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阅读能力的教学体会等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zl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语阅读能力的教学体会
  
  一、阅读理解题目是每年中考必考题型之一,且分值比较重,每年阅读文段的数量和难度在加大
  它主要考查理解文字信息的速度、准确度和深度。主要有以下题型:短文主旨题,文中细节、深层含义。猜测词义题。考题应要求具备五个方面的能力:(1)既能掌握主旨和大意,也能把握事实和细节;(2)既能理解具体事实,也能理解抽象概念;(3)既能理解字面意义,也能理解深层含义;(4)既能理解某句、某段意思,也能理解全篇的逻辑关系;(5)既能根据文段所含的信息去理解,也能根据常识去理解。
  我二十五年带多届英语毕业教学班,阅读教学除了有针对性围绕以上阅读考查点,还将其详细作出以下归纳:(1)事实识别题;(2)计算题;(3)视图题;(4)逻辑推理题;(5)排序题。
  
  二、克服“主观武断”的倾向和“以偏概全”的倾向
  学生常常把自己的观点和其他常识强加给作者,造成错误判断,自以为对文章内容准确把握,同时又只抓住了主题的一个侧面,而变为这就是主题内容。要克服这两种倾向,必须严格要求学生咬准首尾两段和每段首尾两句中心句,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全面了解作者的意图。
  
  三、必须掌握“三种巧”
  1、搜寻技巧。即搜寻信息,力求“有的放矢”。学会简化句子法——只抓主谓。略过其他。
  2、猜测词义。利用线索,利用各种关系,寻找解释,寻找同义词。利用并列句中转折关系,选择关系,因果关系,注意复合句中表示时间、地点、原因、目的、结果、条件、比较、让步的状语,猜测词义。
  3、推断意图。在测试中,针对作者的意图,态度而设的问题。通常是不能直接在文章中找到答案的。这类问题包括找出文章的题目(title),找出主旨含义(main idea),找出结论(Con-clusion),找出目的(Purpose),找出暗指(imply),找出推测(infer)等。阅读理解中,灵活运用这三种阅读技巧,可提高阅读速度和准确率。
  实践证明,我带几十年初三毕业班英语,采取以上方法教学生,学生阅读能力明显优于兄弟学校。难关攻破,英语总分自然高,而我所教毕业班级曾连续三年英语中考。名列永兴县第一。(许江进)
  
  漫议中学化学实验的设计能力
  张天华
  
  一、理解与掌握基础化学实验知识
  1、深刘理解化学基本理论的实验基础。化学学科中,任何理论(或假设)的提出、发展和完善,都有一定的实验事实作根据。许多类似的实例道出了以下规律:实验事实→理论的建立(或假设的提出)→再实验→理论的发展和完善。这是人类在自然科学中发现真理、认识真理的过程。要让学生明白化学家就是这样去认识化学世界的。
  2、熟练掌握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实验事实以及单质、化合物的制备原理和方法。化学实验是证实某物质是否具有某种性质的唯一手段。中学阶段的大部分化学实验都是定性实验。这些实验虽然简单,但确实可以培养学生透过实验现象(或实验数据)看清反应实质。进而推断物质的微观组成、结构与实验结果的相互关系。物质的制备原理是以物质的性质为基础的,某一物质的制备方法不止一种。但教材上采用的方法则是实验室中最常见的最好方法。熟悉了这些实验,在设计实验时就能够灵活选择实验原理。
  3、查阅、运用有关图表、数据和其他资料。
  4、掌握中学化学常规实验手段,熟悉常见仪器的规格、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规实验手段是化学实验的基础。综合实验是常规实验的综合运用,即使那些高、精、尖的实验也离不开常规实验,因而教材中所有实验(包括教师的演示实验)都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在课内或课外一丝不苟地完成。通过动手。一方面达到对常规实验操作(加热、蒸发、过滤、分液、称量、滴定、仪器的组装等)的熟练掌握。同时熟悉常见仪器的应用范围和使用注意事项。
  
  二、设计实验必须有化学实验总体观
  任何一个化学实验都包含以下内容:(1)实验目的;(2)实验原理;(3)实验设计;(4)实验药品、仪器、装置;(5)实验操作及操作规程;(6)实验结果的处理。这六个方面的内容可称为化学实验的六要素。实验目的是核心;实验原理是达到实验目的的理论根据;实验程序是能否完成实验的关键。它的设计以实验原理为基础;药品、仪器、装置是物质保证。这些物质条件的选择是由实验原理和实验程序决定的,同时对实验程序也起着制约作用;实验操作及注意事项是实验得以顺利、安全进行的保证,它的制定要由实验程序和实验用品来决定;实验结果的处理是对实验是否达到预期目的所进行的检验,在解释实验现象、处理所测得的数据、分析实验误差等项工作中必须对各要素进行综合分析。
  
  三、思维能力是化学实验设计的核心
  学生的一切学习活动都离不开思维。化学实验的设计过程实质上是一个探索、创造的过程。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要求层次较高。而中学生的思维活动还处于从经验型向抽象型过渡的阶段,这就要求教师设法加速这一转化。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尽快趋于成熟,尽早地具备辩证思维的能力,同时培养出较好的思维品质。
  
