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延安时期,党中央和毛泽东对解决党内矛盾这一重大课题进行了伟大的尝试,开展了长达4年之久的延安整风,为我们提供了成功解决党内矛盾的光辉范例。延安整风虽然已经过去60多年了,但延安整风作为在延安时期解决党内矛盾的一种卓有成效的形式,在运动中所采取的途径和方法,坚持的原则和方针,对于正确解决新时期的党内矛盾,仍具有极其重要而深刻的借鉴和启示作用。
一、抓住党内主要矛盾是正确解决党内矛盾的前提
延安整风,党中央和毛泽东从我们党的实际情况出发,把进一步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分析解决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作为当时党内的主要矛盾,为延安整风指明了方向。遵义会议以来,我们党在政治上军事上纠正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错误的干扰,“党的总路线是正确的,是没有问题的,党的工作是有成绩的。”②但是,中国共产党这时并不是没有问题了,相反,“还是有问题的,而且就某种意义上讲,问题还相当严重。”③这就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特别是以教条主义为特征的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在全党还没有来得及从思想根源上加以彻底清算,以致时时影响党的事业的发展。抗日战争时期,王明从土地革命时期的“左”倾错误又转到了右倾错误上,主张“一切经过统一战线”,“一切服从统一战线”,放弃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在党内造成了极大的思想混乱。究其根本原因,仍然是教条主义在作怪。当时党内的主要问题,集中地表现为三风不正,即学风上的主观主义,党风上的宗派主义和文风上的党八股。这三种不正确的思想作风,其实质都是主观主义思想作风的具体表现。虽然它们在全党并不占统治地位,但如果不彻底清算,就会给党和革命事业造成严重危害。为此,毛泽东明确提出,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在整顿“三风”中,特别强调要着重批判和纠正主观主义的思想作风,强调要通过党内普遍的马列主义教育运动,在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的基础上,逐步树立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这就为延安整风提出了明确任务。
新时期,党内存在的主要矛盾,就是作为执政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还不完全适应、执政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的问题。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我们党曾带领全国人民进行了长达20多年的探索。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总结过去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我们党终于找到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但作为执政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还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党的执政能力同新形势新任务还存在着不完全适应的方面。这些不适应的方面,集中表现在党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等方面。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内思想斗争的主要任务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反对因循守旧、不思进取;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反对照抄照搬、本本主义;坚持密切联系群众,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反对独断专行、软弱涣散;坚持党的纪律,反对自由主义;坚持清正廉洁,反对以权谋私;坚持艰苦奋斗,反对享乐主义;坚持任人唯贤,反对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其中最核心、最根本的问题,就是要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只有明确了这个核心问题,我们才能够明确党内思想斗争的根本任务,我们的工作才能有针对性,才能达到预期目的,真正取得实效。
二、有效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教育是正确解决党内矛盾的基础
要解决党内矛盾,就必须不断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就必须扎实有效的、深入持久的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教育活动。如何才能使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教育深入持久,富于成效呢?
