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改良270°椎管减压并Ⅰ期椎弓根螺钉固定、椎体重建治疗严重胸腰椎骨折的疗效。
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09年1月— 2014年6月收治的44例严重胸腰椎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34例,女10例。损伤部位:T11/12 1例,T12~L1 10例,L1/2 21例,L2/3 9例,L3/4 3例。损伤类型根据AO分型均为B2型。脊髓神经功能按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A级3例,B级5例,C级22例,D级14例。载荷分享评分(LSC)为7~9分,平均8.1分;胸腰椎损伤分类和严重度评分(TLICS)为7~9分,平均8.2分。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传统组(21例)和改良组(23例)。传统组采用270°椎管减压方式并Ⅰ期椎弓根螺钉固定、椎体前中柱重建治疗;改良组采用改良270°椎管减压方式并Ⅰ期椎弓根螺钉固定、椎体前中柱重建治疗。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异体输血量、术后72 h腰部切口视觉模拟评分(VAS),并观察两组术后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和椎管占位的恢复情况,以及Denis局部疼痛评分和工作状态、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植骨融合和术后并发症情况。
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60个月[(32.4±15.8)个月]。术后切口均无感染,未出现脊髓神经症状加重现象。手术时间传统组[(2.4±0.5)h]少于改良组[(2.8±0.6)h](P<0.05),而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以及异体输血量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2 h VAS传统组为(3.2±0.9)分,改良组为(3.3±0.9)分(P>0.05)。术后两组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及椎管占位均获得较好的恢复和维持,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但在椎管占位方面,改良组[(2.1±1.8)%]优于传统组[(11.8±6.1)%](P<0.05)。Denis局部疼痛评分和工作状态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两组ASIA分级:A级3例,C级2例,D级23例,E级16例。两组植骨均获得骨性融合。随访期间未出现内固定松动或断裂现象。传统组术后13例椎管出现程度不一的骨块残留,2例进行了翻修。
结论对于严重胸腰椎骨折,改良270°椎管减压和270°椎管减压并Ⅰ期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椎体重建均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但前者椎管减压更彻底,且未降低脊柱的稳定性,可作为严重胸腰椎骨折的手术治疗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