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医学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培育的研究与实践

来源 :中国现代医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jins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医学教育的实践中,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的思想内涵,积极探索高等医学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培育的路径,是当前高等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内容。文章从核心价值观认同目标的三个主要方面(认知认同、情感认同和行为认同),思考和研究了实现认同目标的内容和路径,为积极培育高等医学院校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提供借鉴。
  [关键词] 高等医学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4)36-0093-04
  The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identity cultivation in medical university
  WANG Yu1 WANG Le2 ZHANG Tao3 ZHENG Ping4
  1.Party Committee, 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Urumqi 830011, China; 2.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Urumqi 830011, China; 3.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Urumqi 830011, China; 4.Student Affairs, 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Urumqi 830011, China
  [Abstract] In the practi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medical universities, it is a very important content to have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the "three advocate"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and an active exploration of the path for identity cultivation. This paper mainly studied the contents and paths to achieve the identity goal from the understanding recognition, emotion identity and behavior identity’ aspect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medical student socialist core values identification.
  [Key words] Medical college; Socialist core values; Identification
  党的十八大报告第一次提出要积极培育“三个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1]。积极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是凝聚大学生力量和增进大学生共识的需要,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可以说这是凝聚大学生精神正能量的“磁源”[2]。
  我国《科学技术辞典》将“医学”定义为旨在保护和加强人类健康、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科学知识体系和实践活动,其研究对象是与自然和社会相互联系着的人。医学,作为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高度结合的科学体系,它的发展是医疗技术发展和医学人性完美的统一,其文化中包含着医学伦理道德、医学法律规章、医学观等精神因素。
  大学生从踏入神圣医学殿堂的那天起,就成为了一名医学生,医学研究和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对医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随着医学的发展、医学模式的改变与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医学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需要做好医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培育[3]。从医学独特的综合性特点来看,高等医学院校在对医学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过程中,需要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教育做具体研究和实践,使医学生经过理性认识、情感体验、自觉行为等环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植在自身的内在需求和追求目标中,成为一种主体自觉状态,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前途联系在一起,用科学的眼光看世界,在培养精湛专业技能的基础上,学会从医学、社会、道德和伦理等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把促进人类健康和社会服务作为自己人生价值的取向,有强烈的民族意识,爱国、爱医学事业,服务于人民,最终完成认知认同、情感认同和行为认同的全过程。
  1 在医学进步与文化传承中实现认知认同
  1.1 以医学精神内涵的诠释为基础,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认同
