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在真实世界里学习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VA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学习目的以及从历史的角度看时代背景与策略选择的逻辑入手,探讨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教育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而本文的最终落脚点就是在科技背景下,儿童的学习策略选择就是在真实世界里学习。
  关键词:真实世界;前瞻性;学习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15-0208-02
  一、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时代背景与学习策略选择
  我们一般认为,学习是为未来做准备,就像动物界的绝大多数哺乳动物练习捕食和逃生一样。单细胞生物从出生那刻起就已经开始谋生了,它们的谋生技能靠遗传基因。而越是高等动物,青少年时期或者叫成年準备期越长。未来是现在学习的指挥棒,未来需要什么,我们现在就准备学习什么。
  封建时代,人们学习是为了考取功名,因为“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为了达到目的,人们苦读四书五经,摇头晃脑之状,虽是陶醉,但是不明就里。清朝诗人黄景仁在《杂感》中的诗句“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被读书人广为传诵,这虽是读书人自感不得志,但也反映了科举制度下,所学知识陈旧无用,现实中无法发挥作用。
  工厂时代,机器流水线上需要大量有技术的劳动力。儿童所学的知识都是被“专家”筛选过的、提炼过的“工具化知识”。知识被客观化,否定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和想象力。这样的学校教育割裂了与社会现实的联系,“学校成为非世俗领域,而世俗世界则成为非教育领域。”康德认为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是目的,而永远不能只视为手段。因此,儿童应该是教育的目的。教育自始至终都应以儿童为目的,这就否定了教育常常将儿童视为工具的旧观念。
  在传统的教育方式之下,孩子们受教育观念和教育目标的影响,习惯用刻板的知识去应对变化的世界,而从小就具有的利用各种感官去认知世界的能力逐步弱化了。来自中国台湾的环保专家李伟文感叹:“如果孩子们从没有被自然感动过,长大后会如何看待其他生命?如果孩子们从未有接近土地的体验,长大后会如何对待我们的自然环境?如果这些没根的孩子长大,开始主导未来,我们又会走向何处?”
  二、未来需要什么样的人?——教育的前瞻性与现实性
  教育首先要立足于现实。教育与现实密不可分。教育更为了人类生活能够更好地提升,既要联系历史、立足现实,又要面向未来。生活与教育相互包含、渗透着对方的因素或属性,二者是互相依存、互为条件。教育中渗透着生活的因素,为生活的发展指明方向。教育在本质上是一种对积极生命意义的引导,它要达到的最高目标必定是通过作用于人的整个生命进程而全面观照人的身心和谐、完善发展。
  随着计算机和信息化技术的发展,越来越智能的机器人比人工好用。运用3D打印技术和传感器,每个人都可以像搭积木一样制作任何物品。AlphaGo(谷歌机器人)已经战胜了围棋界的高手;自动化技术已经消灭了许多职业,未来可能取代更多的职业。随着人工智能和生物技术的发展,未来在人大脑植入生物芯片,每个人的大脑都会变成电脑一样的百科全书。未来纯知识学习已经没有意义。
  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了一份很有远见的报告“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报告把现代科技对教育的要求做了系统的阐述,提出了“终身学习”。紧接着,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IESCO)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中指出:面向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就是要培养学生学会四种本领。报告提出教育的四大支柱包括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其核心就是学会生存。很久以来,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一种刻板的智能、固定的情境、一定的生存、一定的特殊行业或特定的职业做好准备。人们认为可以一劳永逸地获取知识和技术。但是现在不同了,人们需要终身学习,而学习的内容不是现在存在的知识,而是未来生存所必需的“好奇心,想象力,批判思维,团队合作”等素质和能力。
