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赚钱的一年

来源 :今日中国·中文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lacier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被访者:镒生电线塑料(昆山)有限公司、镒胜电子科技(昆山)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杨登辉
  镒生电线塑胶(昆山)有限公司是台湾在昆山投资的独资企业,以生产、加工、销售电线、插头线、及电器用塑胶零件为主,投资额为2,810万美金,注册资本1,200万美金,产品以外销为主。
  镒胜电子科技(昆山)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生产电线、电源线组、讯号线、延长线、插座的公司,坐落在经济技术开发区青阳中路。
  
  这两家公司在这一波金融风暴中算是比较幸运的,2008年我们利润大概增长了100%,营业额增长了近一倍。今年元月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5%,利润比去年还要高。2008年大概是我们集团有史以来是最赚钱的一年。”62岁的杨登辉谈到公司的经营现状时显得有几分兴奋,“如果每年都能像2008年这样,就谢天谢地了。”
  相比昆山其他在金融风暴中收缩业务的电子企业,杨登辉公司的生意显得异常火爆。以至于在昆山市政府招待当地台商的元宵晚宴上,他对公司生产状况的汇报还引发了一些台商的质疑,但他说,“没办法,这是事实。”
  20年前,杨登辉初来昆山,经营的是纺织企业,他投资500万美元成立了第一家企业“昆大纺织”,他笑称自己是“第一批投资昆山的台商”,也是“第一个带家眷来昆山的台商”。来昆山后不久,太太林梦月也追随而至。
  在他的印象里,当时昆山刚刚改县立市,厂子周围都还是一片片农田,所谓的开发区也只有一条路。由于通讯条件落后,跟上海联系进货格外麻烦:电话机是手摇的,打电话要先摇到昆山电信局,然后层层转接,转接到上海有时候要两三个钟头,转到国外就更难了。
  在当地政府和台商们的共同努力下,昆山的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不断改善,成了大陆投资的理想之地,是大陆台商发展最集中的区域之一。
  1996年,考虑到纺纱业的前景,同时又经由朋友介绍,杨登辉开始涉足IT产业。他先后投资了“镒生电线塑料(昆山)有限公司”、“镒胜电子科技(昆山)有限公司”两家企业,主要做计算机连接线、电源线、机壳等。十多年来,两家公司一直成长壮大,有些产品比如电脑连接线,已经占到全世界销量的四成,利润可观。他的纺织厂如今也还在经营,只不过都交给了夫人打理,经营不差,年年盈余。
  除了经营好自己的企业,杨登辉还扮演了一个“招商者”的角色。他说最近还要接待一些想来这边投资高科技产业的台湾企业家,给他们做一些推介和分享。
  2008年金融风暴来袭,杨登辉的公司“11月初稍微震荡了一下”,12月又加大了产量,四处招工。对于这种状况,他起初还抱有疑虑,觉得是不是有些不正常,随后1月、2月的订单纷至沓来,他才打消疑虑,舒了口气。
  杨登辉觉得2008年之所以能逆势上扬,很大一部分是得益于公司一直以来对研发的重视。重视研发使得公司产品种类齐全,并不断推陈出新,满足了客户的需求,“我们每年花很多钱在研发上,生产的新产品合乎客户的胃口。虽然有的老产品(需求量)萎缩,但正好有新产品成长了”,他提到最近生产的一种笔记本电脑外壳新产品,做了一些表面化的特别处理,使其看上去像镜子一样,显得特别亮。
  另外还有一些尚未公布的新产品,也已经申请了专利,随时准备批量生产了,3月份公布以后应该也会拉动部分市场。
  此外,他也非常重视管理上的创新,“成本抓得特别紧”。在他的观念里,一个企业必须不断创新,不创新就无法立足市场。
  尽管生产状况理想,杨登辉对眼前的金融风暴仍然抱着谨慎的态度,“很多人说两三个季度以后就会好转,我看风暴真正要过去,大概得两三年。”
其他文献
送小動物回家
期刊