第一,理论学习教育要学精的,管用的。针对党内主要矛盾,要精心选取紧密相关的著作和文献,增强针对性,也有助于大家学深学透,真正领会其精神实质。延安整风中,党中央精选了《六大以前》、《六大以来》、《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等22篇文件作为党员干部的必读材料。这些材料作为延安整风的思想指南,对于提高干部的理论水平,增强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自觉性起到了重要作用。目前,我们要针对党内存在的严重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等主要问题,精心选取马恩列斯毛邓等相关文献,特别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作为党员干部理论学习的必读材料,使全党同志深刻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和核心,明确是非标准,并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衡量自己,增强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自觉性和针对性。
第二,理论学习教育要以高中级干部为重点对象。领导干部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他们理论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党内矛盾的解决及革命事业的兴衰成败。因此,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教育中,必须把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中高级干部作为重点,抓紧抓好。延安整风中,党中央首先从中高级干部抓起。当时在延安的120多个高级干部,分成9个学习小组,认真学习马恩列斯毛的著作及党的文献,总结历史经验,对照检查自己。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等中央领导带头攻读马列著作,为全党树立了榜样。正是由于把中高级干部作为学习教育的重点,正是由于中高级干部思想的统一,认识的提高,作风的焕然一新,才带动了全党学习马列主义理论高潮的兴起,进而推动了整风运动的顺利开展。这对解决党内矛盾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现在,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同样要把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中级干部作为重点。我们的县处级以上领导,特别是地师级以上领导干部,如果能带头认真学习研究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特别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并对照检查自己的工作、思想及生活,不断提高自身的觉悟,真心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如此,必然推动全党风气的好转,就会进一步增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的执政能力也会大为增强,党内存在的主要问题也就会逐步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第三,理论学习教育要制定切实可行措施。理论学习要取得实效,必须要有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制度做保证。延安整风为了保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取得实效,中央专门成立了总学习委员会和干部教育部,具体领导党员干部的学习活动。各单位制定了严格的学习制度,对学习情况进行严格的检查、评比、考核,奖优罚劣。现在我们不一定要照搬延安整风时的具体做法,但制定相关措施,用制度做保证这一点,是不能忽视的。
第四,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学习理论并不是一味地孤立地读书,而是要同实际结合起来。延安整风运动,规定干部教育必须以研究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为中心,强调把学习理论与总结党的历史经验、与提高认识、改造世界观,与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结合起来。当时许多中高级干部身体力行,深入基层考察,起到了示范和表率作用。新时期,党面临着很多新情况新问题,党员领导干部的学习尤其要强调理论联系实际这一条。如果理论学习不联系工作、思想及社会实际,就难以解决党内存在的矛盾,这样理论学习就走了过场,搞了形式,根本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三、科学分析判断党内矛盾的性质是正确解决党内矛盾的关键
正确解决党内矛盾,首先必须对党内矛盾的性质作出实事求是的分析判断。只有明确了党内矛盾的性质,才能采取正确有效的方法,这是正确解决党内矛盾的关键。
