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法洛四联症根治术后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

来源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_oce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小儿法洛四联症(tetralogy of Fallot,TOF)手术后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以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手术病死率.方法 2003年1 月至2010年12月期间在成都心血管病医院行TOF根治术患儿191例,其中男142例,女49例;年龄4个月~12岁.收集所有患儿术前、术中和术后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TOF手术后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 191例患儿,围术期死亡6例(3.14%),死于手术后感染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3例,低心排血量综合征2例,脑部并发症1例.其中≤6个月患儿病死率6.67%(2/30),6个月~3岁患儿病死率1.41% (1/71),3~12岁患儿病死率3.33% (3/9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6个月(OR=4.606,95%CI 1.811 ~11.719,P<0.05)、术前血氧饱和度<70%(OR=0.982,95% CI 0.501 ~ 1.932,P<0.01)、Nakata指数<140mm2/m2(OR=16.960,95%CI 1.414 ~ 150.390,P<0.01)、体外循环时间>150 min(OR=4.398,95%CI2.091 ~9.216,P<0.01)及术后多器官功能衰竭(OR=4.872,95%CI 2.583 ~ 9.192,P<0.05)是小儿TOF根治术后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 临床上可根据患儿年龄、术前血氧饱和度、Nakata指数、体外循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预测TOF根治术后早期死亡的危险性。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儿童与成人气管切开术后致拔管困难的病因、诊断、治疗以及提高拔管成功率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至2006年10月我院收治的56例气管切开术后致拔管困难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儿童组24例,年龄14个月~14岁,气管切开术后时间6个月~2年;成人组32例,年龄15~48岁,气管切开术后6个月~1.5年.结果 儿童与成人气管切开术后致拔管困难主要病因、诊断方法的选择及治疗过程中的特点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是儿科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糖皮质激素是其首选和基础用药,然而临床中约有10% ~ 20%的患者对激素耐药,耐药机制复杂.研究显示糖皮质激素受体参与了耐药的发生.本文就肾病综合征患儿糖皮质激素受体表达及其基因多态性做一综述。
目的 分析低白蛋白血症在严重脓毒症患儿中的发生情况及其与预后的关系,并探讨其发生的原因与处理对策.方法 2010年8月至2011年9月在我院小儿重症医学科诊断为严重脓毒症的患儿75例,依据入院24h内及入院第3天、第7天血清白蛋白水平,分为低白蛋白血症组和血清白蛋白正常组,并将低白蛋白血症组分为持续低白蛋白血症组和即刻低白蛋白血症组,分析低白蛋白血症及其持续时间与预后的关系,探讨发生低白蛋白血症的
目的 探讨肺炎链球菌所致的小儿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我院2007年1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12例肺炎链球菌所致的化脓性脑膜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例均为青霉素耐药肺炎链球菌,年龄2个月~9岁9个月,其中5岁以下占75% (9/12),2岁以下41.6%(5/12),临床表现均有发热,并伴有神经系统受累症状.12例患儿均有合并症,9例合并脓毒症(75%),8例合并肺炎
目的 分析哮喘患儿自身特应性疾病与父母哮喘、特应性疾病(过敏性鼻炎、湿疹)之间的关系.方法 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小儿呼吸门诊及住院哮喘患儿685例,采用自拟问卷方式调查患儿性别、年龄、自身特应性疾病史,父母哮喘史、特应性疾病史.结果 父母哮喘史阳性与父母哮喘史阴性的患儿相比,过敏性鼻炎(84,27%vs 47.63%)、湿疹(76.38% vs 32.95%)、湿
目的 测定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肺表面活性蛋白A (surfactant protein A,SP-A)浓度,探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SP-A在病情严重程度判断方面的临床意义.方法 2011年9月至12月于新乡市中心医院儿科住院治疗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62例,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3个亚组,并以15例健康体检儿童为对照组,采用ELISA方法测定其血清SP-A浓度,应用SPSS 14.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结
目的 分析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与儿童再发性腹痛(recurrent abdominal pain,RAP)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本院儿科门诊符合RAP诊断的患儿168例,以同期因外伤疾病住院的患儿72例作为对照组.采用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Hp感染情况,并对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Hp感染阳性率的组间比较,RAP组治疗
目的 研究回盲部系带与小儿原发性肠套叠病因间的关系,探讨肠套叠的发病原因.方法 对2009年至2012年我科收治的22例因空气灌肠失败需手术治疗的原发性肠套叠患儿及同期收治的22例急性阑尾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原发性肠套叠患儿中,19例存在回盲部系带(86.36%,19/22).急性阑尾炎患儿仪2例发现回盲部系带(9.09%,2/22).与急性阑尾炎患儿比较,原发性肠套叠患儿回盲部系带发
患儿,男,4岁,因"发热、咳嗽、喘息4d,加重伴呼吸困难1d"入院.入院前4d发热,热型不规则,伴咳嗽及喘息,有黄色黏痰,当地医院给予静点头孢吡肟2d,症状好转;入院前1d咳嗽及喘息加重,不能平卧,呼吸急促,大汗淋漓,当地医院治疗病情无好转,急诊入院.病程中精神状态欠佳,哭闹明显,易激惹,伴有腹痛.既往:喘息发作4次,未行系统治疗.入院查体:一般状态差,呼吸急促,鼻翼扇动,口周略发绀,三凹征阳性,
期刊
目的 探讨5岁以下儿童侵袭性肺炎链球菌病的临床特点并对耐药性进行分析.方法 对2009年至2010年入住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5岁以下确诊为侵袭性肺炎链球菌病患儿的临床特点、药敏结果及抗生素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5例侵袭性肺炎链球菌病好发于4 ~6月份;2岁以内30例(66.7%);菌血症32例(71.1%),化脓性脑膜脑炎9例(20.0%),脓胸23例(51.1%),伴有坏死性肺炎1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