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石墨模具精密加工的金刚石涂层结构及性能

来源 :材料导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longyu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刚石涂层具有接近天然金刚石的超高硬度及耐磨性,被认为是精密加工石墨模具的理想刀具涂层材料。金刚石涂层与刀具基体间的结合力及涂层表面状态是高速干式切削加工质量及效率的关键,金刚石涂层前处理过程控制及涂层工艺是影响金刚石涂层刀具综合性能的重要因素。本工作基于热丝化学气相沉积技术,采用酸-碱-酸三步法对硬质合金材料进行前处理,在涂层沉积过程中采用大气流量及高炉压沉积工艺在刀具基体表面沉积金刚石涂层。采用扫描电镜(SEM)、原子力显微镜(AFM)、拉曼光谱(Raman)、X射线衍射光谱(XRD)对涂层微观结构及
其他文献
采用条形孔筛分法得到不同粒径的片状机制砂颗粒,在保证颗粒级配不变的情况下,测试了机制砂中组合粒径的片状颗粒含量为10%、20%和30%与粒径为1.18~2.36 mm、2.36~4.75 mm和4.75~9.50 mm单粒径的片状颗粒含量为10%时的水泥胶砂流动度、抗折及抗压强度、孔结构特征。结果表明:随着机制砂中片状颗粒含量的增加或片状颗粒含量为10%时,所含片状颗粒粒径越大,机制砂空隙率就越大,配制的水泥胶砂孔隙率也越大,有害孔增多,导致水泥胶砂流动度、抗折与抗压强度明显降低。灰色关联分析表明,片状颗
针对混凝土模拟孔溶液中钢筋腐蚀电化学阻抗响应,采用Kramers-Kronig转换对电化学阻抗数据进行了验证,定性、定量地讨论了模拟混凝土孔溶液中钢筋腐蚀等效模拟电路的选取原则。结果表明:试验中电化学阻抗数据线性、因果性、稳定性良好;经过视觉检验、卡方值检验、关键参数拟合值演变规律检验等步骤,可选出拟合结果良好且符合试验规律的电化学阻抗等效模拟电路R(Q(R(QR))),建议卡方值取值为10-4数量级。
选取三种硬度对偶件(HV680GCr15、HV1500Si3N4和HV2300Al2O3)为变量,研究TC4合金在室温和高温下微动磨损部分滑移区摩擦特性参数的演变。试验结果表明,在三种硬度对偶件配合下,TC4合金在室温和高温下的微动磨损均处于典型部分滑移区,未发生向其他两区域的转变。对偶件硬度对部分滑移区摩擦特性参数的影响较为显著:对偶件硬度对表面损伤的影响最为突出,磨痕表面由清晰可辨的黏着与微滑两区逐渐转变为黏着、微
碳化钨(WC)是高成本和资源稀缺铂基催化剂的优良替代品。以偏钨酸铵(AMT)、葡萄糖(C6H12O6)和二氰二胺(DCDA)为W、C和N源,采用简易的NaCl/KCl熔融盐一步碳化法制备碳负载氮(N)掺杂WC@NC纳米晶粒。利用XRD、SEM、TEM、XPS、电化学工作站对催化剂的物相、形貌及电催化析氢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WC@NC由碳片和WC组成,颗粒分布均匀,纳米颗粒平均直径为10~30 nm。WC@NC在0.5 mol/L H
私密性是沟通个人空间和领地的重要媒介,在家具设计中的体现在能使家具更好调节人与空间的关系。本文以环境心理学为理论基础,基于家具协调空间公共性与私密性的方式,分析了家具协调公共空间的特征,进而探讨并提出有效平衡空间公共性与私密性的设计手法和设计原则。
本实验制备了四种具有不同V含量(0%、0.05%、0.1%和0.2%,质量分数)的Fe-16Cr-2.5Mo阻尼合金。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其微观结构,并通过倒扭摆内耗仪来测试其阻尼性能。通过XRD在施加饱和磁场条件下测量了Fe-16Cr-2.5Mo合金的饱和磁致伸缩系数,并通过振动样品磁强计测量其磁性能。结果表明,V的添加使Fe-16Cr-2.5Mo基合金的晶胞收缩。同时,V造成的固溶强化和细晶强化使合金的强度和韧性逐渐提高。在外磁场的作用下,V元素的添加导致合金出现负磁致伸缩现象,且随着V浓度的升高,合金
为了分析在还原退火炉的直燃段升温过程中热轧带钢表面氧化铁皮的组织转变规律。本实验采用GLEEBLE3800热模拟试验机通过模拟不同升温速率和目标温度对热轧带钢氧化铁皮在升温过程中的组织转变进行了研究,并采用电子探针(EPMA)对不同工艺条件下氧化铁皮的断面形貌进行观察。当升温到530℃时,共析组织中片层状的Fe优先发生溶解形成铁离子。Fe离子通过近程扩散到邻近的Fe3O4中,使得邻近的Fe3O4中Fe离子含量升高,此时
泡沫混凝土,也称气泡混合轻质土,是一种新型的人工轻质土工材料,其由物理方法将水泥、水、发泡剂以及一些可添加材料(粉煤灰、玻璃纤维等)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作为公路路堤填料在工程中应用广泛,但其耐久性问题始终困扰着工程人员。实际上,轻质土在生产的全过程中的各个阶段会产生由不同因素导致的损伤。因此,本工作分析施工工艺及外部环境因素对轻质土造成的初始损伤,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干湿循环作用下轻质土物理力学性质的劣化规律。采用抗压强度定义损伤变量,并从微细观角度将孔隙面积率作为损伤演化的特征参数;借助MATLAB拟合强度
本工作通过构建宏观有限元模型和微观动态再结晶模型,对AZ31镁合金在300~400℃、平均应变速率为10~29 s-1的条件下进行高应变速率轧制宏微观模拟。对比实验结果的结论如下:随着平均应变速率的增加,模拟的轧板宽度方向等效应力差值和宏观边裂长度都减小,等效应力差值越大,边裂长度越长,宏观模拟结果与实验一致;采用微观动态再结晶模型、宏观有限元历史加载耦合元胞自动机(CA),模拟AZ31镁合金高应变速率轧制中的动态再结晶过程,微观模拟结果与实验吻合;随着平均应变速率的增加,再结晶越完
固溶热处理粗晶环的新方法——应变固溶,即在进行双级固溶(450℃/2 h+470℃/4 h)前,在420℃时对试样施加拉伸应变并保温2 h。研究发现,随着应变固溶时应变量的增大,固溶处理后铝合金粗晶环深度逐渐减小,当应变量达到4.6%时,粗晶环完全消除。这一方法的机制是利用应变固溶在较低温度时消耗并释放形变储能,从而抑制固溶热处理过程中Al 3Zr相的熟化,调控铝合金的再结晶行为。TEM和EBSD分析显示,固溶热处理前经历了应变量为4.6%的应变固溶的样品,其边部再结晶比例仅为49.5%,远低于未经应变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