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校教育,从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开始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p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90后”职校生在当前飞速发展的社会中呈现出巨大的个性差异,职校教育应充分重视学生群体的这一特点,注重对学生性格差异的尊重和对孩子内心需求的理解。本文从学生所处的家庭环境、家长参与程度、学生内心需求程度深入剖析其形成原因,并提出解决的对策。
  关键词:职校教育;个性差异;尊重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日新月异的巨大变化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改变着人们的观念和行为。而所谓的“90后”学生在这种影响的辐射下所体现的特征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他们在意识上独立、自傲,不是很愿意接受家长和老师的帮助;他们容易接受新事物,但却缺少辨别新事物正确与否的能力;飞速发展的社会带给他们目不暇接的新鲜,却也造成了他们的浮燥与不踏实。这时的他们,可以说个性的差异比任何一代人都要来得巨大,就如网络上所说“他们不是一代人,而是另一种人”。
  职校生源一般来自各个初中或是普高,在初中和普高阶段他们面对的都是一色的文化课教育,注重学生基础文化素质的统一提升,而相对忽略了其个性的发展。而职校教育是直接面向社会,直接为社会提供发展所需的劳动者。社会工种的繁多决定了职校生会选择不同的专业,并且不可能再像其初高中阶段那样进行统一课程的学习,他们会在职校根据自己的专业接受不同的训练方式,他们不再是教育机器制造出来的“标准件”,而是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有创新思维的专业劳动者。职业学校教育目的及方式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必须更加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一、学生个性差异形成原因的剖析
  人是社会的镜子,社会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差异性显现出来,这些差异性在人的身上映射,“90后”学生作为这个时代的新生力量,这种映射显得极为强烈,而学生个性差异的形成与以下三点关系极为密切:
  1. 学生所处的家庭环境
  社会发展造成人们价值观的多样化,各个家庭对子女期望产生巨大的差异,学生对成功的价值取向受这种差异的影响,在学校的个性表现就相应越来越明显。有些家庭对孩子还是像初高中的要求一样,注重学习成绩,以便将来能够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有些家庭则更重视孩子踏上工作岗位前工作能力的培养。因此,认清孩子所处家庭环境及其所受期望的不同,有助于给职校教育工作者提供更好的参考依据。
  2. 家长参与程度
  教育学家经过多年研究发现:家长对教育的参与程度与学生的学业成就成正比。有些家长愿意且也有能力参与到孩子的学习中去,但也有很多家长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不能参与其中,比如说,能力有限,时间不够,工作太忙,或者是能部分参与其中,但是做得还不够。特别是在职业学校,这种参与程度的差异显得更大。职教工作者特别是班主任应争取更多的家长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来,通过家校通及时与家长联系,并制定班级常规量化考核表,记录每个学生在校的情况,以便家长了解孩子一定阶段内的动向。
  3. 学生内心需求程度
  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个体都会有一些基本的需求,包括归属感、安全感和自尊心。但是,学生成长方向与成熟度的差异,每一个人所表现出的需求可能不同,再加上学生们不同的成长经验、不同的生活背景和生活条件,都会对他们每一个需求是否能够得到满足产生一定的影响。例如,一个来自稳定的、健全的家庭的学生和一个来自没有安全感的家庭的学生表现出来的需求可能完全不一样。这就需要给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一双慧眼,用一颗真诚的心和一双锐利的眼睛去发现学生们不同的心理需求,从而对他们的不同需求作出不同的反应,而这种反应,可能会影响这个学生的一生。
  二、注重方法,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承认差异,利用差异,发展差异”“教好每一位学生,对每一个家庭负责”,这不仅仅是口号,而且应逐渐成为教育工作者的自觉行动。
  1. 及时转变教师角色,尊重学生人格
  教师职业一直被认为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教师的威严显得神圣不可侵犯,在许多教师意识中,学生所要做的就是一切服从指挥,在老师的命令下必须是俯首静听、唯唯诺诺的姿态。殊不知当前的“90后”学生,尤其是相对普高学习较差的职校的学生,个性差异早已天差地别,陈旧的“命令式”的教育方式早已不适用了,一味地压制只会让他们反抗、叛逆、不服管教,磨灭掉他们身上所有的闪光点,这是何等的悲哀!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首先转变自身的角色,摒弃自身的陈规陋习,解除学生的束缚,与学生积极互动,以平等的身份面对所有的学生,以对话的形式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自觉尊重学生的人格,努力营造一个民主、和谐、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体验性、探究性不断发展和提升。
  2. 注意“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个性发展的教育首先应该承认个体差异,尊重个性差异,这不仅需要教师具备平等的观念,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个性,并因势引导学生发展其特长,挖掘其潜能,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两千多年前,我国大教育家孔子就总结了前人和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出了“因材施教”的理论。针对每个学生的性格、才能、志趣和特长等不同特点,提出不同的要求。职教学生的个性差异越来越凸显的今天,这一理论在教育中显得更加重要,个性无好坏,关键在于职教工作者如何启发和引导。对性格内向、学习认真吃苦的学生,应想方设法教给他们活学活用、融会贯通的方法,使他们变苦学为巧学;对性格活泼、兴趣广泛的学生,应注重其兴趣、爱好方面的发展及做事能力的培养;对基础薄弱、自卑感强的学生,尤其注意引导他们自己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教给他们制定目标、改进策略的方法,给予最大程度的支持与鼓励,夯实学业基础,增强其自信心。
  在素质教育呼声一片的形势下,职校教育应更早地走在前列,为国家、为社会输送优秀的劳动者。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并对其施以适当的教育,让每个学生找到自己才能的输出路线,为社会发展释放出最大的能量,这就是职业学校教育的最大成功,也是每一位职教工作者最丰硕的成果。为此,我们要勇于在实践中探索,用智慧将学生个性的差异变成一个又一个奇迹!
  
  参考文献:
  [1]王建国,树仁,何署光.青少年健康性格教育新概念[J].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2001.
   (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张家港办学点)
其他文献
复习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必要环节。复习的效率和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复习方法是否恰当、科学,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否得以充分调动。在期末的复习里,我注意做好下面两个方面。  一、巧用复习方法  在复习中,除了对知识的归类复习外,我还尝试了一种新的复习方法,效果也不错。这种方法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教师划定复习范围或确定复习项目,学生依据课文、课堂笔记、平时作业及相关学习资料,确定复习重点,列出复习
21世纪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在于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1】。培养创新性中医药人才同样是高等中医药院校的重要任务。随着科
文章简要阐述了将CSCW应用于办公系统的必要性,分析了协同办公系统的应用需求和工作流程,重点围绕协同办公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提出了系统的总体结构,并详细分析了系统中各个模
公民税收理论指公民对税收的认知、服从及监督的意识。受文化基础和政府税制度不同的影响,中美两国公民的税收理念有很大差异。培养中国公民的税收理念是实现依法治税的关键。
如果你上网,那么必然离不开的软件工具是什么?对!就是浏览器.虽然互联网从新兴到今天的走向普及不过短短十几年的时间,但是对于浏览器的展来说,经历了不少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