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寓言的幽默性探析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lf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庄子是我国古代最早的幽默讽刺大师,除却他本身性格因素外,他的幽默性在文学上的表现离不开寓言这种形式,且对讽喻艺术信手拈来,于嬉笑怒骂中,阐明了许多深刻而又微妙的哲理。
  关键词:庄子;幽默;寓言;性格;讽喻
  所谓幽默,《辞海》对其解释是:“美学名词。幽默是利用语言条件,对事物表现诙谐滑稽的情趣,特点是表示从容洒落态度。”《史记·孟轲苟卿列传》提到苟子嫉庄周“猾稽乱俗”,林语堂曾盛赞说:“庄周可谓中国幽默之始祖”。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它以比喻为主要手段,使得深沉的道理变得生动形象,给人以启示。最早见于《庄子·寓言》:“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卮言日出,和以天倪”,庄子本人就认为自己的文章主要就是这“三言”组成。寓言在先秦诸子作品中广泛使用,庄子寓言丰富的想象力、大胆的夸张,嬉笑怒骂之余使其有别于诸如孟子、韩非子的建立于现实基础上的寓言,幽默性也更强。
  一、庄子的性格因素、人生经历与幽默性的关系
  幽默,有的人主张称为“诙谐”。庄子之所以选择这种形象性的表述方式而非纯粹的理论阐述,是因为当时社会沉滞晦暗,庄重正直的言论往往不为世容,只能隐锋芒于寓言,避免正面冲突。如《庄子·天下》一文中所言‘以天下为沉浊,不可与庄语”。
  庄子生活在东周战国中期,其生平,我们所知甚少,只知道宋国蒙人,先祖是宋国君主宋戴公,做过宋国地方的漆园吏,算是没落的奴隶主贵族,所以家庭文化教育应该是不错的,其文章中孤傲的一面大抵也是由于其贵族文化的影响。他时而是迷蝴蝶卓荦出尘的佳公子;时而又是“箕踞鼓盆而歌”(《至乐》)的旷达不羁的名士;从与曹商对话的经过看,他又是一个幽默讽刺的能手,其个性是复杂的。但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庄子的“笑”,他笑人生、笑社会,一切皆可付之一笑。他的笑,超世、弃世、愤世、刺世,常常兼而有之。但其幽默性因素则主要与无畏与不慕这两种性格因素相关,无畏生死、贫困、强权,随缘应变;不慕高官厚禄、荣华富贵,宠辱不惊。
  庄子以自然界为立足点,看人之生死,如梦、如寄、如白驹过隙。至若附在人生之上的疾病痛苦,甚至死亡,当然亦是虚幻的、一瞬间的,何不坦然置之。《庄子》讲了许多有关生与死的小故事,情节荒诞,但具有哲理性。《列御寇》记“庄子将死,弟子欲厚葬之。”但庄子认为裸葬已再好不过了,他说:“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壁,星辰为珠玑,万物为赍送。吾葬具岂不备邪?何以加此!”以笑去迎接命运的一切安排,这就是庄子的人生态度。又如《庄子.至乐》,从庄子与髑髅的谈话可以看出,对于生死,庄子并没有太多的好恶之情,都是顺之、任之。对于世人来说,前者就好接受,但是对后者却难以做到。庄子对生死的平静,表面上看是默然无情,而实际上是对生命价值热情关注后得出的本真。
  富于幽默性的人,常常需要关注人、爱人,更需要坦坦荡荡、超然于物外,能将自身的困窘、情闷付诸笑谈。庄子一生困穷,无意官场、功名利禄,对那些媚于权贵之人鄙视不已,认为那些荣华富贵只不过是鸟雀、蚊虻,从眼前匆匆而过,眨眼即逝。他借颜回之口,来述说自己的观点,《让王》篇中有载,孔子问颜回家贫却不愿出仕的原因,颜回的回答是:“回有郭外之田五十亩,足以给粥;郭内之田四十亩,足以为丝麻;鼓琴足以自娱;所学夫子之道者足以自乐也。”颜回喜欢自给自足、远离虚伪的质朴生活,与庄子的“真”和“道”相似,正如《庄子·让王》篇中所说:“古之得道者,穷亦乐,通亦乐。所乐非穷通也,道德于此,则穷通为寒暑风雨之序矣。故许由娱于颖阳,而共伯得乎丘首。”
