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5月25日,网络上出现一段北京海淀区某艺术职业学校学生上课期间挑衅、辱骂地理老教师的视频。从这段近5分钟的视频上可以看到,整个课堂纪律一片混乱,学生随意游走、嬉笑、打闹,甚至肆意用各种手段挑衅、侮辱老师,并以此取乐。
三个小时,该视频访问量就超过了5000人次,对老师的同情和对这些学生的愤怒迅速在网络上蔓延。有些网友通过各种途径查询到学生姓名、家庭住址和电话并公布在网络上,进行声讨、咒骂,甚至威胁:有些网友自发聚集到学校门口,要求学校出面严惩当事学生,并向老师公开道歉。
而更多的国外网友则纷纷表现出不解和惊讶,一个法国网友留言道:
“偶然间从互联网上看到这个视频,我非常惊讶。因为我一直党得中国有悠久的文化历史,是个讲儒家文化,尊师重道的国家。这个视频中的几个人让我感到震惊和害怕。”
的确,中国人几千年来的传统道德观念中,“尊重”的地位本无可替代。是不是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风起云涌的经济浪潮,或者对个性张扬的过分渲染和凸显,让“尊重”已经变得不那么举足轻重?那么,也许是时候让它再次成为一个发人深省的思考题,走进我们的视线,走进我们的心——
尊重,距离才能产生没?
“近之则不逊”,是中国的一句老话,是不是靠的太近,真的就会影响尊重的生根发芽?或者说,对于亲密无间的双方来说,“尊重”反而显得碍手碍脚?
父母、老师,在生活中与孩子相处时间最长,也是与孩子们关系最亲密的成年人,“尊重”在这样的亲密中真的无关紧要吗?
因为那是你的选择
每一次到法国里昂,我都要去看看中央大学餐厅墙上的那块铭牌,那上面刻着历年来去世的原在校大学生的名字。我的朋友埃荷瓦的名字也刻在上面。埃荷瓦课余爱好高山滑雪,他希望有朝一日代表法国出征冬季奥运会。1994年寒假,埃荷瓦去阿尔卑斯山滑雪,永远留在了600多米深的峡谷里。整个里昂中央大学都为此沉浸在悲痛之中。几天后,埃荷瓦的父母从巴黎赶来整理儿子的遗物,我前去帮忙。在与这对夫妇交谈中。埃荷瓦的母亲告诉我,作为父母,他们曾多次告诫儿子,高山滑雪是一项颇具危险性的运动,但从来没有去阻止过他,因为都是他的选择。
我的房东玛丽雍夫妇的儿子史蒂凡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高中毕业那年,痴迷于种花弄草的他提出不再继续上学,而是要去里昂最大的公园当花匠。玛丽雍夫妇跟儿子谈话,告诉他当个园林工人收人不会太高,可能一辈子都买不起好房好车,但是如果儿子愿意,做父母的将尊重儿子的选择。史蒂凡如愿以偿当了花匠。现在,玛丽雍夫妇与朋友见面时,常会以骄傲的口气发问:“嘿,最近有没有去过金头公园呀?中心广场的那个大花坛就是我儿子设计的。”(成鑫)
尊重孩子的选择,是父母之爱的最佳表现。赞成 反对
没出息
昨天,是我18岁的生日,也是我第一次在校广播站播音。本来,是很开心的一天,可是晚上回到家里,一切都变了。
一到家就跟爸爸说我做完作业后要出去理发,爸爸没说什么,他一向都是这样,对我爱理不理的,然后就和妈妈出去了。我按原计划做完作业去理发。回到家。爸妈已经回来了,爸爸冲过来就给了我一顿好打,嘴里还骂着:“趁我不在你就出门逛,整天就知道鬼混……”他看见我桌上放的作业本,拿过来就撕碎了。
在我的记忆中,我爸爸就是这样,总是乱发脾气,而且没有理由。他似乎从来就没有尊重过我。记得有一次家里来了客人,他叫我去买酒,我问他要钱,他当着客人面就随手给了我一记耳光。在他面前,我是一个没有自尊的人。
我觉得心酸极了,没洗脸刷牙就上床睡觉了。可还是听见他在说:“整天不务正业,去搞什么广播……”我的理想就是当广播电台或电视台的节目主持人。听到父亲把自己喜欢的事业说得这样一钱不值,我真的受不了了,因为你是我爸爸,就可以随意侮辱我吗?如果你不爱我,为什么要生我?生下了我为什么总是不尊重我?(哭泣的洋葱)
孩子不是宠物,更不是出气筒,尊重也许比养育更重要。 赞成 反对
最大的不同
朋友的孩子跟随做访问学者的父母到台湾读了半年书。临回美国时,大家为他们饯行,我问这个孩子:“你觉得台湾的学校和美国的最大的不同在哪儿?”