延安整风运动中,毛泽东同志对党内矛盾的性质有过精辟的说明,指出党内矛盾是同志之间在思想意识、思想方法上的对立和分歧,是思想斗争,属于人民内部矛盾。并强调对党内矛盾要作具体的、科学的、实事求是的分析。毛泽东指出:“对于任何问题应采取分析态度,不要否定一切。”他提醒大家注意,对1931~1934年的“左”倾路线问题,“应作两方面的分析:一方面,应指出那个时期中央领导机关所采取的政治策略、军事策略和干部政策在其主要方面是错误的;另一方面应指出当时犯错误的同志在反对蒋介石、主张土地革命和红军斗争这些基本问题上面,和我们之间是没有争论的。即在策略方面也要进行分析。”④可见其性质不是革命与不革命的问题,而是如何革命的问题。正是由于党中央、毛泽东科学地、实事求是地分析判断了党内矛盾的性质,才制定并采取了批评与自我批评,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法和方针,保证了延安整风运动沿着健康的方向前进。
新形势下,党内矛盾性质如何,我们也要进行具体的分析。首先,必须看到,党内存在的绝大多数矛盾属于思想认识方面的矛盾。其中大量表现为只是由于对工作、生活中的某些具体问题的认识和处理方法的不同而形成的分歧和矛盾。其次,应当看到党内存在着的少数矛盾可能发展成为对抗性矛盾,甚至是敌我矛盾。如我们与党内蜕化变质分子的矛盾,与党内那些反对四项基本原则顽固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立场的极少数人的矛盾,都是敌我矛盾。而这后一种矛盾只是在党内暂时存在,它一经发现和查明,就要被党彻底解决,本质上已不属于党内矛盾的范畴。
所以,判断党内矛盾的性质,一定要坚持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我们决不能把工作中的一般错误说成是政治错误,也决不能把思想认识和思想方法上的分歧,当作政治错误,甚至说成是反党反社会主义性质的错误,要严格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对一个同志所犯的错误,应严格分清是一般性的,还是原则性的;是局部性的,还是全局性的;是偶然性的,还是一贯性的;是可以避免的,还是难以避免的。要做到是则是,非则非,既不夸大,也不缩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采取正确的方针和方法,党内斗争才能适当、适度、正确,才会促进党的团结和兴旺。
四、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正确解决党内矛盾的法宝
延安整风中,我们党总结了历史上“左”倾错误领导者采取“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办法强迫党内同志服从他们领导的教训,提出了一种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改造的新方法——批评与自我批评。毛泽东指出,“对于我们,经常地检讨工作,在检讨中推广民主作风,不惧怕批评和自我批评,实行‘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些中国人民的有益的格言,正是抵抗各种政治灰尘和政治微生物侵蚀我们同志的思想和我们党的肌体的唯一有效的方法。”⑤在延安整风过程中,党员干部特别是中高级干部,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上,开展积极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大家联系个人的思想、工作、历史等实际,对照检查、反省自己,弄清了犯错误的环境、性质和原因,提出了努力的方向。从而使党员和干部分清了是非,提高了觉悟,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对此,毛泽东说:“以‘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为宗旨的整风运动之所以发生了很大的效力,就是因为我们在这个运动中展开了正确的而不是歪曲的、认真的而不是敷衍的批评与自我批评。”⑥
新时期,解决党内矛盾唯一有效的办法仍然是批评与自我批评。邓小平指出:“没有批评与自我批评精神,就不会及时地总结经验、修正错误;也不会用正确的和错误经验,正面的和反面的经验来教育干部、党员和群众。”⑦那么,在新形势下如何正确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呢?首先,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不是自由主义地到处乱说,而应该在党的会议上或通过个别交谈,当面提出。不能把对别人和组织的意见,在桌面上不说,在背后不分场合的乱说,这样容易引起误会,无助于矛盾的解决。其次,要明确把握党内批评的目的和任务。就是毛泽东所说的:“是指出政治上的错误和组织上的错误。至于个人缺点,如果不是与政治的和组织的错误有联系,则不必多所指摘,使同志们无所措手足。”⑧如果我们不明白党内批评的目的和主要任务,批评不注意大的方面,只注意小的方面,“这种批评一发展,党内精神完全集注到了小的缺点方面,人人变成谨小慎微的君子,就会忘记党的政治任务。”⑨达不到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目的,这是很大的危险。第三,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就是要摆事实讲道理,要以理服人。不能离开党的原则,对人对事不作调查研究,凭个人好恶和道听途说,妄加指责。不能只要求被批评者“洗耳恭听”,不允许不重视被批评者的解释和申辩。真理是驳不倒的,错误和缺点是客观存在的,被批评者的解释和申辩,只会使事实越来越清楚。作为被批评者也要实事求是地对待批评。我们决不能要求别人批评的事实完全准确,分析完全恰当。如果抓住批评者一点与事实稍有出入的地方,一点分析不够恰当的地方,就否认整个批评,拒绝自我批评,是完全不应该的。第四,要进行必要的自我批评。批评是别人帮助他人认识和改正错误,自我批评是自己纠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别人的批评,只有本人真正接受,并开展诚恳的自我批评,批评才有效。错误和缺点才改正得迅速和彻底。第五,领导干部带头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开展党内批评的关键,只要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带头实实在在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全党批评与自我批评的风气就会逐步形成。
