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让考古发声

来源 :科学24小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y869830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代考古学在创建之初就被赋予了学科交叉融合的特色。被誉为“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的考古学的两大基本理论和方法——地层学和类型学,前者源于自然科学,后者源于人文社会科学。可以说,科技与人文生来就镌刻在考古学的基因之中,也是其发展过程中最有力的生长点。
  考古学的每一次革命性变化,几乎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成功应用。今天,考古学已经逐渐成为一门以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为目的、广泛采用自然科学相关学科的研究方法和技术的学科。时代的不断发展使得科学技术日益深入考古学,由此产生出許多交叉学科和分支学科,其中科技考古最为引人注目。科技考古的出现,给考古学注入了新的血液,促进了考古学的繁荣和发展。它不仅帮助我们深化了许多已有的传统认知,更带领我们进入了许多传统考古学研究不曾涉足的领域,探寻新知。
  科技考古推动了传统考古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和科学化。在遗址的调查、勘探与发掘过程中,科技解放了人力,提升了工作效率,留下了更为系统科学的记录。在遗迹和遗物的整理、鉴定、测试和分析过程中,科技带来了开启考古学问题之门的钥匙以及深入微观研究领域的放大镜,帮助我们从时间遗落的碎片中读取出更多的信息,一步步不断接近历史的原貌。自然环境如何运动与演变,人类如何诞生与迁徙,物种如何起源与传播,等等,面对这一系列的问题,唯有借助科技的力量才能让浩如烟海的遗迹和遗物发声,述说它们的故事。
  科技考古同样助力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社会发展。遗址博物馆和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离不开科技考古的参与。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也离不开科技考古的支撑。想让文物活起来,更需要科技考古提供阐释基础和催化剂。例如VR(虚拟现实)技术,便在故宫数字化建设中占有重要一席。“全景故宫”等项目可以帮助游客实现360°沉浸式体验,让故宫从文字和图片中重新焕发光彩。
  VR技术不仅在考古研究和展示过程中大放异彩,而且也为党史学习教育带来新的模式。戴上VR眼镜,可以“亲历”革命先辈们的伟大时刻,体验那激情燃烧的岁月。时空的限制被打破,英雄人物一个个向我们走来,讲述着荆棘之路上的峥嵘岁月,红色的传奇故事愈发鲜活。那些革命年代留下来的文物,也因为这些故事的演绎绽放时代的光芒。革命历史并不古远,但同样需要我们传承直至恒久,让其成为过去历史的见证和赠予未来的财产。
  科技考古深深改变了中国考古学的面貌,使其具有了更为严谨的科学内质和更为开阔的国际视野,并不断在国际学术舞台上传播东方之声。这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还在继续,考古学将在科技的推动下,朝着追寻人类历史、讲述文明故事的目标与使命奋进。
其他文献
淮河中游地区卫所自明代以来契合人文地理环境,中都城墙主体及卫所营建分布区位彰显明文化设计理念特征。清初,明中都故城及八卫一所框架形态依旧,以凤阳府城为中心,卫所呈点线面地理布局形态结构。皖北卫所历经顺治朝以来并卫,除颍川卫和颍上守御千户所归并于州县,包括八卫一所在内,各卫所都以卫并卫形式完成。长淮卫微观地理空间的变迁,卫城防洪、漕运,卫地和水利兴修皆与时政及沿河环境背景相关联。清初卫所是具有政区军事性质的地理单位,至乾隆十五年之后,淮河中游卫所已演变成以长淮卫为中心的漕运组织地理建制单位。
数据已成为企业创新发展的新引擎和新动力,但中小制造企业如何挖掘数据价值并提升创新绩效,仍缺乏行之有效的方法。鉴于此,本文选取8家典型中小制造企业,基于扎根理论进行多案例剖析,从数据驱动视角揭示中小制造企业提升创新绩效的过程机理。研究发现:数据驱动中小制造企业提升创新绩效可从非研发技术创新、供应链协同创新、数据化流程创新、精准营销创新、用户参与产品创新和敏捷组织创新6个方面入手;通过数据驱动转型,中小制造企业得以提高创新能力、激活创新活力。根据数据驱动转型带来企业变革的强度和深度,将上述路径归为渐进式提升路
我们很早就知道,地球是具有圈层结构的。如果把地层比作蛋糕,那么我们可以更为清晰地理解它(们)的结构。  a.蛋糕是一层一层摞起来的;  b.每一层的味道也许不同;  c.每一层含有不同的水果,比如葡萄、樱桃、草莓。  这样的蛋糕,除了可以食用之外,还透露出许多有趣的信息。比如,蛋糕的底层会先被放置上去,依次再摞上一层层的蛋糕或奶油;通过品尝蛋糕的酸甜,可以推知糕点师是不是加了过多的水果或果酱。另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