他想了一下,说:“尊重。”我很惊讶,因为以为他会说是“科目”,忙问他为什么。
他说,台湾小朋友不尊重隐私,要借东西不问过他就直接拿,有时还在他抽屉里翻。老师也不尊重学生,常常检查学生的书包。还会在课堂上骂人,这是他最不喜欢的,让他觉得很丢脸。即使骂的不是他,也让他很不舒服。
他的话让我想起看过的一位美国老师的教学日志,当孩子们在课堂上讲话时,他从来不大声骂他们,而是和他们约好,当他在黑板上写出Quiet(安静)时,学生们就静下来。他总是故意慢慢地写这五个字母,让孩子们把没说完的话抓紧时间说完,经过这几秒钟的缓冲,班上真的变安静了。(小铭的分享)
师生之间的相互尊重,才能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赞成 反对
笑不出来
刚做老师那天,我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做个和蔼可亲的好老师,和每个孩子做好朋友。让他们都喜欢我,而不是怕我。
而和我搭班的数学老师严老师是名副其实的“严”,有时候展会或课间,他会忽然冲进我们班,因为学生没有做作业,或是考试不理想,狠狠地呵斥他们,站在一边的我都有些怕怕的。可因为他是资深老师,我当然不便表示什么,只能在他的背后,对着吓得泪水涟涟的孩子微笑着,希望他们不要那么难过。
我觉得孩子们很喜欢我,下课了还围在我周围和我聊各种各样的话题,秋游时为了把我拉进他们的小组,他们甚至进行了好几轮的擂台赛,来决出优胜者。
那天,隔壁班在上公开课,校长三令五申要求保持安静。教导主任却黑着脸来找我,说我们班下了体育课回到班里,所有人都在扯着嗓子大叫大笑。怎么回事?我早就和他们说过的呀。我急忙冲到班里“救火”,可是我一个人的嗓子
太渺小了,第一次,我在我的学生面前觉得无助。忽然,他们都安静了,我回过头,原来是严老师站在教室门口。
孩子们吓得畏畏缩缩的,坐在座位上一动不动,可这一次,我却无法微笑了。(新手张)
与学生打成一片,就会伤害老师的威严,影响学生对老师的尊重吗? 赞成 反对
罚抄事件
我很喜欢我们班主任,但是有一点不太让我满意,因为他太严格了。如果我们写了错别字,他就会罚我们抄写50遍。我觉得这很不尊重我们,就直言不讳地向他提出来了。但是班主任坚持说,这样做是为了让你们高考时写作文不写错别字啊。想想看,一个错字就要被扣一分呢,多可惜啊。他还补充了一句,你们也可以监督我,如果我写错一个字,我也 并恢复平静,——巴贝拉
今后如果看到像你一样的孩子,我会对他伸出双手,给予他勇气和力量,把他的人生变得更好。——走卫
希望你知道我并没有太生你的气,不憎恨你,你没有得到任何帮助和安慰,对此我感到非常心痛,所有的爱都包含在这里,——劳拉
他也是我们学校的学生,一共有33名学生死亡,应谊公平地为所有人的死亡衰悼,——克里斯·车巴克
正如网上的评论所说,在仇恨扭曲之处播种宽恕,尊重每一个生命,这就是美国人对此次事件做出的最令人感佩的举动。(南方)
每一个生命都值得尊重,沾染了罪孽和过错的也不例外。 赞成 反对
罢演的理由
1998年6月6日晚,著名的钢琴演奏家孔祥东在广东省汕头市举办个人音乐会。演出之前,节目主持人再三强调,场内观众不要随意走动,关掉BP机、移动电话。然而,演出的过程中,这种令人遗憾的场面却屡屡发生:场内观众随意走动,BP机、移动电话响声不绝,致使孔祥东情绪大受干扰。在演奏舒曼作品时这种情况愈演愈烈,孔祥东只好停止演奏,静等剧场安静。然而,观众误以为孔祥东是在渴望掌声,便报以雷鸣般的掌声。这令孔祥东啼笑皆非。
演出结束后,孔祥东说:有个BP机至少响了8次,观众在第一排来回走动,所以他只得以停奏抗议。(流月)
失礼的行为R好以不尊重来反击。 赞成 反对
以牙还牙
我虽然是个女教师,平时很少说粗话,但是,一向认为对付特顽皮特捣蛋的学生就不值得多费口舌,都是用粗暴的方法制服的。
一学生赌博成性,常常在课外和不是我的课堂赌。一次下课我回到办公室,发现他被英语老师请到办公室了,还在和英语老师顶嘴。我当即火大,气冲冲地说了句:不想念书就滚回去,天天赌博像样吗?那是课堂呀!