五、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是正确解决党内矛盾的方针
延安整风,党中央从一开始就制定并贯彻了“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毛泽东指出:“对以前的错误一定要揭发,不讲情面,要以科学的态度来分析批评过去的坏东西,以便使后来的工作慎重些,做得好些。这就是‘惩前毖后’的意思。但是我们揭发错误、批评缺点的目的,好像医生治病一样,完全是为了救人,而不是为了把人整死。一个人发了阑尾炎,医生把阑尾割了,这个人就救出来了。任何犯错误的人,只要他不讳疾忌医,不固执错误,以至于达到不可救药的地步,而是老老实实,真正愿意医治,愿意改正,我们就要欢迎他,把他的毛病治好,使他变为一个好同志。这个工作决不是痛快一时,乱打一顿,所能奏效的。对待思想上的毛病和政治上的毛病,决不能采用鲁莽的态度,必须采用‘治病救人’的态度,才是正确有效的方法。”⑩这个方针的有效贯彻,使延安整风达到了既弄清思想又团结同志之目的。在运动后期的审干运动中,特别是在康生发起的“抢救失足者”运动中,当出现刑讯逼供等严重“左”的错误倾向时,党中央、毛泽东给予了及时制止,提出了“一个不杀,大部不抓”的原则,对造成的冤假错案进行了及时的纠正平反,毛泽东公开向这些同志赔礼道歉。正因为延安整风始终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这一解决党内矛盾的方针,才使得全党达到了在新的基础上的团结和统一。
新时期,解决党内矛盾必须始终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这一方针。对犯错误的同志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必要的,但决不能采取一哄而起的围攻,不让本人辩解,也不让其他同志发表不同意见的“斗争会”方式,这种方式实际上是以势压人,而不是以理服人。批评应是善意的、真诚的、实事求是的、心平气和的,决不是一犯错误就否定一切,在一些小事上纠缠不放,无限上纲。在党内决不允许用超越党的纪律的手段对待党员,要绝对禁止采取林彪、“四人帮”的法西斯手段解决党内矛盾问题,严禁所谓揪斗、严禁人身侮辱和人身迫害,严禁诱供逼供。这是我们在解决党内矛盾中必须坚持的原则。
六、审慎而又严格地执行党的纪律是正确解决党内矛盾的保证
延安整风,总结过去我们党对历史问题太注重于个人的责任方面的做法,提出对历史问题的处理,不应着重于一些个别同志的责任方面,而应着重于历史环境的分析,当时错误的内容、社会根源、历史根源和思想根源,重在提高思想认识,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避免重犯以前类似性质的错误,更好地为党工作。在整风后期,对干部做组织结论和处理时,毛泽东提出“思想要弄清,结论要宽大”的方针,对那些曾犯了路线错误但能认识并改正的同志一般不做组织处理,像王明这样犯过严重路线错误的人,在七大仍被选为中央委员,仍留在党的中央委员会里工作。
目前,解决党内矛盾在运用组织和纪律手段方面,存在执纪不严的倾向,有些部门和单位对党员干部的缺点错误,甚至是严重错误视而不见,得过且过,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对该作组织处理的没有处理,对该作严肃处理的,只作一般处理,甚至以罚代法,含糊敷衍。因此,在解决党内矛盾过程中,一定要正确地运用组织手段和纪律手段。一方面,只有在迫不得已的时候,在十分必要的时候,才能采取组织和纪律手段。而且要事实清楚,程序规范,运用条例适当。同时要允许犯错误的同志进行申辩。在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一时分不清的情况下,先按人民内部矛盾处理。凡涉及敌我矛盾,要开除党籍,提交司法机关处理的,更要慎重。任何情况下,都不允许株连无辜的家属和亲友。另一方面,对那些确实犯有严重错误,拒不认识和改正甚至无理取闹的人,必须采取必要的组织和纪律手段,而且要加重处分。对那些属于反党反社会主义以及严重的贪污腐败问题的人,我们不仅要对他们进行严厉的组织和纪律处理,而且还要移送司法机关依法惩处,这是不能含糊的。
总之,党内矛盾是不会完结的,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还会产生。只要我们发扬延安整风精神,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采取正确的方法和途径,解决不断出现的党内矛盾,党就能始终保持团结统一,充满生机和活力。
注释:
①⑧⑨《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06、91~92页。
②③④⑤⑥⑩《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81、938~939、1096、1096、827~828页。
