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损检测技术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应用

来源 :科学与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mgle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进行建筑工程施工时,钢筋混凝土检测属于保障工程项目质量的关键内容。无损检测主要利用光、声之类的特殊条件来检测钢筋混凝土的性能。和其他措施比较,采用无损检测技术能在无需破坏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基础上检测钢筋混凝土的性能。并且无损检测技术装置非常简便,投入较低。本文针对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无损检测技术应用展开分析。
  关键词:无损检测技术;钢筋混凝土检测
  0前言
  无损检测技术以其快速、适应性强、不破坏结构自身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混凝土结构的鉴定检测。混凝土是目前用量最大的建筑材料,但也有着致命的缺点——裂缝。而自愈混凝土,是指可自行修补裂缝的实验性混凝土,它包含有可生产石灰石的细菌,通过作用于结构的腐蚀性雨水加以激活。这种新材料有可能会提高混凝土的使用寿命,其结果是节约相当大的成本。研究其愈合能力可采用混凝土无损检测技术,在不破坏混凝土构件、不影响结构构件受力性能或者使用性能的前提下,直接在结构构件上通过测定相应参量,推定混凝土强度、均匀性、连续性等一系列性能的检测,为其愈合能力提供数据依据。
  1实验
  1.1实验仪器
  1.2实验步骤
  1.2.1.测区的布置
  测区均匀地布置在构件上,每个构件上的测区数不少于10个。对长度小于或等于2m的构件,其测区数量可适当减少,但不应少于3个。测区布置在构件浇灌方向的侧面。测区均匀分布,相邻两测区的间距不宜大于2m。测区避开钢筋密集区和预埋件。测区尺寸为200×200mm。测试面应清洁、干燥、平整。测区应注明编号,并记录测区的位置和外观质量情况。应先进行回弹测试,后进行超声测试。非同一测区的回弹值及超声声速值,在计算混凝土强度时不得混用。
  1.2.2.测点的布置
  在所选的测区的两个相对面各布置8个测点。所布置的测点应均匀地分布在测区上。各测点的间距不小于30mm;测点距外边缘或外露的钢筋、铁件的距离不小于50mm,且同一测点只允许弹击一次。
  1.2.3.回弹值测定
  进行16个测点的回弹测定,剔除3个最大值和3个最小值;取余下的10个值的平均值作为R(如果有顶面、底面及角度的修正仪器会自动完成)
  1.2.4.超声声速测定
  在回弹值测区的相对两个测试面各布置3个点进行声速的测定。取3个声速值的平均值作为最后的声速值。
  1.2.5.裂缝检测
  混凝土构件裂缝的检测,首先要根据裂缝在结构中的部位及走向,对裂缝产生的原因进行判断与分析;其次对裂缝的形状及几何尺寸应进行测量。
  对于结构混凝土开裂深度小于或等于500mm的裂缝,可用平测法或斜测法进行检测。平测法适用于结构的裂缝部位只有一个可测表面的情况。将仪器的发射换能器(简称T换能器)和接收换能器(简称R换能器)对称布置在裂缝两侧,其距离为L,超声波传播所需时间为t1。再将换能器以相同距离L平置在完好的混凝土表面,测得传播时间为t2,则裂缝的深度d。
  1.2.7.实验数据的处理
  2实验数据
  3试验结果及分析
  3.1.通过上述的试验研究,我们观察到被检测的钢筋混凝土结果如下:
  测区一的声时较小平均波速为3.81km/s,修正后波速为3.81km/s,平均回弹30.1,修正后回弹30.1,换算强度为15.8MPa,波幅为93.87-101.10dB;测区二的声时较大,平均波速为3.50km/s,修正后波速为3.50km/s,平均回弹31.1,修正后回弹31.1,换算强度为14.9MPa,波幅为94.47-102.16dB;测区三的声时最大,平均波速为2.81km/s,修正后波速为2.81km/s,平均回弹31.7,修正后回弹31.7,换算强度为11.2MPa,波幅为95.07-107.92dB。
  3.2.通过测缝数据得该裂缝深度37.2mm。
  3.3.通过上述的试验研究,我们观察到混凝土强度结果如下:
  构件的强度推定值为11.2MPa,强度平均值为14.0MPa,强度标准差为2.44MPa,强度最小值为11.2MPa。
  4结论
  上述试验数据结果表明,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钢筋混凝土强度,在结构或构件混凝土的同一测区分别测出超声声时和回弹值,再利用已建立的测强公式,推算该测区混凝土强度。无损检测技术以其快速、适应性强、不破坏结构自身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混凝土结构的鉴定检测。混凝土的愈合能力采用混凝土无损检测技术,会有效提高混凝土的使用寿命,节约相当大的成本。
  参考文献
  [1]刘明,土木工程结构试验与检测
  [2]王桥平,吴盛鑫.无损检测技术在锈性混凝土结构中的运用分析[J]混凝土,2016(6):23-25.
  [3]张维琪,混凝土外加剂对混凝土性能影响分析
  [4]项凭.无损检测技术在混凝土强度检测中的运用探讨[I.福建建设科技,2017(1):12-13,15.
