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诗人埃兹拉·庞德(Ezra Pound),有一则后人津津乐道的趣事。1913至1914年间,庞德担任叶芝的秘书。有一次在拉帕罗,庞德想阻止叶芝发表一篇作品,告诉他说那是垃圾,但叶芝还是发表出来了,只是在随之发表的前言中注明:“庞德说这是垃圾。”许多年以后,有人采访庞德,他承认他影响了叶芝,使叶芝的写作更趋自然。
这是一个后辈影响前辈的故事。除此之外,当庞德成名之后,还不遗余力地提携了一大批富有才华的作家和诗人。美国《诗歌》杂志前任编辑出版了一本该刊历年来作者和编辑的通信集,里面有许多埃兹拉·庞德为当时一些默默无闻的诗人出版处女作时同编辑讨价还价的一些来往信件。有评论家说,这本通信集有庞德之处就是有趣的,无庞德之处则无趣。时光荏苒,这些默默无闻的年轻诗人,日后都在美国诗坛上名声大噪。而这些信件,再一次见证了埃兹拉·庞德为世界文坛作出的滋兰树蕙式的杰出贡献。
今天看来,庞德无疑是很有预见性的一位诗人,他所提携的那些人物的名字震古烁今:艾略特、乔伊斯、弗洛斯特……《荒原》出版之前,庞德大刀阔斧地修改了这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巨著,后来,艾略特在《荒原》出版时就题上了“献给伟大的匠人庞德”的字样,时至今日,我们所能读到的《荒原》正是庞德删除了原稿大量模仿别人的部分和冗长的部分之后的版本,而艾略特的初稿早已遗落,不知所终。
庞德之所以拥有先知般的智慧,与他融汇古今、横跨东西方的渊博学识所造成的宏大视野有一定的联系。他为东方文学尤其是东方诗歌在西方文坛上的推介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譬如泰戈尔的作品,在西方的广泛传播就嚆矢于叶芝和庞德的引介。庞德是通过叶芝的推荐知道泰戈尔的,他听到了叶芝的朗诵,也亲身读到了《吉檀迦利》。在当时的美国,还几乎不知道泰戈尔为何人,但是在庞德的坚持下,刚刚提到的那本《诗歌》杂志的主编哈丽特·门罗一次就集中发表了泰戈尔6首英译诗。庞德在长达两页的介绍文中说:“这位孟加拉人给我们带来了宁静。这种宁静对处在钢铁和机器时代的我们来说是十分必需的。他平静地宣扬人和上帝之间以及人和自然之间的友情……”
庞德最为人所交口称赞的是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翻译和介绍。他在美国人费诺罗萨处获得了这位大学者的读书笔记,其中很多部分是把日译汉诗再粗译为英文,尽管如此,庞德依然如获至宝,他在其中寻找到了符合他个人欣赏水平的作品。在随后的几十年间,他不断翻译和推荐中国作品,并接受中国古典美学思想的濡染,他翻译了屈原、陶渊明、李白、白居易等人的诗歌,还翻译了包括《论语》《诗经》《礼记》在内的多部中国古典文献。由于庞德的译介,李白的《长干行》现在几乎已经成为英美文学选集的必选作品。虽然存在着很大程度上的“误读”或“误译”,但是庞德通过对中国古典诗歌和美学理论的研习,获得了支持他创作和理论实践活动最宝贵的文化源泉。
庞德对于世界文学最重要的建树,还是他的创作、他的美学理论以及他在英美诗坛上发起的意象派运动。1910年间的英美诗坛,弥漫的是一股带有感伤主义色彩的旧式浪漫主义风气,大多数的诗歌抒情过于自由,内容空泛,情感苍白,形式上冗长累赘,庞德对此极为不满。于是,他联合了一批文坛好友在他伦敦的居所开办了意象派沙龙,一批主张意象主义的诗人如弗林特、杜立特尔等定期在他家聚会。庞德受到中国古典诗歌的启示,主张诗歌创作要以客观准确的意象代替主客之间的情绪表达,认为“准确的意象”能找到它的对等物。他力图打破传统的狭隘束缚,通过诗艺的创新,以前所未有的精确性和强度向诗歌内在丰富性的边界冲击。意象派的理论可以说是美国现代主义的先声。除了叶芝外,意象主义理论影响了一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践行者:艾略特、海明威、劳伦斯、史蒂文斯、托马斯……
很多人认为,庞德一生的污点在于二战前他曾经在罗马电台为墨索里尼的法西斯政权作过宣传。但是,更多的人用世界的眼光包容了庞德的这一行为,这位一生追求真善美的大诗人不过是为了他有关于未来的美好信仰而遭受了当权者的蒙蔽,不然,为什么海明威、艾略特这些被世人公认胸怀普世价值观的大文豪们,在庞德入狱后积极为他奔走呼救呢?我想,庞德身上一定有一种超越个人荣辱成败与得失、以全人类的彼岸世界为终极价值观的大师气质。出狱后,庞德被以“精神错乱”为由,囚禁在华盛顿的伊丽莎白医院十年。这期间,他回顾了自己一生的得与失,写下了纵横历史与未来、东方与西方的巨制组诗《诗章》,最终,这部诗得到博林根诗歌大奖——这是对这位大师不朽的一生最高的褒奖。
