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行为观察与记录》评介

来源 :早期教育(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n1236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幼儿,我们懂得的太少,需要做的又太多。观察幼儿行为是理解幼儿的第一步,唯有潜心地观察、客观地记录、全面地解读,从活动的情境中感应幼儿语言或行为的意义,才可能逐渐走近幼儿的世界,并在幼儿学习过程中给予适当的帮助。
  支架式教学中指出,教师必须了解幼儿的发展、学习或需求,对幼儿的观察判断必须是正确、有效度与信度的专业观察。善于观察也有助于教师的自我反省。《幼儿行为观察与记录》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幼儿园教育活动运用丛书之一,对于幼儿教师如何了解幼儿行为的多面性与复杂性,适时提供学习机会或调整教学策略有实际帮助。整册书分为九章,由蔡春美、洪福财等教授将自己的教学或幼教辅导实践经验汇总于本书。
  本书笔调简要且详细,在介绍各种观察与记录方法时,均有详细实例,便于读者自行阅读和理解。要想在短时间内掌握观察与记录的重要概念,了解不同观察与记录方法,甚至将其转化成日常教学中实用技能,本书是一本实用且非常全面的参考用书。
其他文献
际遇性活动是幼儿学习中心广泛开展的一种教育活动形式.主要包括谈话、学习中心工作和分享回顾三个环节。际遇性活动体现了“追随儿童”的基本思想.体现了“返本课程”以“儿童
仔细梳理需要教师撰写的业务资料,我发现种类确实比较多,难怪经常会听到教师抱怨。在这些资料中哪些是教师们必须去完成的?哪些是可有可无的?哪些是需要优化的?哪些文案的撰写能力是教师急需提高的?我们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思考与改进。  一、写什么——教学业务资料的分类  首先,经过认真、细致的整理和筛选,我们将教师的笔头工作归为日常教学、班级工作和科研专项三大类,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又将每一大类分为必备型和
什么样的“六一”才能让孩子们享受节日的快乐?“六一”是孩子们的节日,它应该是满足孩子需要,体现孩子天性,表达孩子快乐。促进孩子成长的一种意义深远的活动。  我们在总结了历年“六一”儿童节活动方案之后,向教师、家长、孩子同时发出了征集意见卷,综合大家的意见之后,一场“以孩子为本”,强调“孩子兴趣”,营造“欢乐氛围”,贯穿“文明礼仪”,体现“自主参与”的庆典活动诞生了。  活动时,每个孩子都有一张门票
《幼儿工作者的视野——置身教育实践的记录》这本书是日本著名的心理学教授、儿童研究专家津守真在面对教育、研究和儿童发展的危机时,毅然放弃大学教授的工作,选择在一所特殊学校工作12年的经历和思考。该书的中文译本经刘洋洋翻译,李季湄审校后,于2009年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本书共有八章。前六章是津守真先生12年的教育实践的经历与思考,按照时间的顺序,每两年写成一章。第一章是教师入职的最初两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