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学以致用原则课堂实录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wn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倡导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以致用是贯穿新课程的核心思想。文言文教学不应仅仅停留在文字用法的层面,而是古为今用。
  关键词:学以致用;古为今用
  
  新课程倡导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以致用是贯穿新课程的核心思想。提高学生学以致用水平的关键是分析能力的培养,所谓分析,指的是把一件事物、一种现象、一个概念分成较简单的组成部分,并且找出这些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和本质属性。作为理性的理论指导如何与我们的教学实践联系起来,这是每一个语文老师的终身诉求。在教授《荆轲刺秦王》这篇文章时,我抛开渲染故事情节,单纯总结人物形象这种惯常赢得学生乐趣的讲解模式,要求学生在课余将故事梗概疏通好,而把讲课的重心放在对荆轲刺秦事件的反思上。从总结历史,古为今用的角度,挖掘荆轲刺秦的现实意义,在课堂上让学生展开讨论,形成自己观点。现将学生的部分精彩观点进行圆润整理,连缀成文供大家参考。
  课前我特意布置课代表作开场白,目的是通过学生自己对课文的把握带领大家进入情境,同时创造争鸣的氛围。经过我的修改后开场白是这样的:“荆轲易水边的绝尘而去,为一位古代侠士重言诺、轻生死的完美人生轨迹画上了最浓墨重彩的一笔。千百年下,面对着静静逝去的易水,默念着燕赵古今多慷慨悲歌之士的悲情语句,人们依然唏嘘不已。然而我们被荆轲的果敢坚贞感动的同时,除了同情荆轲的功亏一篑之外,刺秦这一影响着中国历史进程的大事件还给我们留下哪些可资借鉴的东西呢?还能不能从历史中求索到更多的东西呢?请同学们踊跃发言,不要辜负燕赵先烈的厚望。”
  下面是学生的精彩发言整理,这些观点受到全体学生的一致好评,更可贵的是它来自于同学们身边的人,显得亲切真实,容易接受,而且每一个人参与了观点得出的整个思维过程,从发现问题到联想推理,都是小组成员发表意见时要讲清楚的要点,这样所有人理解起来系统彻底。由于大家都有期望荆轲刺秦成功的心理,(虽然我已经讲过荆轲刺秦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作用是消极的)所以我最终归纳学生的意见为有利于刺秦成功和有害于刺秦成功的两个方面。即所喜者和所悲者。
  所喜者,即后人我辈身上所缺乏的,可以作为永久养料,滋润我们心灵头脑的大智大勇。也是我们的主人公赢得生前身后名的根本原因吧。第一,荆轲的随机应变。原文中“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这是一个让人击节称赞的桥段,我们看到的是荆轲外柔内刚的完美演绎,秦武阳的拙劣表现恰好反衬出荆轲的真丈夫。大殿之上秦武阳的因畏惧而脸色突变,让二人的心思一下子暴露于众目睽睽之下,那份神情分明是心怀鬼胎的明证!然而荆轲在巨大的危机面前,从容自若,轻描淡写地将自然充分的理由编造出来,妙在滴水不漏,而且“天子”这个措词相当对一心逐鹿天下的秦始皇的胃口,最后果然得到了秦始皇的宽容,获得了宝贵的上殿机会。
  第二,荆轲的万丈豪情。在最后时刻,被砍为废人的荆轲,看到安然无恙的秦王在那里狞笑,看到扑向自己的文武群臣和甲胄之士,眼神中本该飘过无奈和绝望,头脑里本该浮现出太子丹的垂头丧气和燕国百姓的生灵涂炭,可是“身披八创”的荆轲却以一个侮辱人的姿势对秦王不屈地说道:“之所以失败,本来是想活捉你的!”千古之下,这份临死前的壮言豪情,成为人们对荆轲仰慕的最核心部分,永世铭记。