  思想,是思维活动的结果。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价值指引,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内容和精神实质的高度概括和本质体现,具有世界观、历史观和价值观的意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的基本内涵与要求,与医学精神所提倡的有共通之处。培育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认同,可以以医学精神内涵的诠释作为基础。
  医学作为属人的学科,是一种爱人之学、人道之学,与伦理学同源[4]。我们由人来思考人,由人来思考生命,由生命来讲述道德,就会在医学精神中找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思想的认同。“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政治理想,更是国家使命,它激励着人们奋勇前行的美好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信念与社会责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道德与行为规范,为公民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确立了明确的价值规范。这些既有独立的内涵,又构成有机统一的整体。这些作为基本行为规范的价值要求,要做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认知到认同,从认同再到自觉践行,真正进头脑、达人心、接地气,就需要结合医学精神的要求,针对医学教育的特点,开展认同培育。   首先,医学作为一种人类探索生命的理性活动,目的是解除患者的痛苦,对医学生来说,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从了解医学精神开始,医学精神包括医学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二者的融合是医学学科发展的目标[5]。医学生需要认识到医学学科中蕴涵着的丰富人文价值,无论是时代的要求还是对医学生提出提高自身素质的需求,都体现着医学与人文融为一体是医学和社会向前发展的客观必然。要引导医学生认识到医学道德中体现出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敬业”和“友善”。“天地之性,人为贵”,“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和“医生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别人,这是职业的性质所决定的”,这些都需要医学生在思想上做到认同。
  其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人为本,在价值主体和价值目标上都是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根本价值追求,最终必然会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与践行。这也是医学精神最终要实现的目标[6]。人民性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根本标识,有“人气”,才有凝聚力和高认同度,才更有生命力。“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道即精神,器即行为。我国著名心血管专家胡大一先生说,没有人文学和社会学参与的医学科技活动是没有觉悟的过程,没有人文学和社会学参与的医学教育活动是没有思想的过程。正是通过价值目标的统一性,最终达到思想的认同。
  1.2 注重教师引领效应,在认知认同过程中,提升教师发挥培育针对性和实效性作用
  李嘉诚言:“万千英才,犹如在璞之玉,要靠教师苦心雕琢,才能蔚成大器。”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成长有“雕琢”作用。
  在高等医学院校,一方面,从事医学专业教学工作的教师,要在传授医学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把正确的医德观念、价值观带给青年医学生。尤其是名优教师和医生,在各自学科领域中有一定影响力和感召力,学生对他们敬仰,其教育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授内容、教学评价对青年医学生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指向性,要发挥他们的示范、辐射和引领作用。“名师讲堂、名医讲堂、杏林论坛、院士大讲堂”等,都是高等医学院校培育医学生价值观认同、医学精神认同的有效途径。
  另一方面,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辅导员等教师,是对医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的主渠道,在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重要的使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要注重引领,在知识学习上指导,在人生道路上领航。同时,要求医学院校的教师要格外注重自身建设,让医学生从其师可学到的,不仅是专业基础知识,更是治学态度和风格,在茫然与迷惑的时候,教师就是一盏灯,如一个警钟提醒你:什么才是最重要。最终“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的思想会被医学生一脉相承,教育才更具有针对性与实效性。
  1.3 以医学生为本,重视研究和挖掘医学生认知认同中的主体意识和主观能动性
  任何教育教学都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一项系统工程。传统教育教学中以教师为侧重,忽略了学生主体地位,处于被动和不得不服从的教育境地,将会对教育产生制约和阻碍。