  二、嬉笑怒骂中的讽喻艺术
  (一)庄子讽讥幽默的表现
  一是语言上的犀利刻薄,一针见血的挖苦。如“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胠箧》)运用了大与小、正与反、表与里几层关系上的错综对比,引人深思,撕破当政者的伪善面纱,暴露其罪恶本质。《山木》篇记庄子见魏王时,直骂“今处昏上乱相之间而欲无惫,奚可得邪?此比干之见剖心,征也夫!”淋漓尽致地抒发了生不逢时的愤懑,把当时的最高统治者比作残暴的商纣王。
  二是荒诞离奇的故事情节造成喜剧性。如《盗踌》一文,庄子想象孔子与盗跖的会面,颇为戏剧化,极尽揶揄讽刺。孔子与盗跖的形象也经作者的描述发生了变化,孔子所代表的儒家认为他“横行天下,侵暴诸侯”,庄子却写他率众“横行天下”,迫使“大国守城,小国入保”,颇有豪气。跖还批判儒生“不耕而食,不织而衣”、“妄作孝悌”,以得封侯富贵,认为儒家并不适合当时社会,孔子自身亦“不容身于天下”。相比之下,盗踌口若悬河、英姿勃勃、气势十足而孔子“执羁三失,目茫然无见,色若死灰,据轼低头,不能出气。”
  三是塑造了各种可笑的角色。《庄子》描写了众多的人物,从王侯将相到村妇农夫,约三百多人。这些角色或自吹自擂,如《逍遥游》中的小雀,又如《大宗师》中的金:“今大冶铸金,金踊跃日:‘我且必为镆铘’。”刻画其强求、好胜者的心理。由于角色的自夸、自许脱离了实际,自然令人觉得可笑;或在自相矛盾中暴露其丑态。如“儒以《诗》《礼》发家”,大、小二儒士去盗墓,实为不义之举,发现宝珠时,非常高兴,还引经据典以证明行窃不属缺德恶行,让人想起鲁迅笔下的孔乙己“窃书不算偷书”,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另《德充符》篇,则描述五丑残之人,他们或断脚断趾,或跛脚、伛背、缺唇,从外在看,他们丑态百出,近于诙谐戏笑,但他们的内心高尚有道,受到世人的敬重和爱戴。这些新奇怪异的艺术形象层观叠出,异彩纷呈,让人在惊奇骇怪中产生诙谐滑稽之趣。此外还有思维固定、呆板或不知变通的形象,如刻舟求剑。
  (二)丰富的想象与联想、大胆的夸张创造出多彩的比喻
  幽默者必须有深厚的语言功底,文学修养以及运用语言的能力,如修辞的运用,会恰当地使用比喻手法便是其中之一。“比喻能够把事物形象、生动、具体、传神的一面描写得栩栩如生,从而增加事物的新鲜感;同时比喻还能把比较深刻的道理说得浅显易懂,把比较严肃的事情说得比较轻松,从而创造出比较轻松愉的氛围。这恰恰是幽默所需要的,因此比喻就成了幽默重要的载体。”《庄子》的幽默性就得益于其中琳琅满目的比喻。
  除了大量运用寓言这一本身带有比喻意义的文学样式,他还在喻的同时运用极其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大胆的夸张。如《秋水》中,庄子即以“神龟”自喻,表明了自己不愿出仕的原因,委婉而深刻。《列御寇》写宋人曹商得秦王青睐,益车百乘,向庄子显威风,庄子把他比之于为秦王破痈舐痔,通过联想,将二者联系在一起,可谓辛辣。《秋水.惠子相梁》记魏相惠施听信好事者言,以为庄子到魏国去是为了取代他的相位,搜之于国中三日三夜,而庄子主动去拜见他,把他的行动比之于猫头鹰得了只腐鼠,抬头看见鹈鹅飞过,紧张地喊一声“吓”。曹商、惠施的荣华富贵,未必为俗人所嫌弃,作者以最卑劣、最恶心的丑行恶物来譬喻,揭示其本质。曹商之骄夸,惠施之狭隘,已为常情所不容,故读者见庄子对他们的奚落讥讽愈加尖刻而愈感痛快。这种痛快的笑声,充满了无情的鞭挞。
  夸张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夸大、缩小或超前,以突出事物的本质或特征。庄子同样擅长夸张的修辞,如《逍遥游》中鲲化鹏,“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明代杨慎谈及此,曰:“《国语》亦云‘鱼禁鲲鲕’,皆以鲲为鱼子。庄子乃以至小为至大,便是滑稽之开端。”(《乐府诗话》卷九);《庄子·徐无鬼》中“匠石运斤成风”,削去郢人鼻子上的石灰,郢人毫发无损,且面不改色,可见匠人手法的纯熟高超以及艺高人胆大。