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锡祥:战斗一生的“背影英雄”

来源 :科学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geyongb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差点当火车司机的院士


  张锡祥打趣地说,自己是“没喝过洋墨水的土院士”。他说,在中国工程院院士名录中,自己是少有的没有任何国外高校进修学习经历的,“我是我们中国土生土长,自己培养出来的人。”
  这一切与张锡祥的个人成长经历有关。
  1933年,张锡祥出生于山西省文水县。抗日战争时期,文水县“城里是日本人成立的日伪政府,农村是八路军成立的抗日人民民主政府”。在日伪政府时代,张锡祥生活的地方资源非常匮乏,甚至连火柴都会被禁用,百姓自己种棉花,自己织布,自己染布做衣,教育水平也很低。老师、学生们也都要一边种地一边学习。直到1949年7月,母亲让一个北京的亲戚带张锡祥去北京做工,他才离开了家乡文水县。
  张锡祥记得很清楚,从山西到北京,那是他第一次坐火车,“这么一个庞然大物,竟然可以被一个人‘驯服’,那时我对火车司机产生了崇拜,萌发出要当火车司机的念头。”到北京后,亲戚见张锡祥喜欢读书,就拿报纸上北京学校的招生启事让他去试试,结果他一考就中,成为了一名中学生。
张锡祥

  入读仅一个月后,作为学生方阵的一员,张锡祥亲自参与和见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在开国大典的前一天,老师给我们班上每个同学一支小红旗,上面有五颗星星,我们都不认识这是什么旗子,老师告诉我们,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当时我们虽然不懂这意味着什么,但是内心知道这是好事,我们特别激动。”
  1951年7月毕业后,张锡祥没有忘记自己内心的“火车司机梦”,本来他准备去考火车司机,结果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我家只剩下我的母亲,她没有劳动力,我瞒住了她,偷偷报名准备去保家卫国。”
  报名后,张锡祥因为文化知识水平较高,统一考试成绩优异,他被分配到位于张家口的中央军委工程学校(后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工程学院,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在当时艰苦的物质条件下,张锡祥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发展史上开先河的一代——他所就读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工程学院工程系雷达班,是我国第一个正式以培养雷达技术人才为目标的雷达专业,师从我国雷达工程专业的主要创始人、教育家毕德显。

战斗在看不见的战线上


  在现代战争中,雷达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导弹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电子信号本身无影无踪,雷达电子对抗又被称为“看不见的战线”。张锡祥的一生,就是奋斗在这条看不见的战线上,为我国在军事战场上贡献了一件又一件铠甲。
  在20世纪60年代越南战争中,美军使用了世界上首个反辐射导弹——“百舌鸟空地反辐射导弹”对我方进行攻击,给我方战场上带来威胁。
  1965年的一天,张锡祥临危受命。“我接到了紧急任务,要求立刻攻克‘百舌鸟’。”军令如山,接到任务后,张锡祥与工作组的同事们投入紧张的研发当中。在有限时间内,张锡祥主持设计、研制出了“反百舌鸟导弹”雷达附加器。
  “那段时间可以说走路在想,吃饭在想,连睡觉脑子也没有停息。”张锡祥回忆起那段峥嵘岁月,一切似乎历历在目。不到一个月,张锡祥就已经确定了对抗思路;不到三个月,“反百舌鸟导弹”雷达附加器的样机就已完成并投入了模拟仿真试验;不到五个月,这项研发就被派上了战场,并发挥了巨大作用。

“学习的主导思想就是为了国家利益”


  与张锡祥取得的巨大成就和贡献相比起来,他的毕生心血却只能凝结成“背影”二字。
  由于张锡祥和他所在单位背负着保家卫国的重要使命,他的很多科研成就也关系着国家机密。张锡祥不能带着自己的研究成果去参加研讨会,不能将自己耗尽心血所著的论文拿去发表,只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军事发展史上留下一个“背影”。
  “会觉得遗憾或者委屈吗?”有人问张锡祥。
  他笑了笑说自己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从踏入这个领域,我们学习的主导思想就是为了国家利益。”张锡祥说,与国家强大、百姓安康比起来,个人的名利算不了什么,“再说,评上院士已经是巨大的荣誉了,其他物质和名利,真的不重要了。”
  在张锡祥眼里,“两弹一星精神”是可以存在于各行各业的,“最重要的是不去计较个人名誉,埋头钻研,大家朝着一个目标共同努力奋进,希望新一代的科學家继续保持这种钻研精神,将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
  回首百年党史,在共和国愈发强大的道路上,正是这些坚毅的“背影们”在替我们负重前行。
其他文献
目前,河南暴雨灾后重建正紧张进行,生产生活秩序正逐步恢复。“大灾之后防大疫”,除了相关部门要做好传染病疫情监测、病媒生物监测以及环境等方面的安全监测外,公众也应做好生活防疫。  洪涝灾害发生后,公众在卫生防疫方面应该注意哪些问题?中国疾控中心环境所消毒中心主任沈瑾、河南省疾控中心消毒与媒介生物控制研究所副主任医师张玉勤和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副主任医师尤爱国一一为你解答。问一:洪水
胡仁超掌握专业技术  胡仁超从小在父母的牛场长大,这样的成长经历让他对养牛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催生了在农村创业的梦想。2010年,胡仁超考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学专业,开始了他的“牛人生涯”。  迈入大学校门的第一天,胡仁超怀着憧憬的心情,把校园走了个遍。体育场围墙上镌刻着的“诚朴勇毅”四字校训,是“西农人”为人处世的脊梁,更成为胡仁超此后生活及工作的作风。胡仁超把这四个字牢记在心,并以此勉励自
目的:探究两术式联合治疗急性胆囊炎(AC)对术后胃肠功能及应激反应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AC患者资料,以手术方案的差异为分组标准分为LC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45例和PTGD+LC组(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51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和住院时间、胃肠功能、应激反应指标、炎症和免疫指标、并发症差异。结果:PTGD+LC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长于LC组(P<0.05),术中出血量少于LC组(P<0.05),两组患者术中中转开腹率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