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学生自主参与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g200405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说:“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因此,教师有必要研究如何让学生自主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一、情境创设,激发学生自主学习
  
  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重要理念。生动、自然的生活情境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快乐,更多的是思考和激发探究的欲望。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创设一些有趣、新奇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把学习当作乐此不彼的有趣活动。如果学生的情感、思维等方面自主参与了教学活动,那学生的学习主体就充分体现出来。如教学分数大小的比较时,我采用讲故事的方式诱发学生提问题——孙悟空说:“我分给八戒1/3个西瓜,分给沙师弟2/6个西瓜……”孙悟空的话还未说完,八戒就大叫起来:“猴哥这样分不公平!”听完这个故事后,请同学们来评评理:“孙悟空分得公平吗?”故事激起了学生心中的疑团:“八戒分得份数少,是否分得少呢?”“两个分数谁大谁小,该怎么比较呢?”这样,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下,学生心里想提的问题就多了。学生被这一有趣的情境深深地吸引,发现这方面的知识以前没有学过。他们出于对问题的好奇,从而陷入积极的探索状态中,学习方式也从被动接受知识向自主探索、自主发现知识转变,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二、动手实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陶行知说过:“人生两个宝,双手和大脑。”新课程标准强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课堂教学中要落实好学生的主体地位,就离不开学生的实践活动。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用眼观察、用口讲述、动手操作、用脑思考,学会分析、学会思考、学会实践、学会创造,在轻松活泼的数学实践活动中自主学习。例如,开办文化用品小商店数学活动课,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元、角、分的简单加减计算,让学生综合运用已学过的百以内加减法和元、角、分等数学知识买卖学习用品。在买卖过程中,学生要认真计算,自己带了多少钱,用去多少钱,还剩多少钱,同时点清所付钱数与购买商品是否相符。在实践操作中,学生学会了购物,学会了元、角、分的简单计算。这样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操作的机会,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再深入地展开自主学习。
  
  三、真诚赏识,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魏书生老师常说:“老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同志式的平等互助关系,老师既是长者,又是学生的知心朋友,老师在课堂上要充分发扬民主,使学生有敢说话、敢问问题的勇气,且不感到紧张和压抑。”学生只有在不感到压力的情况下,在喜爱所教老师的前提下,才会乐于学习。当学生在探究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教师一句赞赏鼓励的话,就缓和了学生的心理压力,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很多时候,学生的想法看起来非常可笑、幼稚,甚至是错误的,但却是学生自己的思考成果,我们要充分地利用好这种生成性资源。如在教学“圆柱体的认识”课中,启发学生想像:圆柱体侧面展开是一个什么形状?让学生怀着急切求解这个谜的心情,用准备好的圆柱体学具分小组动手操作。学生汇报时出现三种情形:(1)沿着高展开得到一个长方形;(2)斜着展开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3)任意撕开得到一个不规则图形。显然第二三种情形不是书上讲的,也是我没料到的,怎么办?如果批评学生的话,这堂课就搞砸了。转念一想,为何不让学生处理呢?于是我不露声色地引导学生再探究。很快,有学生说:“这两种图形能割补成一个长方形。”于是再让学生小组动手操作、讨论。学生在学具操作中论证了:圆柱体的侧面展开是一个长方形。这时我不失时机地说:同学们真不简单!在这堂课上,我对学生的生成资源没有强暴干预,或任之流失,而是创设一种宽松的环境,有效地利用生成资源,让学生在赏识激励中探索学习。
  
  四、体验成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兴趣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源自学生的成功感。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他可以促使儿童产生好好学习的愿望。”当一个学生能完成某项任务时,他就会感到自己有能力,感到自尊、自信,会激起他要干得更多更好的愿望。因此,教师首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保护每一个学生的独创精神,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见解,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特别是对少数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更要加倍关注。要着力培养他们成功的心理、自信的心理,使每个学生相信自己能学习、会学习!在课堂上,不时把一些简单的问题给学困生来回答,并适时给予表扬。学困生的作业质量要求也要适当降低,让他们自己计算每次作业的错误率,只要错误率有所降低,就给予鼓励的评语,这样可以督促并逐步培养他们自觉完成作业的习惯。其次,教师要热情鼓励学生多思善问,让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要允许学生说错、做错,错了绝不挖苦、讽刺;要允许学生随时改变自己的说法和做法;要鼓励学生发表与老师不同的见解,敢于否定所谓“权威”定论;要鼓励学生“别出心裁”、“标新立异”;要鼓励学生从各个不同角度思考,从而发现新问题、提出新问题。学生敢于提出问题的行为是教师首先应给予肯定的,至于提出、回答得正确与否,是第二位的,是可以经学生集体讨论逐步解决的。只有这样,才能使每个学生树立起学习信心,促进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
  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能让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主动探索新知识,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养成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使他们的思维变得更加灵活,促进他们自主学习,主动发展。
  (责编侯艳星)
其他文献
目的评价全国200个县域医共体改革进展,挖掘县域医共体改革经验。方法采用熵权TOPSIS法对县域医共体改革进展进行综合评价,采用案例分析方法寻找县域医共体改革共性经验。结
<正>自从一九五九年美国Kearney & Trecker公司宣称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卧式加工中心以来,卧式加工中心(以下简称卧加)技术的发展历经沧桑,今天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卧加作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我们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数学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随着生活中的资源更多地进入数学课堂,我们应利用这些学生身边的资源,更好地运用到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去,更好地利用这些资源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一、通过贴近学生生活和感兴趣的生活问题激发学生数学思维的积极性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嵌入式数据库系统的内存资源十分宝贵,而实现快速查询必须有一套高效的索引机制。B+树是数据库中常用的索引机制,它的优点是效率高.缺点是空间利用率较差。该文针对这一缺点,对B+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