临近春节,张文斌看到一则报道:由于订单增加,昆山的几家大型台资企业纷纷招工,人数多达2万人!张文斌是南昌大学工程技术系今年的毕业生。“这实在令人振奋,去年以来听到的多是不景气的消息,找工作也是四处碰壁。”春节刚过,张文斌就来到昆山“碰运气”。事实上,昆山台企大规模招工的消息不只吸引了张文斌。人们更多关注的是:突然大增的订单,是不是经济回暖的信号?  昆山隶属江苏省,是位于上海周边的一个县级市。从1
美国著名摄影家约翰·萨考斯基曾说:“照相机是我们了解摄影的关键。”相机的发明对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它在具有科技性的同时还兼具了艺术性。人们每按一次快门都能捕捉到不同内容,每一张照片背后也有着不同的故事,但相机背后的故事却鲜为人知。本期,小飞鱼带你一起走进相机的世界!  18世shì纪jì前qián,最zuì早zǎo的de相xiànɡ机jī已yǐ经jīnɡ诞dàn生shēnɡ,据jù记jì载zǎi,
数shù学xué老lǎo师shī出chū了le一yì道dào题tí:三sān个ɡè人rén完wán成chénɡ一yí项xiànɡ工ɡōnɡ作zuò需xū要yào2个ɡè小xiǎo时shí,如rú果ɡuǒ6个ɡè人rén来lái完wán成chénɡ这zhè项xiànɡ工ɡōnɡ作zuò,需xū要yào几jǐ个ɡè小xiǎo时shí?  “既jì然rán工ɡōnɡ作zuò已yǐ经jīnɡ完wán成ch
期刊
单声,全英华人中国统一促进会会长,是最早提出《反分裂国家法》构想的海外华人。  2004年5月9日,在英国访问的温家宝总理与当地华侨华人和旅英人士座谈时,单声曾向温总理建议国家制定“统一法”,并当场得到了温总理的肯定。   2005年3月14日,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高票通过《反分裂国家法》。当日,国家主席胡锦涛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第34号主席令,颁布实施这一法律。这部法律的形成集中了许多海内外爱国人
周zhōu六liù早zǎo上shɑnɡ6点diǎn多duō,天tiān未wèi明mínɡ,寒hán意yì浓nónɡ,河hé南nán省shěnɡ新xīn乡xiānɡ市shì外wài国ɡuó语yǔ小xiǎo学xué’二èr(8)班bān的de57名mínɡ小xiǎo朋pénɡ友you却què早zǎo已yǐ出chū门mén,把bǎ一yí份fèn份fèn热rè乎hū乎hū的de早zǎo餐cān送sònɡ到
期刊
马连良与梅兰芳齐名,是20世纪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京剧大师之一。他开创的马派艺术影响深远,甚至超越了京剧的界限。从上世纪初马连良首次登台算起,2009年,这位艺术大师从艺正好100周年。一本纪念画册、一张老唱片全集光盘、一场研讨会、三台名家京剧演出,是近日为纪念这位“四大须生”之首的一系列纪念活动。    “平均分最高”    7月5日,长安大戏院汇聚的演员和戏迷堪称一流,谭元寿、梅葆玖、马长礼、李世
“我是台湾的中国人,也是中国的台湾人”,62岁的王津平这样介绍自己。出身于台北的王津平,自1975年从美国留学返台后,先后任教于淡江大学、台湾世界新闻大学。  2008年,大概是王津平往来海峡两岸最频繁的一年,从四川赈灾、观看奥运会、到北京参加国庆59年招待会,大陆发生的一切都令他感同身受。    想到北京过退休生活    “早在1979年,大陆发出《告台湾同胞书》之后,我就开始踏上祖国大陆,应该
大将军搬磚
期刊
彭pénɡ顿dùn顿dun是shì一yì只zhī胖pànɡ乎hū乎hū的de小xiǎo猪zhū。他tā有yǒu一yí个ɡè梦mènɡ想xiǎnɡ,梦mènɡ想xiǎnɡ将jiānɡ来lái有yǒu一yì天tiān能nénɡ成chénɡ为wéi一yì只zhī会huì飞fēi的de猪zhū!  有yǒu一yì天tiān,彭pénɡ顿dùn顿dun抬tái头tóu看kàn到dào天tiān上shànɡ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