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小组合作学习,创设有效美术课堂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imeng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新课程中,教师的角色正在改变,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正在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如何应用小组合作学习,创设和谐课堂,是美术教师需要研究的一个问题。
  关键词: 美术教学 小组合作 全面和谐发展
  
  伴随着新课程的逐步实施与推进,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得到了普遍的认可。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已经成为当今教育界的共识。
  现在的学生大多自私、集体观念不强。合作学习能依照学生的能力、性别等因素将学生分配到异质小组中,鼓励同学间彼此协助,互相支持,以提高个人的学习效率,并达成团体目标。美术教学的合作内容之多、合作面之广,为学生自主合作创设了机会。
  一、培养小组合作兴趣,引导学生积极融入课堂
  美术课堂把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作为教育目标。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美术老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一种民主、平等、愉快、积极、和谐的教学氛围中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美术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美术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例如我在服装设计专业0708班教授《色彩的情感与象征之味觉联想》这一课时,将学生分成酸、甜、苦、辣4个小组,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组合。学生的兴趣立刻高涨,在五六个学生围成的学习空间里,组员们积极献计献策,畅所欲言。反馈时,各小组一起展示了他们的作品,并用自己的语言评价自己和他人的作品,在我的引导下说明不同作品间的差别。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这个热身一下子就调动了气氛,激发了兴趣。
  二、创设小组合作情境,引导学生和谐互动
  在美术课中,学生的学习效果除了自己的绘画作品外,往往还要通过讲解自己的创意构思这一环节体会出来,它是一节课的升华和高潮,是学生展示的一个舞台,能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思维。
  例如:我让学生们进行了一次单体元素联想训练,收到任务后,各小组的同学立刻分工,学生在用语言交流时,感到自己不是局外人,很快融入了这个小集体。组员们各抒己见,讨论各自的想法,大家集思广益,不断受到启发,拓展了思维空间。
  最后学生们作业呈现出来的图像别具一格,别有一番味道。举几个例子:蚊香的联想:取一盘蚊香,它的造型可以让人浮想联翩,如水的波纹,树的年轮,女人盘起的头发,转动的电扇叶片,等等。
  电脑键盘的联想:排列整齐、大小划一、色彩单纯的电脑键盘,从其造型和色彩出发很容易使人联想到人的牙齿、玉米棒子、口香糖、魔方等东西。
  每张作业也充分展示了学生对客体元素分析的切入点,拓展了学生的设计思路,并训练了学生以自己独特的视角深入细致地去观察,从而展现自己富有创建性的思考与表达。
  最后,在各组学生表述了创意构思之后,我进行适当的点评。在教学中,教师应设计多种合作情境,为学生互动、师生互动建立一个交流的平台,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发现、解决问题。
  三、培养小组合作精神,引导学生善于倾听和学会尊重
  学生在进行小组活动时,一方面能学会如何与人交流、沟通(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创意构思),另一方面能学会保留意见,尊重他人不同的意见(学会倾听,懂得尊重)。小组合作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在合作中学生不仅仅要学会自我学习,更要学会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要学会帮助他人。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竞争与合作的情感。
  四、倡导小组合作活动,引导学生合理分工合作
  1.合理分组,优化组合。
  为了避免两极分化,在分组活动时要充分将学优生、中等生和学困生进行合理搭配,这样才能使组员之间互相帮助。根据不同的教学需要,我在平时的教学中采用了四至六人为单位的学习小组。每个组既有善于口语表达的学生,又有美术基础较好的学生,也有中下等生。并且我要求设立小组长、发言人,也可以自由分配角色。例如在形象设计专业0813班《职场着装技巧》这一课上,各个组的成员中色彩基础好的负责服装款式、色彩的搭配,专业技能强的负责造型化妆,口头表达能力强的负责本组的创意宣讲,自身形象佳的担当本组的模特。
  2.全面关注,师生互动。
  在进行小组活动时,教师不能冷眼旁观,而应深入各个小组,仔细聆听他们的对话。当学生的思维受到阻碍时,教师应及时给他们帮助;当讨论的小组声音太小或很嘈杂时,教师要适时加以引导和分析,促使他们进一步交流、讨论;当看到组内有个别同学知识水平有限而不能回答问题时,教师应与学生共同参与、共同讨论;在同学评价之后,教师应对学生小组活动情况进行及时反馈,给予学生客观、中肯的评价,以激励性评价为主。教师的关注有助于小组活动的顺利开展,促使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五、实施小组合作,引导学生合理评价,创设和谐课堂
  小组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学生通过积极探讨,语言运用,最后能在全班展示本小组的成果。教师的评价在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在总结性评价时,应该运用推测性语言引导学生去感知和评价作品,如,“我体验到……”和“我感觉到……”等非定性语气,使学生觉得老师的评价并非是权威、终极的。学生会进行自我分析,了解反映自己个性中的基本和永久的成分,哪些是暂时的情绪和突变的东西,或是片面的判断。将自己的判断和他人的判断进行对照,`看到自己的评价哪些方面符合多数人的意见。如此反复开展教学评价活动,能使学生自觉验证判断,减少冲动的评价,使评价达到主客观的统一。
  教师不仅要对集体作出评价,而且要注重对个体的评价,对小组合作的结果作出评价,对活动的过程与方法作出评价。通过评价,使学生之间相互借鉴,相互学习,同时增进学生的集体合作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且老师真诚的笑容,信任的眼神,鼓励的话语,都会从心灵深处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教育家夏丏尊先生说得好:“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情感是教学的催化剂,爱是教育的原动力,是提升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和创设和谐课堂气氛的关键。