  四、创造性是实验设计的灵魂
  学生在设计时。首先是通过模仿、移植现有的实验方案。然后通过独立思考、探索逐渐在设计中体现自己的个性,具有一定的创造性。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活动时,引导学生阅读、查找一些实验小窍门、实验药品及仪器的代用品、实验装置的改进等有关资料。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启迪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同时也应经常提出一些能激发学生创造欲望和创造兴趣的问题。尽量给学生一些动手的机会,让学生在手脑并用的活动中迸发出创造的火花。
其他文献
漫画      画说    模糊,实在大有用处。在许多场合,清清楚楚说出来,不免纤毫毕现,结果,好处自然“毕现”,毛病也一样“毕现”。旧小说里形容男子的漂亮,往往就是两句:“貌若潘安,颜如宋玉。”这就大得模糊之妙用。
一场校车事故,让明郁在生龙活虎的十三岁时,突然截去了双脚,成了“废人”。  当他在医院从麻醉中醒来时,发现自己没有了双脚,他的第一个反应是想从那扇窗户一跃而下。然而,没有别人的帮忙,他连一跃而下的资格都没有了。  生活,就像过山车一样从白云朵朵的空中跌入深不可测的谷底。明郁极度恐慌,不知道自己将要如何去面对接下来的漫长人生。  母亲请了长假照顾他。母亲在单位里干得很出色,那份工作来之不易,说不定什
沙漠里,热浪袭人,风里裹着沙尘,一队军人弓着背,端着枪,小心地往前迈进,刺眼的阳光照得他们睁不开眼睛。就在这时,一颗子弹呼啸而来,1/10秒内直接击穿了一名士兵的胸膛,他还没来得及呼喊,便倒地身亡。紧张和惊恐立刻弥漫开来,让他们害怕的正是藏于暗处、却能一击即中的狙击手。  在战争中,狙击手无疑是最令人闻风丧胆的,他们杀死一名敌人平均只需1.3发子弹。英国王牌狙击手克雷格·哈里森2009年就在247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个热门话题。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它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并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充分发挥小学语文学科的优势,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小学语文教学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谈几点体会。    一、激发兴趣,诱发学生创新  兴趣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巨大推动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起点,
《论语》于大家,当是一本熟悉得不能再熟的书了,但曾有人认为。诸如儒学之类的老祖宗的东西可以扔到历史的垃圾桶里去了,只求曾经拥有即可。然而数往知来,对《论语》的习读仍然可以发掘出很多对今天的教育有借鉴意义的思想。当对学生的思想教育陷入僵局或对思想教育结果感到迷茫时,细细习读《论语》,可以找到一些门径。我们的教育往往在认真之余缺少了一些对学生的认识,对学生的培养缺少了一些技巧,往往只注意了在自己的身上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张籍的这首《秋思》传唱了千年经久不衰,其中典型的细节描写功不可没。这首诗的主旨是表现游子对故乡的思念,前三句比较平常,“意万重”也好,“说不尽”也好,在古诗中不足以打动人,动人的亮点在最后一句“行人临发又开封”“又开封”,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所以“行人”都整装待发了,诗人又拉住“行人”的手,思乡之情可见一斑,细节的运用
慧持是东晋名僧庐山慧远的弟弟,二人俱入慧皎《高僧传》。慧持本来和慧远一起在庐山修行,但是在晋隆安三年(三九九)却辞别兄长慧远前往蜀地。《高僧传》卷六《义解三·释慧持传》载此事作:  持后闻成都地沃民丰,志往传化,兼欲观瞩峨嵋,振锡岷岫,乃以晋隆安三年辞远入蜀。远苦留不止,远叹曰:“人生爱聚,汝乃乐离,如何?”持亦悲曰:“若滞情爱聚者,本不应出家,今既割欲求道,正以西方为期耳。”于是兄弟收泪,悯默而
提要:赵毅教授撰文提出,张居正倒台原因中包含高拱权谋“因素”,此说值得商榷。本文认为:《病榻遗言》刊刻问世于万历三十年至三十一年之间,不在万历十年至十二年之间,故与张居正身后罹难无涉;该书是高拱对隆庆六年正月至万历元年二月之间发生的诸多政治事件的真实记录,并非不实之词;该书是当事人记述的回忆录,绝不是“为其身后报复政敌”的所谓“政治权谋”、“巧妙政治设计”,因而不可能影响到万历十年以后的明代政局。
〔关键词〕艾滋病;关爱;活动设计    【活动目标】  了解艾滋病的危害、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提高修养,关爱艾滋病病人。  【活动重点和难点】  了解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指引内心的认同和今后的实践。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辅助;足够的卡片、彩笔、大张白纸  【活动过程】  一、前言  师: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的内容涉及到一个非常关键的词语,是什么呢?请大家根据我所出示的内容猜猜看:(出示课件) 
提要:顾颉刚创立的“古史层累说”理论具有普遍适用性,不仅适用于中国古史研究,也适用于其他地区古代史的研究。本文以“古史层累说”的理论为指导,分析毕达哥拉斯从人到神的演变过程以及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背后原因,进而通过这个具体个案的研究,来论证顾颉刚“古史层累说”理论所具有的普遍意义。  关键词:顾颉刚 “古史层累说”理论 毕达哥拉斯 毕达哥拉斯学派 阿波罗神    顾颉刚先生是中国现代历史学的奠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