⑦《邓小平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46页。
作者单位:中共延安市委党校
■ 责任编辑:姜德福
一、抓住党内主要矛盾是正确解决党内矛盾的前提
延安整风,党中央和毛泽东从我们党的实际情况出发,把进一步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分析解决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作为当时党内的主要矛盾,为延安整风指明了方向。遵义会议以来,我们党在政治上军事上纠正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错误的干扰,“党的总路线是正确的,是没有问题的,党的工作是有成绩的。”②但是,中国共产党这时并不是没有问题了,相反,“还是有问题的,而且就某种意义上讲,问题还相当严重。”③这就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特别是以教条主义为特征的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在全党还没有来得及从思想根源上加以彻底清算,以致时时影响党的事业的发展。抗日战争时期,王明从土地革命时期的“左”倾错误又转到了右倾错误上,主张“一切经过统一战线”,“一切服从统一战线”,放弃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在党内造成了极大的思想混乱。究其根本原因,仍然是教条主义在作怪。当时党内的主要问题,集中地表现为三风不正,即学风上的主观主义,党风上的宗派主义和文风上的党八股。这三种不正确的思想作风,其实质都是主观主义思想作风的具体表现。虽然它们在全党并不占统治地位,但如果不彻底清算,就会给党和革命事业造成严重危害。为此,毛泽东明确提出,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在整顿“三风”中,特别强调要着重批判和纠正主观主义的思想作风,强调要通过党内普遍的马列主义教育运动,在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的基础上,逐步树立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这就为延安整风提出了明确任务。
新时期,党内存在的主要矛盾,就是作为执政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还不完全适应、执政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的问题。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我们党曾带领全国人民进行了长达20多年的探索。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总结过去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我们党终于找到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但作为执政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还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党的执政能力同新形势新任务还存在着不完全适应的方面。这些不适应的方面,集中表现在党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等方面。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内思想斗争的主要任务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反对因循守旧、不思进取;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反对照抄照搬、本本主义;坚持密切联系群众,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反对独断专行、软弱涣散;坚持党的纪律,反对自由主义;坚持清正廉洁,反对以权谋私;坚持艰苦奋斗,反对享乐主义;坚持任人唯贤,反对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其中最核心、最根本的问题,就是要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只有明确了这个核心问题,我们才能够明确党内思想斗争的根本任务,我们的工作才能有针对性,才能达到预期目的,真正取得实效。
二、有效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教育是正确解决党内矛盾的基础
要解决党内矛盾,就必须不断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就必须扎实有效的、深入持久的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教育活动。如何才能使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教育深入持久,富于成效呢?