  基金項目
  辽宁科技大学2021年校级创新创业项目,项目名称:无损检测技术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应用。
  作者简介
  李勇(2000.02-),男,汉族,辽宁大连,研究方向:土木工程专业。
  通讯作者
  张彤,1968.06-),女,汉族,辽宁省鞍山市人,硕士,高级工程师,单位:辽宁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研究方向:从事土木工程材料、土木工程结构试验与检测等。
其他文献
摘要:为更好将感性工学应用于产品前期设计调查之中,对产品设计中的感性因素进行衡量。现基于老年助行产品进行感性词汇收集,通过意向认知实验与头脑风暴实验对老年助行产品的情感化因素进行前期的设计调研。对产品的前期设计的感性因素调研进行了优化。方便产品设计中感性因素的衡量和判断,提高设计效率。  关键词:感性工学;老年助行产品;产品前期设计  一、背景概述  自长町三生教授提出感性工学一词以来,这几十年间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平面媒体的传播路径也发生了变化。在自媒体时代需要对平面媒体传播进行改革,创新传播理念,对传播人员采用更加现代化的管理。在进行传播理念改革时,需要明确客户需求变化,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升高品质平面媒体传播力度。本文针对自媒体背景下的大数据分析进行介绍,探讨如何提升高品质平面媒体传播力度。  关键词:新媒体;高品质;平面媒体;传播力度  一、新媒体下提升高品质平面
期刊
摘要:近几年来,互联网行业发展迅速,人们的生活也越来越方便,其中,大数据就是高速发展的社会的时代产物;人工智能的出现也给人类生活带来了改变。本文通过问题的提出,研究方法,问题的解决以及研究价值四个方面论述了答疑机器人在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  关键词: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人、辅导答疑  1背景  近几年来,互联网行业发展风起云涌,而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物联网以及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使人们之间的交
期刊
摘要:与传统媒体相比,如今新媒体展现出了不同的工作特点,为了可以适应新媒体的工作特点,需要对现在的人才进行培养,使得对数字媒体编辑有兴趣的人才,可以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本文主要研究数字媒体编辑工作特点及如何培养相关人才的研究方法,希望对相关工作人员有所帮助。  关键词:数字媒体;工作特点;人才培养  引言  为了推动新媒体编辑的主力军,培养专业有才华的数字媒体编辑工作人员,应该大力加强数字媒体的学
期刊
摘要:新时代网络空间道德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紧迫的任务,是在建设网络强国和营造良好社会道德风尚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当前,我国网络空间道德建设处于关键阶段,各项政策措施、道德评价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网络空间道德建设依然任重道远。因此,要关注当前我国网络空间的现实情况和主要问题,做到对症下药。  关键词:新时代;网络空间;道德建设  一、新时代网络空间道德建设的必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以
期刊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我国的民航客流量也在不断增加,随之而来的是航线不断增多。对于民航的空中交通管理所需要涉及的内容十分多,因此民航的空中交通工作人员必须根据实际的情况开展实施管理工作,以此来帮助民航企业提升安全指标。民航企业通过按照空中交通的相关管理规定执行工作,可以确保空中交通管理的质量,从而有效推动我国民航企业空中交通方面的发展。本文主要分析了民航空中交通管制差错的
期刊
摘要:随着现代信息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创新,人们的生活已经逐步进入了智能化的阶段。特别是近年来,以科技创新为主导的智慧城市一体化不断推进,通过互联网大数据项目的建设与整合,完善城市基础建设,使其信息化,并优化城市的发展环境,给城市发展带来无限的机遇,但部分智慧城市建设只是进行到规划和建设阶段,在实际运营与管理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缺乏发展的可持续性,本文将根据实际问题给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智慧城
期刊
摘要:随着新时代各项科技的不断创新,以及现代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发展,现阶段所存在的传统教学模式已难以满足《环境规划与管理》这一教学课程对于创新性、實践性的培养需求,因此可参考CDIO教育模式所涵盖的工程理念,构建出符合现状的环境工程类人才的教育培养体系。文章首先论述本课程的教育背景,并分析基于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然后结合课程教材内容提出可与教材配套的可应用虚拟仿真
期刊
摘要:反叛、前卫的现代主义:十九世纪后期,西门子带着他的发电机开启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大门从此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现代化工业的发展和城市化的兴起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冷漠,自由、平等、人道的观念逐步被践踏,而现代主义思潮应运而生。而对于建筑来说,在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下现代主义建筑思想开始形成并于二十世纪中叶在西方建筑界居于主导地位。现代主义建筑师们主张摆脱传统建筑形式的
期刊
摘要:数字科技发展引致人的数字属性在改造与重塑法律权利的同时还改造与重塑着人权。在数字社会中“无数据,不人权”,从而提炼出的能够反映数字社会人权内容的概念是“数字人权”。数字人权的内容应该包括互联网接入权、数据控制权数据处理权等内容。这些内容的实现需要数字人权理念的普及和数字人权的法律化,前者要求认同人格的数字化,后者则要求围绕数据保护制定“一般数据保护法”。  关键词:人权:数据;数字人权  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