编辑/姚晟
这是一个后辈影响前辈的故事。除此之外,当庞德成名之后,还不遗余力地提携了一大批富有才华的作家和诗人。美国《诗歌》杂志前任编辑出版了一本该刊历年来作者和编辑的通信集,里面有许多埃兹拉·庞德为当时一些默默无闻的诗人出版处女作时同编辑讨价还价的一些来往信件。有评论家说,这本通信集有庞德之处就是有趣的,无庞德之处则无趣。时光荏苒,这些默默无闻的年轻诗人,日后都在美国诗坛上名声大噪。而这些信件,再一次见证了埃兹拉·庞德为世界文坛作出的滋兰树蕙式的杰出贡献。
今天看来,庞德无疑是很有预见性的一位诗人,他所提携的那些人物的名字震古烁今:艾略特、乔伊斯、弗洛斯特……《荒原》出版之前,庞德大刀阔斧地修改了这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巨著,后来,艾略特在《荒原》出版时就题上了“献给伟大的匠人庞德”的字样,时至今日,我们所能读到的《荒原》正是庞德删除了原稿大量模仿别人的部分和冗长的部分之后的版本,而艾略特的初稿早已遗落,不知所终。
庞德之所以拥有先知般的智慧,与他融汇古今、横跨东西方的渊博学识所造成的宏大视野有一定的联系。他为东方文学尤其是东方诗歌在西方文坛上的推介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譬如泰戈尔的作品,在西方的广泛传播就嚆矢于叶芝和庞德的引介。庞德是通过叶芝的推荐知道泰戈尔的,他听到了叶芝的朗诵,也亲身读到了《吉檀迦利》。在当时的美国,还几乎不知道泰戈尔为何人,但是在庞德的坚持下,刚刚提到的那本《诗歌》杂志的主编哈丽特·门罗一次就集中发表了泰戈尔6首英译诗。庞德在长达两页的介绍文中说:“这位孟加拉人给我们带来了宁静。这种宁静对处在钢铁和机器时代的我们来说是十分必需的。他平静地宣扬人和上帝之间以及人和自然之间的友情……”
庞德最为人所交口称赞的是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翻译和介绍。他在美国人费诺罗萨处获得了这位大学者的读书笔记,其中很多部分是把日译汉诗再粗译为英文,尽管如此,庞德依然如获至宝,他在其中寻找到了符合他个人欣赏水平的作品。在随后的几十年间,他不断翻译和推荐中国作品,并接受中国古典美学思想的濡染,他翻译了屈原、陶渊明、李白、白居易等人的诗歌,还翻译了包括《论语》《诗经》《礼记》在内的多部中国古典文献。由于庞德的译介,李白的《长干行》现在几乎已经成为英美文学选集的必选作品。虽然存在着很大程度上的“误读”或“误译”,但是庞德通过对中国古典诗歌和美学理论的研习,获得了支持他创作和理论实践活动最宝贵的文化源泉。
庞德对于世界文学最重要的建树,还是他的创作、他的美学理论以及他在英美诗坛上发起的意象派运动。1910年间的英美诗坛,弥漫的是一股带有感伤主义色彩的旧式浪漫主义风气,大多数的诗歌抒情过于自由,内容空泛,情感苍白,形式上冗长累赘,庞德对此极为不满。于是,他联合了一批文坛好友在他伦敦的居所开办了意象派沙龙,一批主张意象主义的诗人如弗林特、杜立特尔等定期在他家聚会。庞德受到中国古典诗歌的启示,主张诗歌创作要以客观准确的意象代替主客之间的情绪表达,认为“准确的意象”能找到它的对等物。他力图打破传统的狭隘束缚,通过诗艺的创新,以前所未有的精确性和强度向诗歌内在丰富性的边界冲击。意象派的理论可以说是美国现代主义的先声。除了叶芝外,意象主义理论影响了一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践行者:艾略特、海明威、劳伦斯、史蒂文斯、托马斯……
很多人认为,庞德一生的污点在于二战前他曾经在罗马电台为墨索里尼的法西斯政权作过宣传。但是,更多的人用世界的眼光包容了庞德的这一行为,这位一生追求真善美的大诗人不过是为了他有关于未来的美好信仰而遭受了当权者的蒙蔽,不然,为什么海明威、艾略特这些被世人公认胸怀普世价值观的大文豪们,在庞德入狱后积极为他奔走呼救呢?我想,庞德身上一定有一种超越个人荣辱成败与得失、以全人类的彼岸世界为终极价值观的大师气质。出狱后,庞德被以“精神错乱”为由,囚禁在华盛顿的伊丽莎白医院十年。这期间,他回顾了自己一生的得与失,写下了纵横历史与未来、东方与西方的巨制组诗《诗章》,最终,这部诗得到博林根诗歌大奖——这是对这位大师不朽的一生最高的褒奖。
编辑/姚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