第一,理论学习教育要学精的,管用的。针对党内主要矛盾,要精心选取紧密相关的著作和文献,增强针对性,也有助于大家学深学透,真正领会其精神实质。延安整风中,党中央精选了《六大以前》、《六大以来》、《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等22篇文件作为党员干部的必读材料。这些材料作为延安整风的思想指南,对于提高干部的理论水平,增强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自觉性起到了重要作用。目前,我们要针对党内存在的严重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等主要问题,精心选取马恩列斯毛邓等相关文献,特别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作为党员干部理论学习的必读材料,使全党同志深刻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和核心,明确是非标准,并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衡量自己,增强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自觉性和针对性。
第二,理论学习教育要以高中级干部为重点对象。领导干部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他们理论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党内矛盾的解决及革命事业的兴衰成败。因此,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教育中,必须把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中高级干部作为重点,抓紧抓好。延安整风中,党中央首先从中高级干部抓起。当时在延安的120多个高级干部,分成9个学习小组,认真学习马恩列斯毛的著作及党的文献,总结历史经验,对照检查自己。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等中央领导带头攻读马列著作,为全党树立了榜样。正是由于把中高级干部作为学习教育的重点,正是由于中高级干部思想的统一,认识的提高,作风的焕然一新,才带动了全党学习马列主义理论高潮的兴起,进而推动了整风运动的顺利开展。这对解决党内矛盾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现在,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同样要把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中级干部作为重点。我们的县处级以上领导,特别是地师级以上领导干部,如果能带头认真学习研究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特别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并对照检查自己的工作、思想及生活,不断提高自身的觉悟,真心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如此,必然推动全党风气的好转,就会进一步增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的执政能力也会大为增强,党内存在的主要问题也就会逐步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第三,理论学习教育要制定切实可行措施。理论学习要取得实效,必须要有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制度做保证。延安整风为了保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取得实效,中央专门成立了总学习委员会和干部教育部,具体领导党员干部的学习活动。各单位制定了严格的学习制度,对学习情况进行严格的检查、评比、考核,奖优罚劣。现在我们不一定要照搬延安整风时的具体做法,但制定相关措施,用制度做保证这一点,是不能忽视的。
第四,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学习理论并不是一味地孤立地读书,而是要同实际结合起来。延安整风运动,规定干部教育必须以研究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为中心,强调把学习理论与总结党的历史经验、与提高认识、改造世界观,与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结合起来。当时许多中高级干部身体力行,深入基层考察,起到了示范和表率作用。新时期,党面临着很多新情况新问题,党员领导干部的学习尤其要强调理论联系实际这一条。如果理论学习不联系工作、思想及社会实际,就难以解决党内存在的矛盾,这样理论学习就走了过场,搞了形式,根本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三、科学分析判断党内矛盾的性质是正确解决党内矛盾的关键
正确解决党内矛盾,首先必须对党内矛盾的性质作出实事求是的分析判断。只有明确了党内矛盾的性质,才能采取正确有效的方法,这是正确解决党内矛盾的关键。
延安整风运动中,毛泽东同志对党内矛盾的性质有过精辟的说明,指出党内矛盾是同志之间在思想意识、思想方法上的对立和分歧,是思想斗争,属于人民内部矛盾。并强调对党内矛盾要作具体的、科学的、实事求是的分析。毛泽东指出:“对于任何问题应采取分析态度,不要否定一切。”他提醒大家注意,对1931~1934年的“左”倾路线问题,“应作两方面的分析:一方面,应指出那个时期中央领导机关所采取的政治策略、军事策略和干部政策在其主要方面是错误的;另一方面应指出当时犯错误的同志在反对蒋介石、主张土地革命和红军斗争这些基本问题上面,和我们之间是没有争论的。即在策略方面也要进行分析。”④可见其性质不是革命与不革命的问题,而是如何革命的问题。正是由于党中央、毛泽东科学地、实事求是地分析判断了党内矛盾的性质,才制定并采取了批评与自我批评,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法和方针,保证了延安整风运动沿着健康的方向前进。