  所悲者第一,在关键时候,“顷之未发,太子迟之”,可见燕太子丹此时对荆轲产生了怀疑。怀疑的根据为:一方面以为其顾虑秦殿防守森严,自己有去无回,另一方面秦兵大兵压境,荆轲还会不会给一个大势已去的主子卖命。这两点让太子丹如坐针毡,决定派秦武阳先行,这种激将法招致了饱受公子恩惠的荆轲的匆忙上阵,刺秦最终功亏一篑。其实荆轲的延迟是在等待他志同道合的朋友,即“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而从《史记》的相关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到“荆柯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柯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高渐离是个乐手,也许未与荆轲同去只是因为身份的问题,后来尚且有刺秦之决心,而荆轲等待的必是那个唤作狗屠的人,两人如能联手上殿,哪里有秦王的生路……所谓成也萧何败萧何,燕太子丹将荆轲送到历史舞台的风口浪尖上,也因自己的急躁葬送了这一代英豪和本该完成的任务。
  第二,缺乏详实周密的行动计划。史书语言的简省,让我们无法看到任何行动前谋划的细节。对于突发事件的应对似乎只能依靠荆轲的才智了。但是在刺杀中“把其袖”,这一失败动作,让我们无法不进行事后诸葛亮式的思考。从古代纺织技术来看,宋代才开始有棉布,贵为帝王必然身着绸缎这类丝织品,其柔软光滑缺乏摩擦力,把其袖是很容易失手的,很难抓牢,而且先秦的纺织技术,在衣服的韧性方面很是个问题。结果,在刺杀的关键一步中,秦王果“绝袖”而去,而以荆轲的身手,完全可以钳住秦王的手腕,或者翻过书案抓住其领口,将其牢牢的控制在自己的掌控范围之内。
  第三,选择副手时考核方法简单粗糙。秦武阳,一个十二岁杀人的少年,这就说明他是一个万夫不当的英雄吗?他是一个去虎狼之国能毕礼而归的使臣吗?也许他只是一个缺乏教养,逞武使性的混混。勇士应该是一个泰山崩于前而色不改的可敬之人,是在强大的精神境界感召下或武装下而不避生死的智者。别人不敢忤视他,除了说明其凶狠到骨子里,具备一个杀手的特质外,什么都不说明。对秦武阳生平记录的简略让我们无从判断,他为何十二岁杀人,是童年的饱受欺凌的被迫反抗还是天生邪恶杀人成性?而经验告诉我们,穷凶极恶的魔头往往有内心怯懦无比的一面。总之心理素质不健全的副手,已在刺秦的路上早早的埋下祸患,幸亏荆轲巧舌如簧,说得秦王洋洋得意,才躲过一劫。如果秦武阳能够和荆轲联手上殿,我们可以断定,刺死秦王的目的一定会达到。
  燕丹计尽问田生,易水悲歌壮士行。揣测古文,这样也许为历史学家所不齿,但在新课程开启学生思维的要务指导下,本着学以致用的原则,文言文不应仅仅停留在文字用法的层面,如何继承下古人埋藏在文言文下的巨大精神财富,古为今用,应该成为学习文言文永不过时的话题吧。
其他文献
16年12月23日晚,浙江音乐学院盛秧副教授领衔的“盛秧与翡翠筝团全国巡演音乐会(杭州站)”在浙江音乐学院音乐厅如期举办。作为“浙江音乐学院2016年度表演项目成果”当晚的音乐会引起业界高度重视,浙江省教育厅副厅长鲍学军、浙江省音乐家协会主席翁持更、中国美术学院画家刘国辉、上海音乐学院古筝教授孙文妍等演奏家、各大音乐学院作曲家等各界艺术家以及浙江音乐学院各级领导亲临现场,共同欣赏了这场音乐会。  
题对于学术研究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人们常说:“好的选题,等于成功的一半”,就是强调选题的重要性。它意味着出现新的研究领域,提出新的学术观点,使用新的研究方法或材料。如果我们将学术探索比喻为开采宝藏的话,发掘的是金矿、铜矿还是一般铁矿?因对象(选题)不同,投入相同的时间、精力,所产生的结果可能完全不同。科研课题的申报亦如此,在每年各类音乐项目的评审中,课题获批与否受到选题、论证方案、申报者资质等条件
摘要:中学英语教学要不要淡化语法,应该如何教授语法?这些问题自从我国开始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就一直困扰着我们。笔者认为,在我国,英语教学必须借助语法教学来帮助学生规范语言知识和提高语言能力。本文是我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的教学方法——快乐学语法,以此来促进和提高中学英语教学。  关键词:新课标;语法教学;寓教于乐    受传统语法教学的影响,往往是以教师“一言堂”的方式去灌输给学生——先解释概念,
