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在显微镜辅助下建立一种大鼠选择性门静脉分支结扎(sPVL)模型,观察其对肝再生的影响.方法 模型组选择性结扎70%的门静脉;假手术组仅游离门静脉但不结扎.评估各组肝功能、肝脏指数、肝再生率和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 30只大鼠成功实施sPVL手术.术后14 d,模型组未结扎叶肝脏指数达(90.36 ±0.21)%,与假手术组(34.39±2.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
【机 构】
:
430071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肝胆胰外科,430071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肝胆胰外科,430071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肝胆胰外科,430071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肝胆胰外科,430071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肝胆胰外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在显微镜辅助下建立一种大鼠选择性门静脉分支结扎(sPVL)模型,观察其对肝再生的影响.方法 模型组选择性结扎70%的门静脉;假手术组仅游离门静脉但不结扎.评估各组肝功能、肝脏指数、肝再生率和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 30只大鼠成功实施sPVL手术.术后14 d,模型组未结扎叶肝脏指数达(90.36 ±0.21)%,与假手术组(34.39±2.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扎叶肝脏逐渐萎缩.谷丙转氨酶(ALT)水平于术后48 h达到峰值[(454.33±116.00) U/L],术后第7天回落至术前水平[(59.67 ±9.00) U/L].总胆红素(TBIL)和血清白蛋白水平无明显变化.与假手术组比较,组织病理学染色示未结扎叶肝细胞体积增大,肝血窦明显增宽,中央静脉周围及汇管区均无明显胶原沉积;而结扎叶肝细胞明显萎缩,后期出现广泛的胶原沉积.结论 成功建立有效促进残肝再生的鼠sPVL模型,且该方法稳定可靠、重复性好。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静脉移植对野百合碱(MCT)诱导肺动脉高压(PAH)大鼠的内皮素-1(ET-1)表达的影响.方法 培养大鼠幼鼠骨髓MSCs,传代纯化,取第3~5代细胞进行移植.Wistar大鼠30只,成组设计(n=10)为3组:实验组、MCT组和对照组.前两组腹腔注射60 mg/kg MCT(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诱导后,实验组颈外静脉注射含1×106 MSCs的磷酸盐缓冲
目的 观察纤维连接蛋白(FN)、层粘连蛋白(LN)和胶原蛋白Ⅳ(COL Ⅳ)在大鼠膀胱癌组织的表达.方法 选取正常SD大鼠膀胱组织及大鼠原位膀胱癌模型建立后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组织标本(每组20例),用免疫荧光及测定单位面积荧光强度(F/S)的方法比较FN、LN和COLⅣ表达的变化.结果 FN和LN在NMIBC的表达与正常大鼠膀胱组织比较,F/S值分别为FN(6.91 ±1.39和0
目的 探讨大鼠尾壳核出血后海马神经细丝磷酸化程度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立体定位下用微量注射泵向脑尾壳核注入胶原酶Ⅶ制作脑出血模型,观察出血后不同时间段SD大鼠神经缺损行为体征的变化以及磷酸化神经细丝在海马的表达.结果 大鼠尾壳核出血后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损(1d手术组平均Bederson评分0.9分,3d组1.5分,5d组2.0分),海马神经细丝的磷酸化于术后第1天开始出现,后逐渐加重,第5天
食管鳞癌是我国最常见的上消化道恶性肿瘤,且患者手术时多已处于进展期,预后往往不佳[1].主要原因是食管癌在很早就发生了浸润、转移.Lasp-1蛋白(LIM and SH3 domain protein 1)是新近被发现的一种细胞迁移运动中特殊的黏着斑蛋白,已证实在乳腺癌、卵巢癌、肝癌等恶性肿瘤中过度表达并和肿瘤的发生、侵袭和转移有密切关系[2-3]。
目的 探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Pim-2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收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肝胆外科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肝细胞癌患者27例,手术切除的肝细胞癌、相应癌旁组织以及同期重庆市江津区中心医院收治的非肿瘤性肝叶切除术11例的正常肝组织为对照,并分为肝癌组织组(HCC)、癌旁组织组(PNL)和正常肝组织组(NL),分别通过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
近10年,我国实验动物运行管理水平发展较快.在硬件建设方面,各机构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使实验动物设备达到了国际水平,但软件建设即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动物实验平台有技术人员、检验设备、财力投入和检验信息等,如何将以上的资源有效整合利用是实验平台管理工作的核心[1]。
目的 探讨黄岑苷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株增殖影响的分子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人肺腺癌细胞株A549,加入0.000、0.625、1.250、2.500、5.000、10.000 mg/L黄芩苷,分别孵育24、48、72 h,噻唑蓝(MTT)法检测药物对A549细胞的抑制率;1.22 mg/L黄芩苷孵育A549细胞24 h后,收集细胞,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PCR)测定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
目的 观察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和免疫球蛋白样结构域基因3( LRIG3)在3种肝癌细胞株HepG-2、LM3和7721中的表达,探讨LRIG3基因对肝癌细胞株HepG-2、LM3和7721的细胞周期、侵袭能力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将过表达的LRIG3质粒和空白质粒经脂质体法分别转染肝癌细胞株HepG-2、LM3和7721中,相对应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
目的 观察抑癌基因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的基因(PTEN)过表达对骨肉瘤细胞MG63和U2OS增殖和侵袭的影响.方法 培养人骨肉瘤MG63和U2OS细胞,构建PcDNA3.0-PTEN表达系统,并导入骨肉瘤细胞中,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法检测PTEN的表达;用噻唑蓝(MTT)比色法及侵袭小室实验检测pcDNA3.0-PTEN转染细胞的增殖活性和侵袭力.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pcDN
目的 探讨抗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型受体(IGF—IR)抗体,m590,抑制乳腺癌细胞增生、迁移及其机制。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3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标本;免疫印迹法、免疫荧光细胞染色及其他试验检测m590对MCF-7细胞的作用及其机制。结果87%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离表达IGF.IR;m590抑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诱导的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和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以及细胞骨架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