新形势下,党内矛盾性质如何,我们也要进行具体的分析。首先,必须看到,党内存在的绝大多数矛盾属于思想认识方面的矛盾。其中大量表现为只是由于对工作、生活中的某些具体问题的认识和处理方法的不同而形成的分歧和矛盾。其次,应当看到党内存在着的少数矛盾可能发展成为对抗性矛盾,甚至是敌我矛盾。如我们与党内蜕化变质分子的矛盾,与党内那些反对四项基本原则顽固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立场的极少数人的矛盾,都是敌我矛盾。而这后一种矛盾只是在党内暂时存在,它一经发现和查明,就要被党彻底解决,本质上已不属于党内矛盾的范畴。
所以,判断党内矛盾的性质,一定要坚持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我们决不能把工作中的一般错误说成是政治错误,也决不能把思想认识和思想方法上的分歧,当作政治错误,甚至说成是反党反社会主义性质的错误,要严格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对一个同志所犯的错误,应严格分清是一般性的,还是原则性的;是局部性的,还是全局性的;是偶然性的,还是一贯性的;是可以避免的,还是难以避免的。要做到是则是,非则非,既不夸大,也不缩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采取正确的方针和方法,党内斗争才能适当、适度、正确,才会促进党的团结和兴旺。
四、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正确解决党内矛盾的法宝
延安整风中,我们党总结了历史上“左”倾错误领导者采取“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办法强迫党内同志服从他们领导的教训,提出了一种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改造的新方法——批评与自我批评。毛泽东指出,“对于我们,经常地检讨工作,在检讨中推广民主作风,不惧怕批评和自我批评,实行‘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些中国人民的有益的格言,正是抵抗各种政治灰尘和政治微生物侵蚀我们同志的思想和我们党的肌体的唯一有效的方法。”⑤在延安整风过程中,党员干部特别是中高级干部,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上,开展积极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大家联系个人的思想、工作、历史等实际,对照检查、反省自己,弄清了犯错误的环境、性质和原因,提出了努力的方向。从而使党员和干部分清了是非,提高了觉悟,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对此,毛泽东说:“以‘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为宗旨的整风运动之所以发生了很大的效力,就是因为我们在这个运动中展开了正确的而不是歪曲的、认真的而不是敷衍的批评与自我批评。”⑥
新时期,解决党内矛盾唯一有效的办法仍然是批评与自我批评。邓小平指出:“没有批评与自我批评精神,就不会及时地总结经验、修正错误;也不会用正确的和错误经验,正面的和反面的经验来教育干部、党员和群众。”⑦那么,在新形势下如何正确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呢?首先,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不是自由主义地到处乱说,而应该在党的会议上或通过个别交谈,当面提出。不能把对别人和组织的意见,在桌面上不说,在背后不分场合的乱说,这样容易引起误会,无助于矛盾的解决。其次,要明确把握党内批评的目的和任务。就是毛泽东所说的:“是指出政治上的错误和组织上的错误。至于个人缺点,如果不是与政治的和组织的错误有联系,则不必多所指摘,使同志们无所措手足。”⑧如果我们不明白党内批评的目的和主要任务,批评不注意大的方面,只注意小的方面,“这种批评一发展,党内精神完全集注到了小的缺点方面,人人变成谨小慎微的君子,就会忘记党的政治任务。”⑨达不到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目的,这是很大的危险。第三,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就是要摆事实讲道理,要以理服人。不能离开党的原则,对人对事不作调查研究,凭个人好恶和道听途说,妄加指责。不能只要求被批评者“洗耳恭听”,不允许不重视被批评者的解释和申辩。真理是驳不倒的,错误和缺点是客观存在的,被批评者的解释和申辩,只会使事实越来越清楚。作为被批评者也要实事求是地对待批评。我们决不能要求别人批评的事实完全准确,分析完全恰当。如果抓住批评者一点与事实稍有出入的地方,一点分析不够恰当的地方,就否认整个批评,拒绝自我批评,是完全不应该的。第四,要进行必要的自我批评。批评是别人帮助他人认识和改正错误,自我批评是自己纠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别人的批评,只有本人真正接受,并开展诚恳的自我批评,批评才有效。错误和缺点才改正得迅速和彻底。第五,领导干部带头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开展党内批评的关键,只要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带头实实在在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全党批评与自我批评的风气就会逐步形成。