他说:我交了钱,凭什么不能念书?
我说:你交了多少钱?
他愣了一下,说:650元。
我当即掏出700元,摔向他,这是700,立即让你父亲带走你。明年的650,我也替你交了,你不用再来学校!
他懵了,当即改变态度……后来在他的再三请求下,我同意给他机会。从此以后,课堂上,学校里,这学生再也不赌博了。
我一直坚持不体罚学生,但是也不能放弃惩罚学生的权利,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天涯教师版网友枚老师)
粗暴,对付不值得尊重的学生的利器。
赞成 复对
让我扮大树吧
学校举办艺术节,我挑了一些模样周正、身材匀称的学生准备排节目。一个孩子跑来找我,“老师,我为什么不可以演节目?”“你?”我望着他极瘦且高的身材一时答不上,我总不能说“一丛鲜花中不能夹棵光杆树”来刺伤他的自尊心吧。谁知他说:“老师,我也想上台表演。我高,让我扮大树吧。”于是,我们的节目变成了《快乐的大森林》:高个子扮树,矮个子扮草,漂亮的扮鲜花,胖胖的扮狗熊……总之每个人根据自己的特点选角色,哪怕只是扮个站着不动不说话的道具他们都那样开心,积极地编情节,一次次排练,又做导演又做演员。最后,全校的节目只有我班全员参与,连有个班的大合唱都没有我们人齐。结果,我们班得了第一,我也在同事中得了个“森林之王”的美称。(广东省佛山市南海桂城街道花苑小学 肖琴)
哪朵花花不渴望春风的吹拂?哪棵小草不期盼雨露的滋润?尊重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需求,没什么值不值得。 赞成 反对
尊重,是一种修养,一种品格,一种对他人人格与价值的充分肯定,对其他生命个体不卑不亢、不仰不俯的平等相待。
今天的思考题欢迎你的参与,但并没有提供标准答案,或者说,那份答案只有你自己可以找到,并在你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呈现。
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认真地思索了这些由“海艺事件”引发的问题,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真诚地觉得这样的思索对自己有所裨益,我们就有理由相信,“海艺”的噩梦绝不会卷土重来。
三个小时,该视频访问量就超过了5000人次,对老师的同情和对这些学生的愤怒迅速在网络上蔓延。有些网友通过各种途径查询到学生姓名、家庭住址和电话并公布在网络上,进行声讨、咒骂,甚至威胁:有些网友自发聚集到学校门口,要求学校出面严惩当事学生,并向老师公开道歉。
而更多的国外网友则纷纷表现出不解和惊讶,一个法国网友留言道:
“偶然间从互联网上看到这个视频,我非常惊讶。因为我一直党得中国有悠久的文化历史,是个讲儒家文化,尊师重道的国家。这个视频中的几个人让我感到震惊和害怕。”
的确,中国人几千年来的传统道德观念中,“尊重”的地位本无可替代。是不是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风起云涌的经济浪潮,或者对个性张扬的过分渲染和凸显,让“尊重”已经变得不那么举足轻重?那么,也许是时候让它再次成为一个发人深省的思考题,走进我们的视线,走进我们的心——
尊重,距离才能产生没?
“近之则不逊”,是中国的一句老话,是不是靠的太近,真的就会影响尊重的生根发芽?或者说,对于亲密无间的双方来说,“尊重”反而显得碍手碍脚?
父母、老师,在生活中与孩子相处时间最长,也是与孩子们关系最亲密的成年人,“尊重”在这样的亲密中真的无关紧要吗?