而这些大胆都是建立在郢人与匠人之间毫无保留的信任基础上的,庄子以此喻自己与惠子之间的友谊,十分贴切。又《则阳》则主要采用夸张中缩小的方式,在这里,战国时期诸候之间那种争夺兼并的战争,被夸張变形为蜗牛头上左右两角的相争,那屯于蜗牛角上的触蛮两国,被夸张到了小得不能再小,小得让人发笑的地步,通过“触蛮相争”的画面,庄子对“争”给予了辛辣的讽刺。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拟对于中国著名现代文学家、诗人,五四新文学团体“创造社”的发起者之一郁达夫的短篇作品中反复塑造、雕琢的城市知识分子形象进行分析。通过发掘作家郁达夫在《沉沦》、《南迁》、《银灰色的死》等早期的短篇小说中塑造出的流落、漂泊在大都市的城市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形象的几个典型特征。分析作家郁达夫在凭借短篇小说作品中的主人公性格、形象、命运的塑造中寄寓的自身漂泊无依、饱受贫穷、失业的磨难,并在落魄的
目的:  研究长期接触镜配戴者中球结膜血管反应的影响因素  对象和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病例对照临床研究。使用功能性裂隙灯显微镜(FLSB)拍摄长期接触镜配戴者(HCL)(配戴年
摘要:文学欣赏是读者对于文学作品进行的品鉴,读者会在文学作品中体会到作者的情感与内心世界,从而与作者产生共鸣,文学作品会给读者带来精神上的愉悦,带来知识上的累积与沉淀,还能够对当时社会进行一定的概括。所以文学作品必须进行再创造,才能更好的体现其价值性,而这种再创造又是读者自主自愿进行的,它与读者的艺术鉴赏力与自身文学修养息息相关,因此要掌握好文学作品的欣赏与创造之间的规律关系,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文
以康达尔集团养鸡公司育种中心的黄羽优质肉鸡B系为素材,随机抽取80日龄鸡只公母各20只进行屠宰测定.结果表明:屠体多数性状间都存在着较高或中等偏上的表型相关;屠宰率、全
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临床上常见的病理过程,因此研究肢体缺血再灌注具有重要的意义。有研究表明,肢体缺血再灌注不仅引起肢体局部的病理改变外,还可导致远隔器官如心、肺、肾、脑等损伤,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症。王法等研究显示,肢体缺血再灌注后,周围神经同时发生形态学及电生理学的异常变化。脊髓作为支配肢体功能的关键系统,周围神经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对脊髓神经元及脊髓与神经元之间的联系产生重要影响,甚至导致脊髓神经元
目的:  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在临床对晚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安全性。  方法:  收集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间收治的严重性晚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患
基金项目:云南省教育厅2014年科学研究基金项目课题回归大学生审美教育的宋词鉴赏研究(2014C125Y)。  摘要:审美能力是当代人应该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但是当代社会往往忽视审美的价值,导致当代人往往缺乏应有的审美能力,影响了人格的和谐构建和社会的进步。宋词中有大量自然形象描写,表现出多方面的美。轻柔美即是其中的一种。本论文主要研究宋词自然形象轻柔美的表现和审美内涵,探究其在动作、色彩、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