  对医学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教育,要以学生为本,重视他们的反应和需求,聚集其能量。一方面,重视挖掘医学生主体意识。在开展价值观认同教育中,改变一味灌输的教育方式,要关注医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思想实际和情感需求,在教育主导的基础上,让不同学习阶段的医学生充分体现自身的特征和气质,不断关注他们的价值取向,利益诉求,有针对性地循序渐进地引导他们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7]。另一方面,重视调动医学生主观能动性。通过教育教学模式的改变,诸如启发式、互动式地激发医学生自觉地参与到关于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诚信、友善、法治等思想认识和价值判断问题的讨论和思考中。当自我能动效应不断凸显、师生情感交流更多、更广、更自然时,认知认同教育才能得到提升。
  2 在医学目的与道德考量中实现情感认同
  2.1 引导医学生人文精神的回归,是情感认同的基础
  医学不是“science of cure”,而是“science of care”。医学是人学、仁学,是最具有人文精神的传统的学科。医生是最富有人情味的职业。医学的目的是“预防疾病、维护健康”,而不是“治疗疾病、消除死亡”。医学要研究“生”也要研究“死”[8]。
  引导医学生人文精神的回归,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情感认同是重要的基础。医学目的的多元性,使得人们在从事医疗活动时追求的目标不同,通常来说技术目的、伦理目的和社会目的是最主要的,在许多“能够做”与“应该做”、“如何取舍”与“何者优先”、“长远期待”与“实现难易”、“过度医疗”与‘以药养医’等问题中,都面临着对价值观、对道德的考量[9]。
  因此,要让医学生明白坚持医学的善良总则和医学伦理准则,对医学发展观起着矫正作用,坚守医德底线,坚持医学理性精神,维护公平医疗消费,这些都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法治、公正、友善息息相关。而尊重患者人格,以人性化对待患者等与平等、文明相通等等,要不断在引导医学生人文精神回归中,为引导医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铺垫基础[10]。
  2.2 培育医学人文精神,是情感认同的过程
  医学人文精神以求善、求美和关注情感体验为特点,追求医学的人性化,重视情感因素的倾注,尊重人的人格尊严和权利,提倡对人的理解、同情和关心,提倡保护个人权益和以人为中心的医学道德观、价值观,注重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多种关系的和谐、协调,尊重人的生命完整性。要培养医学生具备医学人文知识,完善对医学人文的认知层次,同时也要有良好的舆论环境支持,让医学生明白“无恒德者,不可以为医,人命死生之系”,在培育中体现人文的含义:关心人、尊重人、同情人、爱护人。
  培育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要与医学文化本质联系起来[11]。生命至重。生命是宝贵的、伟大的、脆弱的也是无奈的,医学因为生命的产生而兴起,因为生命的康复而荣耀,因为生命的衰亡而悲伤,这是医学首要本质;健康至上。健康高于一切的服务理念要求医学生要打牢医学技术学习的基础,不断培养高尚的医德医风,改变传统的医学观念和医学模式,改善医疗质量和服务态度,最终昭示的医学文化精神;以人为本。主张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权利和主体性的精神原则;和谐至要。传统医学强调天人合一理论、阴阳调和观点、气血和顺思想、以及现代医学中强调自身与他人之间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结构与功能的和谐、生理与心理的和谐、个人与社会的和谐等,和则健,不和则病;和则顺,不和则殆;和则治,不和则不治。这些内容,都可以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医学生进行引导教育,尤其可以通过从事医务志愿服务活动最终实现情感认同[12]。   2.3 医学人文精神的重建,是情感认同的最终目的
  社会发展、百姓对健康需求变化、科技快速发展、社会进步等都使得医学人文精神的重建错综复杂。20世纪前,医学进展缓慢,医学与医生能为人类健康所做的工作不多,医生为患者所做的更多是照顾、开导和抚慰,但医生被看做是很有人情味的人,受到爱戴、尊重、理解。今天,医学科学的发展之迅速,让人们相信现代医学什么都能做、无所不能,而且应当做,技术至上和唯科学主义在医学家的头脑中日益根深蒂固,治疗效果成为对患者的最大关怀,医学人文属性渐渐迷失。
  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其最终目的应当是重建医学人文精神。医学生要融合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重视传统医学、儒家思想对医学人文精神的启示,要在认知和情感上认同:无论科学可能变得多么抽象,其起源和发展的本质却是人性的。要认同“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淳良不可信也,是以古之用医,必选名姓之后”。要通过隐性教育,关注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认同,以一种渗透的方式向他们传递知识、道德、理念、价值观和情感等[13]。医学生,是未来的医者,要具备深厚的人文素质底蕴,具备关注人类价值与精神的能力,在未来为患者提供人性化医疗服务。医学生对这些医学文化的认同将影响患者对自己角色的情感认同,这些又将影响诊断、手术和与患者交流的方式,因此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最终目的是自觉确认与承诺社会成员对社会的责任。
  3 以良好的职业素养在职业生涯中做到行为认同
  3.1 行为认同,需要理想信念支撑
  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是社会责任感的源泉和精神动力。随着社会发展、法规健全、人们的思想和意识都在发生变化,当今医患矛盾突出,人们参与和自我保护意识强烈,尤其对医疗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任何职业都应有相应的职业精神。
  医学生要做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认同,需要对未来的职业有正确的认识,有良好的职业情感、职业责任、职业理想和职业意志、职业良心和职业荣誉。培育医学生从思想上真正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坚持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这一目标和“三个倡导”这一基本内容,把理想信念的培育作为今后行为认同的核心,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医学生的精神世界,变成未来医学职业的信仰,实现行为上的高度认同。让医学道德范畴中医学道德权利与义务、医学道德责任与良心、医学功利与荣誉等内容作为一种信念存在于医学生的内心,指导和规约其行为。
