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溶峡谷区不同退耕还林地土壤有机碳库差异分析

来源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f4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揭示岩溶区不同退耕还林地对土壤有机碳库及碳库管理水平的影响,探讨花江峡谷地区耕地和5种典型退耕还林(草)地(撂荒、车桑子、花椒、椿树和油桐)土壤剖面有机碳质量分数、密度以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与耕地相比,退耕还林明显提高了有机碳质量分数和密度(P<0.05),0 ~ 20 cm土层总有机碳质量分数为13.00 ~ 34.07 g/kg,其中耕地最低,椿树林地最大;土壤剖面中有机碳密度大小表现为椿树林>油桐林>撂荒地>车桑子地>花椒地>耕地.2)6种样地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和密度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O ~ 20cm土层总有机碳质量分数分别是剖面均值的1.11 ~1.37倍,0~ 20 cm土层有机碳密度占整个剖面的35.68%~46.45%,显著高于其他各层,具有明显的表聚性.3)以耕地为参照,除花椒地外,其他4种退耕还林地碳库管理指数均明显大于1,即退耕能有效提高土壤碳库管理水平,且以椿树和油桐林地效果最佳.此外,土壤活性有机碳比率的变化与总有机碳质量分数的变化一致,土壤活性有机碳比率可以作为反映土壤碳库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退耕具有提升土壤碳库及其质量的潜力,该区在生态恢复中要注意选择合适的退耕模式,增加植被盖度、减少人为扰动.
其他文献
针对军用及民用惯性技术对光纤陀螺及其惯性组合低成本、轻小型化的需求,以三轴一体光纤陀螺和石英挠性加速度计为惯性敏感元件,设计并实现了光纤陀螺捷联式惯性测量单元。系统采用DSP+FPGA双微处理器结构实现数据高效采集、处理及输出。重点设计了三轴一体光纤陀螺组件、加速度计小型化数据采集电路、双微处理器设计等硬件结构及软件算法。样机测试结果表明:系统在动静态测量精度、体积、重量、实时性等方面达到了预期的
由于水下环境的复杂性,多普勒测速(DVL)误差的均值和噪声方差等统计特性均存在跳变现象,影响了INS/DVL组合导航精度.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自适应滤波的水下INS/DVL组合导航
载车行进中自主对准可有效缩短机动前准备时间,提高姿态对准精度以及对准过程中无地标自主定位精度是关键.本文提出一种里程计辅助捷联惯导系统行进中对准算法,推导了行进中
介绍了喀拉朔克水库坝区场地的地震波设计过程.设计地震波的主要参数以多次地震危险性的分析结果为基础,代表了作者当前对该场地的地震危险性认识水平.由于危险性计算中采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重视PLC在工程机械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对于现实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介绍PLC在工程机械控制系统中的应用的有关内容。
文章首先介绍了空中交通管制员失误的相关案例,其次分析了空中交通管制工作的特点及交通管制员失误因素,最后就如何降低失误因素,提高可靠性提出了一些建议和看法。
为确保工程质量,施工单位应加强施工过程的质量检验,建立完善的验收制度,配备足够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跟踪检查验收,达到三个“同步”,杜绝一些质量问题隐蔽或者遗留在工程中,造成质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民用机场“一市多场”多机场系统典型案例的分析,总结其经验与教训,分析其成败的关键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北京双机场系统建设与运营中需要考虑的因素及需
工程建设方面的规范、规程、标准等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更新速度也很快。为了与时俱进,我们应及时了解、学习、掌握、运用已更新、改版或重新制定的新标准,才能适应日新月异的建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个人、企业、国家与网络的关系越来越紧密。然而,在信息处理能力和系统的连结能力不断提高的同时,基于网络连接的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网络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