  三、何为真实的世界?——学习的起点和终点
  法国思想家卢梭提出要让孩子在真实世界里学习。他认为人类应该服从自然的永恒的法则,听任儿童的身心的自由发展,让他们在真实的生活和实践中,通过感官的感受去获得他所需要的知识。卢梭在《爱弥儿》像讲故事一样,虚构了一个贵族子弟爱弥儿,并按照自然教育的理念,在爱弥儿成长的每一个阶段,教会孩子怎么认知自然和与自然相处。在卢梭看来真实的世界就是大自然。
  与中国颇有渊源的杜威(John Dewey)在批判传统学校教育的基础上,就教育本质提出了他的基本观点即“教育即生活”和“学校即社会”。杜威认为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教育不是把外面的东西强迫儿童去吸收,而是要使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得以生长。他反对把外面强加的目的作为儿童生长的目的。杜威还认为,学校应该成为一个小型的社会、一个雏形的社会。学校本身必须是一种社会生活,而且校内学习应该与校外学习相结合。在杜威看来,真实的世界,就是世俗的社会。
  在我们的社会里,电子技术的发展不但没有帮助人们更好地认知真实的世界,反而更加割裂了人与自然世界的联结。美国理查德·洛夫在《林间最后的小孩——拯救自然缺失症儿童》指出,由于电视、电脑、电子游戏的诱惑,孩子们沉溺其中无法自拔。这样的孩子一旦到了真实的自然里,就会变得无所适从,只想回到“有电源插头”的屋里。理查德·洛夫综合了大量的研究成果,指出与自然的直接接触是一个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必要因素,而儿童与自然的割裂与肥胖症、注意力缺陷、抑郁症等上升有一定的关系。
  四、如何在真实的世界里学习?——学习策略的选择
  首先帮助孩子拉近生活与自然的距离,重新建立孩子们与自然的联结。多走向户外,拥抱自然,探索自然,让孩子们尊重生命,享受自然。在自然中体验勇敢,勇敢挑战,迎向健康。著名的多元智能专家加德纳就将自然探索或博物学家的智能纳入多元智能中。这种自然探索的智能包括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敏锐的观察能力,善于观察自然界中的各种事物,能了解各种食物的细微差别,对物体进行辨析和分类的能力。显然,在大自然中,这种自然探索的智能对其他智能比如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和自省智能都有更好的促进和发展作用。美国比较重视学生的户外学习,有大量的户外运动教育协会或组织,包括美国体验教育协会、美国荒野教育学会、历奇教育、户外伦理无痕运动中心、美国童军协会、美国营地教育协会等,推动着户外教育的开展。目前,国内也具有较多的户外组织和条件,学校也开始开展游学和研学活动,但是这些活动在理念、内容和形式上与真实的体验教育还有较大的差距。
  其次,让孩子自主学习。18世纪大学里的学生学医从解剖开始,学农从种植开始,学哲学从辩论开始,一切知识源于实践。在美国有一种“车库文化”,这种地下文化是自由而随性的,美国历史上许多知名的科技企业都在车库里诞生。美国车库不仅空间大而且里面工具种类繁多。我们要为孩子创造独立学习的条件和空间,让他们从生活中找到灵感(或问题),并为之寻找知识和材料,通过探索来进行学习。在课堂上,可采取“PBL”,它设计真实性任务,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景中,通过学习者的自主探究和合作来解决问题,从而学习隐含在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最后,真实的学习一定要让孩子学会反省和运用。早在两千年前,大教育家孔子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在《我们怎样思维》中提到“最好的思维方式叫作反省思维。这种思维乃是对问题进行反复的、严肃的、持续不断的深思”。知识和技能的发生一定与大脑的运行机制有关。外界的信息进入到人的大脑,大脑会进行加工和处理,然后再输出。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都是有过往经历和经验的人,也是有情感的人。大脑在处理中会与经验知识进行对比,同时会受到情感的影响,从而产生新的知识和技能。孩子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帮助他们从生活经历和经验出发,遵循孩子们的情感的要求,对知识或信息进行反省。此外,一切知识和技能只有再次回到实践中才能判断正确与否。因此,反省和运用是学习的关键。
  参考文献:
  [1]蒋雅俊.儿童是目的:教育的伦理基础[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4).
