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天,当用户已经认可并且接受开源,当开源已经成为IT产业内不可忽视的主流,开源企业们需要用新的思维来迎接机遇,并接受挑战。如何引入混源模式服务开源产业,如何突进嵌入式领域找到新的商机,又需要如何转换思维?
靠单一引擎驱动的飞机尽管还是能在空中飞行,但却充满危险与变数,这正是全球大多数开源企业所面临的处境。
一直以来,开源企业都号称依靠社区这股力量逐渐发展起来,但是,商业的持续成功需要更多的资金、人力以及更加完善的产业链配合。作为IT领域并不年轻的分支,开源商业一直在盈利的边缘徘徊。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放源代码运动兴起以来,一批又一批开源企业前赴后继,轰轰烈烈地演绎了一幕幕令人兴奋又感伤的故事。在这30年间,有产权软件模式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形成了微软、IBM、Oracle等行业巨头,而与此同时,开源软件却一直没有巨头企业出现。
目前,全球范围内,开源已经进入了一个异常关键的历史时刻。在服务器领域,Linux已经与Windows、Unix一起成为操作系统三元平台的主流技术,目前正处于高端应用从Unix向Linux迁移的阶段性时期;在桌面端,Linux正进入解决第三方驱动和应用支持的增长阶段,又获得联想、戴尔等计算机OEM厂商的大批量预装,Linux有望在近2~3年内出现突破性发展的拐点。
在中国,开源商业正迎来迅速增长、百花齐放的繁荣局面。国际Linux基金会执行董事Jim Zemlin还清楚地记得,当他1991年第一次来到中国的时候,中国的开源商业还很年轻,“没有多少人知道开源,更别说利用开源来做企业了”。如今,从操作系统到数据库,从管理软件到嵌入式产品,基于开源的商业软件公司已经遍布中国。当年被多数大企业所忽视的门外汉,如今已经是IBM、Intel、Google、甲骨文、Sun等企业的座上宾;当年只有少数小企业尝试的星星之火,似乎也迎来了燎原之日。
要从金鱼变鲸鱼
首先要创新求变
“今天的用户在软件采购的时候已经开始把开源视为一种可行的选择。只要功能真正具有可比性,用户在选择时对采用开源软件便不再犹豫。过去,很多用户对开源的解决方案犹豫不决,今年已经基本没有这个现象。这是今年开源在用户方面与往年标志性的不同与突破。” 中国开源软件(OSS)推进联盟主席陆首群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这样总结。
开源商业之所以能够搞活,根本原因在于思维模式的大转变。如今的开源软件不再是当年的免费软件。和有产权软件一样,开源软件如今也强调商业需求或者解决。
靠单一引擎驱动的飞机尽管还是能在空中飞行,但却充满危险与变数,这正是全球大多数开源企业所面临的处境。
一直以来,开源企业都号称依靠社区这股力量逐渐发展起来,但是,商业的持续成功需要更多的资金、人力以及更加完善的产业链配合。作为IT领域并不年轻的分支,开源商业一直在盈利的边缘徘徊。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放源代码运动兴起以来,一批又一批开源企业前赴后继,轰轰烈烈地演绎了一幕幕令人兴奋又感伤的故事。在这30年间,有产权软件模式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形成了微软、IBM、Oracle等行业巨头,而与此同时,开源软件却一直没有巨头企业出现。
目前,全球范围内,开源已经进入了一个异常关键的历史时刻。在服务器领域,Linux已经与Windows、Unix一起成为操作系统三元平台的主流技术,目前正处于高端应用从Unix向Linux迁移的阶段性时期;在桌面端,Linux正进入解决第三方驱动和应用支持的增长阶段,又获得联想、戴尔等计算机OEM厂商的大批量预装,Linux有望在近2~3年内出现突破性发展的拐点。
在中国,开源商业正迎来迅速增长、百花齐放的繁荣局面。国际Linux基金会执行董事Jim Zemlin还清楚地记得,当他1991年第一次来到中国的时候,中国的开源商业还很年轻,“没有多少人知道开源,更别说利用开源来做企业了”。如今,从操作系统到数据库,从管理软件到嵌入式产品,基于开源的商业软件公司已经遍布中国。当年被多数大企业所忽视的门外汉,如今已经是IBM、Intel、Google、甲骨文、Sun等企业的座上宾;当年只有少数小企业尝试的星星之火,似乎也迎来了燎原之日。
要从金鱼变鲸鱼
首先要创新求变
“今天的用户在软件采购的时候已经开始把开源视为一种可行的选择。只要功能真正具有可比性,用户在选择时对采用开源软件便不再犹豫。过去,很多用户对开源的解决方案犹豫不决,今年已经基本没有这个现象。这是今年开源在用户方面与往年标志性的不同与突破。” 中国开源软件(OSS)推进联盟主席陆首群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这样总结。
开源商业之所以能够搞活,根本原因在于思维模式的大转变。如今的开源软件不再是当年的免费软件。和有产权软件一样,开源软件如今也强调商业需求或者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