如果我们把郑觐文先生于1919年创立的“大同乐会”作为我国现代民族管弦乐诞生的元年,那么,这一新型的音乐品种就已经有了将近一个世纪的漫长行程。其间,为了这一品种的成长、成熟以至完善,几代民族器乐演奏家、作曲家、教育家和乐器改革家,进行了艰辛的试验和探索,在处理传统与现代、淘汰与保留、传古与趋新、吸纳民间音乐资源与运用西方创作技法等关系方面既积累了很多经验,也记取了不少教训。最终,使这一新品种日渐开
由香港教育学院文化与创意艺术学系主办的“2014年第一届音乐教育研究方法研修班”于8月11-15日在香港举办。本次研修班得到了中国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上海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和东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四所院校协办。研修班邀请了英国伦敦大学的韦尔奇(Graham F Welch)、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的冯志强和香港教育学院的梁信慕、梁宝华做了专题讲座,还特邀了谢嘉幸、尹爱青和郭声健等内地
冯光钰先生新作《多重视野中的曲艺音乐》由华夏文化出版社于2004年12月18日出版。全书共四个章节,分别从曲艺音乐的传播途径、口头传承、音乐资源共享、曲艺音乐形态、地域文化、实践积累等多重视野,对我国曲艺音乐的历史概况及类型、结构、创腔、演唱、流派、伴奏、理论研究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同时还有三篇附录,分别是音乐性曲种分类一览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音乐性曲种一览表和各少数民族音乐性曲种一览表
歌剧《画皮》在中国大陆首演时(2018年10月23日,上海东方艺术中心)采用了“中国新歌剧”的特别前缀——这当然不是创作者随意的命名,而是某种对作品艺术定位的文字宣告。众所周知,近年来中国歌剧新作迭出,众声喧哗,有关“中国歌剧”“民族歌剧”“新歌剧”等相关概念的商讨和议论一时问也不绝于耳。人们应依稀记得早在上世纪50年代,中国乐坛即出现过有关“新歌剧”的热烈讨论。而今在中国文化走向全面复兴、中国歌
摘要:外显热闹的课堂忽视了数学学科特点,不利于数学良好习惯和思维品质的培养。如果我们每位教师都能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动静相生”的习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静心、独立地思考,追求课堂的灵动、有效,那么我们的数学课堂就会呈现出一种无声胜有声之美,真正彰显出课堂的活力,促使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效,有高效。  关键词:动静相生 静思质疑 课堂    随着课程改革不断深入与发展,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模式已成主流。我校
摘要:学校处处是教育,生活处处是语文。学校的各个角落,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对学生的教育。而这些内容又深深地作用于学生心灵,对学生的语文素养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班主任工作语文化,语文教学班主任化,二者互相促进,相得益彰。1.力争做到于语文教学于班级管理中,融班级管理于语文教学中。2.以德树人是学校育人的根本,语文教学是追求真善美的典范。3.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有机地渗透思想教育,为做好班级工作奠定基
果要概括罗小平教授毕生的著述,笔者愿意用“道”与“悦”两个字。“道”可以概括她研究中的汇融、敢为天下先和逻辑性;而“悦”则无疑是在她学术探索中所反映出的人生之悦。   美学问题是罗小平教授所有研究的基石,美学本身也正是对于“道”的探寻;而在其数十载的问道中,“汇融”则成为最能代表其文化身份的关键词。“汇融”一词是从罗教授《音乐美的积淀》(下简称《积淀》)的自序中借用过来的,这是如钱仁康、缪天瑞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