  [2]孟建伟.教育与生活——关于“教育回归生活”的哲学思考[J].教育研究,2012,(03).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对虚拟现实技术的定义进行界定,并重点阐述虚拟现实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以及相关发展方向,在此基础上,对未来虚拟技术在教育应用上将遇到的瓶颈进行阐述。  关键词:虚拟现实(VR);虚拟教学;虚拟环境;交互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46-0233-02  一、引言  伴随信息时代的到来,新科技手段的应用衍生了各种新型教学媒体,虚拟现实
摘要: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基于产教融合的“校企一体化”协同育人模式,是依托学校和企业的紧密合作,紧贴岗位实际工作过程,着眼于增强专业教学的职业性,联通学业和就业,实现学校人才培养和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有机统一,在人才培养标准和质量方面,共同建设课程,共同培养,有效保障人才培养质量,实现校企双赢。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
摘要:分析“三性一体”农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重要意义,分别从实践性、职业性和学术性三个方面阐述了案例教学如何与“三性一体”培养模式的契合。结合案例教学实践,从案例教学的三种方式,即比较案例法、考察案例法和现身案例法,逐一分析案例教学方法的具体操作和实践效果。  关键词:“三性一体”;案例教学;农业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28-0
摘要:近年来,高校消费呈现出消费频率高的特征,高校快递业正在突飞猛进地发展。与此同时,高校快递的运营也暴露出不少弊端,以铜陵学院为例,校园快递服务内容单一、安全性难保障、服务满意度低。对于铜陵学院快递存在的不足,本文提出了三种快递运营新模式,旨在提高校园快递服务质量,更好地满足我校师生群体对快递服务的需求。  关键词:高校快递;运营模式;集中自取;自动化自提;众包物流  中图分类号:F618.1
摘要:我国实行研究生教育收费制度后,省属高校出现报考人数减少,生源质量下滑甚至无法完成招生计划的现象,研究生招生形势严峻状况凸显。从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的角度讲,按一级学科进行,淡化二级学科的概念,招生人数、生源质量、流程的规范性被列为重要指标。本文以陕西科技大学为例,通過对2012年—2016年陕西科技大学研究生招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展现省属高校目前生源现状,分析产生原因和制约因素,提出解决省属高
摘要:针对早期阅读活动的研究以中班、大班的居多,对小班阅读活动的研究较少,以及教师对小班的早期阅读关注度不够等问题,本文从阅读活动环境、材料、指导策略三个方面研究C班幼儿在园早期阅读活动的现状,以便找寻早期阅读存在的问题,并提供可行性解决策略。  关键词: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小班幼儿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34-0275-04  一、问题
摘要:“互联网 ”政务信息的丰富和开放给高校公共管理类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机遇。基于广西高校公共管理类专业学生和教师的问卷调查发现:尽管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过程中对“互联网 ”政务信息的需求很强,但对政务网站信息及其利用方法不了解,同时大部分任课教师在教学内容中也很少介绍和使用政务网站信息资源。要充分利用“互联网 ”政务信息资源在公共管理类课程教学改革中的作用,既要培养教师的信息素养,也要改变学生的
摘要:随着现代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大赛”的形式已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以显微镜操作与使用”项目为例,阐述了我校微生物技能竞赛的具体实施办法,并对微生物技能竞赛实施效果进行探讨。  关键词:技能竞赛;高职微生物;实施;探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11-0248-02  一、引言  《微生物学》在生命科学领域里是
摘要:作为高校培养实践型、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平台,学科竞赛对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其综合素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对于高校的学风建设也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而高校学科竞赛活动能否顺利开展并发挥其育人作用关键在于构建科学化、规范化和系统化的学科竞赛组织模式。因此,本文基于“北京高校分子模型组装大赛”的开展情况对开展高校间学科竞赛活动的组织模式进行探索与思考。  关键词:高校;学科竞赛;组织模式;
摘要:高校焊接学生的培养面临着“优秀生源少、专业转出率高、在校学生不愿学”等棘手问题。在如何“留住优秀的焊接生源”、“激发焊接学生的學习热情”等问题上,华东交通大学材料学院构建了科创人才培养的运行机制。通过以科创人才团队建设为基础,采取导师负责制,以项目立项的管理模式,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专业竞赛及科研项目,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焊接专业的优秀生源“进得来”、“留得住”、“学得进”。  关键词:焊接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