  我在美术课堂上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打开了学生审美心理的多层次结构,使学生的审美体验得到了丰富展开,同时在和谐的美术课堂氛围中联想无边,回味无穷。
  
  参考文献:
  [1]王大根.美术教学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美]苏珊·朗格.情感与形式.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3][荷兰]布鲁诺·恩斯特.M·C·埃舍尔的魔镜.重庆出版社,1991.
  [4]美术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美术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其他文献
摘 要: 高教育质量是学校工作的主题,它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发展和学生的前途,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弄清学生厌学的原因并提出合理的解决办法。本文从老师、家庭、社会、学生自身几个方面出发分析大学生厌学的原因,并提出应对措施。  关键词: 大学生厌学 成因分析 对策    在党和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全社会大力提倡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大背景下,有部分大学生存在厌学现象,故意旷课或借故不上课,上课迟到、早退,白天
摘 要: 目前我国高校生物双语教学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学生问题、双语师资问题、双语教材问题及课程设置等方面,为增强生物双语教学效果,可以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加强双语师资培训,加强双语教材建设和改善双语教学环境等措施上给予强化和提高。  关键词: 生物学科 双语教学 存在问题 对策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和国际间交流的频繁,目前急需高层次的复合型人才参与竞争,复合型人才一般被认为是既懂专业又
摘 要: 创新大学课堂教学,实施综合化教学改革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命题。“基于问题的学习”教学为此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本文结合PBL的理论基础与特征,对《心理学研究方法》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及其实践探索进行阐述。  关键词: 《心理学研究方法》 “基于问题的学习” 课程教学改革    一、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心理学研究是一种以经验的方式对心理现象进行科学探究的活动。从历届学生
摘 要: 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历史性跨越式发展,为了构建和谐社会,我们要从政策、制度、教育资源等方面采取措施,推进教育均衡发展。通过推进教育公平进而逐步消除我国社会转型期的不公平现象,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顺利进行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和谐社会 教育公平 对策    教育既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传播文化的载体和依托,教育的和谐发展自然是和谐社会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
摘 要: 课程改革的春风已经吹遍祖国大地,如何转化后进生,是每个教育者应该思索的问题。文章认为,转化后进生,应该做到:尊重和信任后进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注重家校之间的协作;要有持之以恒的耐心。  关键词: 后进生 转化方法 教学工作    课程改革的春风已经吹遍祖国大地,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关心和重视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全面贯彻党的
摘 要: 现代教育不是一个孤立、封闭的过程,而是一个开放、现实、全方位的社会活动,它需要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多方面的配合。因此,实施高效的教育必须重视和建立良性的家校沟通机制,积极拓展校内外沟通的渠道,构筑家校合作的平台,才能大力促进育人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 家校教育合力 “家校同盟” 家校沟通    一、加强家校教育合力的重要性  古语云:“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学校和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最早是教育家陈鹤琴提出的。他在我国恢复高考制度4年之后就离世了,这是我们教育界的损失,可陈先生提出的“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在教育界至今仍争论不休,有人甚至将其作为评价一位老师教学水平高低和个人素养优劣的标准,在某种情况下激化了家长和老师两大阵营的矛盾,学生开始挑战老师的师道尊严,很多老师因此遭到攻击。为什么当前师生之间的恶性事件频
学生的发展是在客观环境的活动中逐步获得的。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要不断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学习能力,使之最终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目标。因此,开展主体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格的首要任务。开展主体教育,首先必须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而要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就必须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我”的价值,给学生提供自我管理的机会和途径。在班集体中,学生的主体意识如何,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它会直接关系到我们的教育成果。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