五、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是正确解决党内矛盾的方针
延安整风,党中央从一开始就制定并贯彻了“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毛泽东指出:“对以前的错误一定要揭发,不讲情面,要以科学的态度来分析批评过去的坏东西,以便使后来的工作慎重些,做得好些。这就是‘惩前毖后’的意思。但是我们揭发错误、批评缺点的目的,好像医生治病一样,完全是为了救人,而不是为了把人整死。一个人发了阑尾炎,医生把阑尾割了,这个人就救出来了。任何犯错误的人,只要他不讳疾忌医,不固执错误,以至于达到不可救药的地步,而是老老实实,真正愿意医治,愿意改正,我们就要欢迎他,把他的毛病治好,使他变为一个好同志。这个工作决不是痛快一时,乱打一顿,所能奏效的。对待思想上的毛病和政治上的毛病,决不能采用鲁莽的态度,必须采用‘治病救人’的态度,才是正确有效的方法。”⑩这个方针的有效贯彻,使延安整风达到了既弄清思想又团结同志之目的。在运动后期的审干运动中,特别是在康生发起的“抢救失足者”运动中,当出现刑讯逼供等严重“左”的错误倾向时,党中央、毛泽东给予了及时制止,提出了“一个不杀,大部不抓”的原则,对造成的冤假错案进行了及时的纠正平反,毛泽东公开向这些同志赔礼道歉。正因为延安整风始终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这一解决党内矛盾的方针,才使得全党达到了在新的基础上的团结和统一。
新时期,解决党内矛盾必须始终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这一方针。对犯错误的同志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必要的,但决不能采取一哄而起的围攻,不让本人辩解,也不让其他同志发表不同意见的“斗争会”方式,这种方式实际上是以势压人,而不是以理服人。批评应是善意的、真诚的、实事求是的、心平气和的,决不是一犯错误就否定一切,在一些小事上纠缠不放,无限上纲。在党内决不允许用超越党的纪律的手段对待党员,要绝对禁止采取林彪、“四人帮”的法西斯手段解决党内矛盾问题,严禁所谓揪斗、严禁人身侮辱和人身迫害,严禁诱供逼供。这是我们在解决党内矛盾中必须坚持的原则。
六、审慎而又严格地执行党的纪律是正确解决党内矛盾的保证
延安整风,总结过去我们党对历史问题太注重于个人的责任方面的做法,提出对历史问题的处理,不应着重于一些个别同志的责任方面,而应着重于历史环境的分析,当时错误的内容、社会根源、历史根源和思想根源,重在提高思想认识,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避免重犯以前类似性质的错误,更好地为党工作。在整风后期,对干部做组织结论和处理时,毛泽东提出“思想要弄清,结论要宽大”的方针,对那些曾犯了路线错误但能认识并改正的同志一般不做组织处理,像王明这样犯过严重路线错误的人,在七大仍被选为中央委员,仍留在党的中央委员会里工作。
目前,解决党内矛盾在运用组织和纪律手段方面,存在执纪不严的倾向,有些部门和单位对党员干部的缺点错误,甚至是严重错误视而不见,得过且过,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对该作组织处理的没有处理,对该作严肃处理的,只作一般处理,甚至以罚代法,含糊敷衍。因此,在解决党内矛盾过程中,一定要正确地运用组织手段和纪律手段。一方面,只有在迫不得已的时候,在十分必要的时候,才能采取组织和纪律手段。而且要事实清楚,程序规范,运用条例适当。同时要允许犯错误的同志进行申辩。在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一时分不清的情况下,先按人民内部矛盾处理。凡涉及敌我矛盾,要开除党籍,提交司法机关处理的,更要慎重。任何情况下,都不允许株连无辜的家属和亲友。另一方面,对那些确实犯有严重错误,拒不认识和改正甚至无理取闹的人,必须采取必要的组织和纪律手段,而且要加重处分。对那些属于反党反社会主义以及严重的贪污腐败问题的人,我们不仅要对他们进行严厉的组织和纪律处理,而且还要移送司法机关依法惩处,这是不能含糊的。
总之,党内矛盾是不会完结的,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还会产生。只要我们发扬延安整风精神,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采取正确的方法和途径,解决不断出现的党内矛盾,党就能始终保持团结统一,充满生机和活力。
注释:
①⑧⑨《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06、91~92页。
②③④⑤⑥⑩《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81、938~939、1096、1096、827~828页。
⑦《邓小平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46页。
作者单位:中共延安市委党校
■ 责任编辑:姜德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