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辛弃疾的《摸鱼儿》历来有很多文人学者对它进行过探究,但是,大多停留在将其解读为借失宠女人的苦闷,抒发作者对国事的忧虑和屡遭排挤打击的沉重心情这一层面上,未能全面地在更深层次上进行挖掘。以社会历史批评、心理分析的异质同构等文艺学批评方法对该作品进行多元化的解析,旨在阐发词作背后深藏的审美意味和意义空间,并借此阐明对待文艺作品时我们应有的理论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