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情境对体验型消费参与兴趣的影响研究

来源 :南开管理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lyang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相比物质型消费,体验型消费能带给消费者更高的幸福感,主要原因在于体验型消费的社会化本质有利于分享和社会交往。然而,忙碌的高压生活和社交网络的迅速发展使得现实的社交联结受到制约,此时独自参与的体验型消费就不再表现出显著的享乐优势。本文进一步聚焦公开—享乐性的体验型消费,通过两个实验设计探究社交情境(独自vs.结伴)对消费者参与兴趣和预期享受程度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社交情境影响消费者的参与兴趣和预期享受程度,社交领域下的状态自尊在其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同时,社交情境对参与兴趣和预期享受程度的影响受到消费者自我
其他文献
近年来,国际法史的研究开始逐渐摆脱欧洲中心主义,重视非欧洲地区在国际法发展中的作用。这些研究成果强调,以南美洲国家为代表的边缘国家在19世纪末参与到国际法讨论之中,为本国在国际舞台上争取平等地位。在同一时期,中国的外交官和国际法学人也充分参与到国际法世界之中,以国际法为武器,维护国家利益。当时中国面临的国际法问题之核心是废除不平等条约。因此,中国在20世纪早期对国际法理论和概念,特别是生存权和情势变更等,积极进行引入、转译和重新解释,以期为废除不平等条约提供国际法依据。20世纪早期中国修订不平等条约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