  3.2 行为认同,要有道德约束辅助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器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道德代表正面和积极的机制取向,其判断行为正当与否的作用。道德意识一旦形成,就可以起到指导和制约道德活动的作用。医生既享有道德权利,也需要履行道德义务,道德的关键在于启发内心的善良和同情,“德高医粹”是医者的根本追求,也是医生职业精神的精髓[14]。
  医学道德规范既要表达道德理想,又要表达医学生活实践。《医学生誓言》有明确的职业道德规范:“我决心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医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有医德的支撑和约束,高尚的道德精神不仅仅是医学伦理学中的“本体论承诺”,更是对医学道德规范中公正平等对待患者、诚实慎言守密、信任尊重爱护等内涵的诠释,是对人性完善的终极关怀,超越功利的无私奉献,出于义务而义务的、以“善良意志”作为“绝对命令”的自我觉知。这些都将在促进自身人性、促进他人的人性中,使社会成为一个配享德性和幸福的和谐社会。
  3.3 行为认同,最终需要自觉坚守
  我国现代杰出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发出号召:“我们每个人要有做一座灯塔的信心,发放光明,照见自己的前途,同时又照耀他人,照耀社会,造成光明的世界。”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五四讲话中所说:“核心价值观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要坚持由易到难、由近及远,努力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进而形成自觉奉行的信念理念”[15]。
  在科技迅猛发展、世界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都希望生活更加美好。这需要对儒家仁爱思想的经典进行演绎和诠释,需要医学教育者善于发掘每个医学生心底蕴藏的道德情感,引导他们勇做灯塔、努力奋斗,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自觉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千千万万青年大学生一起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主体力量。
  [参考文献]
  [1] 邓海英. 论“三个倡导”与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3,29(1):18-22.
  [2] 王丽君,侯丽娜.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教育的研究与实践[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5:65-67.
  [3] 张艳清.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医德文化建设[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2,25(3):294-296.
  [4] 郭航远,马长生,霍勇,等. 医学的哲学思考[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281-283.
  [5] 刘竞,隗铁夫,孙传海.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加强医学生医德教育[J].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4,34(4):545-547.
  [6] 刘翠,徐玉梅. 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中的医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研究内容——医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研究之三[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4,27(2):48-50.
  [7] 路琴,叶飞霞.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实效性[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7):79-80.
  [8] 王锦帆. 医患沟通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5-46.
  [9] 于芳,徐玉梅,宋茂银. 高等医学院校学生医德素质评价研究[J]. 中国医学伦理学,2012,25(3):381-383.
  [10] 宋佐东,苏丽君. 多元文化背景下医学生医德系统构建探讨[J]. 中国医学伦理学,2014,27(3):402-404.
  [11] 毛启刚. 试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下的医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J].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2,29(8):621-622.
  [12] 李哲. 试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的医学生志愿服务活动[J].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17(z1):100-101.
  [13] 陈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医学生医德教育的对策研究[J]. 中国医学伦理学,2012,25(4):439-441.
  [14] 吴蓓. 道德智慧视域下医德教育的伦理探析[J]. 中国医学伦理学,2013,26(3):367-369.
  [15] 习近平. 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5/05/c_1110528066. htm.
