着自己的理解:平等分配的权利和义务是第一个基本原则,第二个基本原则对社会经济的不平等只要能够满足社会群体中受惠最少的人提供补偿性的利益,那么这种不平等的财富和权力就是正义的。至少,在佃户眼中,这样的社会其实是不存在正义的。
  结语
  “人性本质探索“和“爱”是乔治·艾略特宗教道德观的核心。朱红对乔治·艾略特所提倡的义务有着自己的认识,这种认识正是基于对19世纪下半叶英国社会的一种真实反映,社会普遍危机下所生成的一种映射。事物总是处在矛盾变化当中,当时英国的维多利亚正是这种虚伪道德气息的真实体现,同时真正的正义感得不到体现,是一种假仁假义的感伤。与此同时,随着科学的发展,教会内部论战的不断发展,又在一定程度上对当时的国教统治产生了强烈的冲击,与维多利亚所表现出来的这种统一并不一致。学者朱红对这一历史现象的把握是有一定的可取意义的,但是需要提到的是,艾略特到底在小说中有没有倡导义务,值得进一步的探讨。小说刻画了尝试践行正义主义的人物,但是命运的发展却很曲折,反倒是那些对义务没有践行的人的生活却是那样的安逸和舒服,这些平庸的人的生活并不平庸,因为这些人有着理性的头脑,能够很好地融入当时的社会现实,合理掌控对问题的判断。对这方面的人物命运的描述,作者着重对其进行了描写,这种人物形象有莱德·文西和玛丽·高斯。这两个人物形象并没有遭受命运上的失败,却取得了比较稳固的幸福生活。小说中的弗莱德成了大家印象当中非常深刻的一个人物,也是一位有着丰富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的农业家,其妻子玛利亚还专门为他们的孩子写了书,她有三个孩子,遗憾的是缺少一个女儿,这些孩子在学校的成绩十分突出。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艾略特没有特意对义务的倡导,只是客观地描述当时的生活情况。
  参考文献:
  [1] 何申英:《探析〈米德尔马契〉复杂社会关系下的人物魅力》,《名作欣赏》,2014年第8期。
  [2] 何玉蔚:《〈米德尔马契〉:乔治·爱略特理想主义的悲歌》,《文学教育》(上),2014年第2期。
  [3] 叶梅:《〈米德尔马契〉体现的女性观》,《宜宾学院学报》,2014年第4期。
  [4] 夏珏、杨敏:《乔治·艾略特文学创作中宗教道德情怀的体现——以〈米德尔马契〉为例》,《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14年第4期。
  (王海宾,吉林化工学院讲师)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