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选择闽江河口鳝鱼滩芦苇与短叶茳芏空间扩展前的芦苇湿地、短叶茳芏湿地以及二者空间扩展过程中的交错带湿地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空间扩展过程中不同湿地植被的钒(V)生物富集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空间扩展影响下不同湿地土壤的V含量在0~40 cm 土层均表现为芦苇湿地>交错带湿地>短叶茳芏湿地;芦苇湿地和交错带湿地土壤的V含量垂直变化特征较为一致,并均于40~50 cm 土层出现较高值.芦苇与短叶茳芏的空间扩展整体增加了交错带湿地土壤的V含量,其均值相比短叶茳芏湿地增加了 8.69%,而相比芦苇湿地仅增加0.21%.空间扩展主要通过改变湿地土壤的颗粒组成、EC以及植物的生物量、株高和密度来影响土壤的V含量分布.芦苇与短叶茳芏的V生物富集特征呈相反变化,这与二者竞争过程中植被生态特征改变以及其对V的竞争利用方式有关,此外,不同湿地植被均以根的V富集能力最强,且交错带短叶茳芏的V生物富集能力要高于交错带芦苇,这与二者在竞争生境中对V的吸收利用与转运的差异有关,交错带短叶茳芏可用于未来受V污染湿地修复的备选物种.研究发现,芦苇与短叶茳芏为应对空间扩展过程中的竞争可能采取不同的V富集策略,前者通过将富集到根中的V优先转运至光合器官(叶)的方式来保持相对竞争优势,而后者通过将富集到根中的V大量转移到地上主体(茎)的方式来抗衡来自芦苇的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