  (收稿日期:2014-11-25)
其他文献
近日,谷歌发布了谷歌眼镜的新开发者工具包,并展示了一款可即时在你眼前翻译周遭世界的新应用Word Lens。如果你在一个语言不通的国家旅游,看不懂当地路标之类的东西,它可以将路标上的单词转变成你的本国语言并显示在谷歌眼镜上。有了这东西,谷歌眼镜顿时从中看不中用的玩物变成了出国必备的装备了。
跟屁虫车载定位器依赖于北斗导航位置服务,具有车辆移动报警、车辆追踪、车辆历史轨迹回放、安全区域管理和超速报警提示等多重防护功能,可用于家庭中的车辆管理。其中,笔者认为最有意思的就是它的“安全区域管理”与“历史轨迹回放”功能。前者是指用户通过手机在《凯步关爱》APP里为被管理车辆设置一个安全区域,这个类似电子围栏的安全区域,比孙悟空为唐僧画上保护圈还要厉害。一旦被管理的车辆驶出安全区域,用户手机上的
百年梦想,十亿人的期待,今朝得以实现。奥运精彩,我们又岂能随便错过?不过,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在北京奥运会28个大项、302个小项比赛中,老公喜欢姚明,儿子钟爱刘翔,老妈要看体操……即便是一家子人,也有众口难调的时候。如何避免其中的争执与矛盾呢?好在我们还有电脑,特别是目前大多数电脑都配置了大尺寸宽屏显示器,利用现有的资源,无疑是解决家庭内部遥控器之争、创造和谐看奥运的一大捷径。      第一招 
【摘要】所谓童蒙之吉,顺以巽也。在初中英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理走向,力求做到“顺以巽也”。在初中英语课外阅读教学中,只有顺着学生的性格特点,加以引导和关注,教学符合学生口味,这样才能拉近学生与英语间的情感距离,进而提高教学效率。在本文中,我将从故事阅读、歌词阅读、电影台词阅读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希望可以做好学生的课外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外阅读;教
[摘要] 方剂学是中国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长期以来,如何解释方剂配伍化学成分的意义、及有效性做出科学合理的解释,是目前中医药现代化亟需解决的问题。系统生物学是通过整体观念来研究生物成分的相互关系,本文系统阐述系统生物学四个方面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脂质组学、代谢组学在方剂学研究的进展。  [关键词] 系统生物学;方剂学;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 R28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热!真热!实在太热了!眼瞅着温度计的红线朝着40度大关飚去,真想钻到冰雪世界里去。虽说八月飞雪不是啥好事,但若真能下场雪,相信没人会反对吧?要是雪花形状还能是我最喜欢的那种,那就更好啦!打开雪花DIY网站http://snowflakes.barkleyus.com,在右侧点击“Make your ownsnowflakes”,你就会拥有一把剪刀和一张白纸。咱在小学就学过,任何一片雪花都是对称的六
好山好水、美人异事,这些都是绝佳的拍摄题材,但我们并不是职业摄影师,这些东西不可能一直在我们周围出现。所以,不妨多发掘一些身边的乐趣。例如,拍拍那些讨人喜欢的动漫手办和模型——胸藏丘壑,城市不异山林:共寄烟霞,阎浮百如莲岛。    拍摄模型最好不要用相机上自带的闪光灯。如果你觉得夜间室内的光线怎么调整都不合适,那么请选择一个光线柔和的白天(例如阴天或者晴天的清晨、傍晚),在靠近窗户的亮处拍摄,并且
阿昆被大家唤作“阿混”,头几年,他沉湎于买彩票,期待一把捞着,改变命运。可是钱搭进去不少,却连五块钱都中不上。阿昆觉得小打小闹不行,还是得走“高大上”的路子。  这不,他最近迷上了电视台的“鉴宝”栏目,那些看起来破破烂烂的老旧物件儿,什么坛子、罐子、盘子的,居然就能值几万,甚至几十万。  这天是周末,阿昆闲来无事到街上闲逛。一个破衣烂衫的小乞丐走到他面前,晃着手中装了一堆零钱的瓷罐,说:“老板赏几
楼主:都说正月剪头发死舅舅,MOP(猫扑论坛)里有多少不怕舅舅挂的,进来留个名!  回复:没必要剪么——二月春风似剪刀。  楼主问:想问问各位姐妹,对于BF和前女友一起买的留下的东西,比如对戒、项链、手环之类的,是留着还是扔掉了扔了实在是可惜,挺贵的东西……不扔看着就闹心!  回复:他的前男友你不也在用吗?  楼主求助:求嵌“陈娇(男]林燕(女)”四字的婚联,不胜感激!  恶搞的刻薄回复:  上联
【摘要】由Colin Campbell和Hanna KoyszewsKa提出的“以学生为主体的英语教学”在英语教学中被广泛运用和实践。本文从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的主要特征入手,通过课堂实例及课堂活动中学生和教师所起的作用说明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是一条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英语学习学生;主体;教学方法  【作者简介】曾传咏,女,云南省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副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