因为那是你的选择
每一次到法国里昂,我都要去看看中央大学餐厅墙上的那块铭牌,那上面刻着历年来去世的原在校大学生的名字。我的朋友埃荷瓦的名字也刻在上面。埃荷瓦课余爱好高山滑雪,他希望有朝一日代表法国出征冬季奥运会。1994年寒假,埃荷瓦去阿尔卑斯山滑雪,永远留在了600多米深的峡谷里。整个里昂中央大学都为此沉浸在悲痛之中。几天后,埃荷瓦的父母从巴黎赶来整理儿子的遗物,我前去帮忙。在与这对夫妇交谈中。埃荷瓦的母亲告诉我,作为父母,他们曾多次告诫儿子,高山滑雪是一项颇具危险性的运动,但从来没有去阻止过他,因为都是他的选择。
我的房东玛丽雍夫妇的儿子史蒂凡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高中毕业那年,痴迷于种花弄草的他提出不再继续上学,而是要去里昂最大的公园当花匠。玛丽雍夫妇跟儿子谈话,告诉他当个园林工人收人不会太高,可能一辈子都买不起好房好车,但是如果儿子愿意,做父母的将尊重儿子的选择。史蒂凡如愿以偿当了花匠。现在,玛丽雍夫妇与朋友见面时,常会以骄傲的口气发问:“嘿,最近有没有去过金头公园呀?中心广场的那个大花坛就是我儿子设计的。”(成鑫)
尊重孩子的选择,是父母之爱的最佳表现。赞成 反对
没出息
昨天,是我18岁的生日,也是我第一次在校广播站播音。本来,是很开心的一天,可是晚上回到家里,一切都变了。
一到家就跟爸爸说我做完作业后要出去理发,爸爸没说什么,他一向都是这样,对我爱理不理的,然后就和妈妈出去了。我按原计划做完作业去理发。回到家。爸妈已经回来了,爸爸冲过来就给了我一顿好打,嘴里还骂着:“趁我不在你就出门逛,整天就知道鬼混……”他看见我桌上放的作业本,拿过来就撕碎了。
在我的记忆中,我爸爸就是这样,总是乱发脾气,而且没有理由。他似乎从来就没有尊重过我。记得有一次家里来了客人,他叫我去买酒,我问他要钱,他当着客人面就随手给了我一记耳光。在他面前,我是一个没有自尊的人。
我觉得心酸极了,没洗脸刷牙就上床睡觉了。可还是听见他在说:“整天不务正业,去搞什么广播……”我的理想就是当广播电台或电视台的节目主持人。听到父亲把自己喜欢的事业说得这样一钱不值,我真的受不了了,因为你是我爸爸,就可以随意侮辱我吗?如果你不爱我,为什么要生我?生下了我为什么总是不尊重我?(哭泣的洋葱)
孩子不是宠物,更不是出气筒,尊重也许比养育更重要。 赞成 反对
最大的不同
朋友的孩子跟随做访问学者的父母到台湾读了半年书。临回美国时,大家为他们饯行,我问这个孩子:“你觉得台湾的学校和美国的最大的不同在哪儿?”
他想了一下,说:“尊重。”我很惊讶,因为以为他会说是“科目”,忙问他为什么。
他说,台湾小朋友不尊重隐私,要借东西不问过他就直接拿,有时还在他抽屉里翻。老师也不尊重学生,常常检查学生的书包。还会在课堂上骂人,这是他最不喜欢的,让他觉得很丢脸。即使骂的不是他,也让他很不舒服。
他的话让我想起看过的一位美国老师的教学日志,当孩子们在课堂上讲话时,他从来不大声骂他们,而是和他们约好,当他在黑板上写出Quiet(安静)时,学生们就静下来。他总是故意慢慢地写这五个字母,让孩子们把没说完的话抓紧时间说完,经过这几秒钟的缓冲,班上真的变安静了。(小铭的分享)
师生之间的相互尊重,才能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赞成 反对
笑不出来
刚做老师那天,我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做个和蔼可亲的好老师,和每个孩子做好朋友。让他们都喜欢我,而不是怕我。
而和我搭班的数学老师严老师是名副其实的“严”,有时候展会或课间,他会忽然冲进我们班,因为学生没有做作业,或是考试不理想,狠狠地呵斥他们,站在一边的我都有些怕怕的。可因为他是资深老师,我当然不便表示什么,只能在他的背后,对着吓得泪水涟涟的孩子微笑着,希望他们不要那么难过。
我觉得孩子们很喜欢我,下课了还围在我周围和我聊各种各样的话题,秋游时为了把我拉进他们的小组,他们甚至进行了好几轮的擂台赛,来决出优胜者。
那天,隔壁班在上公开课,校长三令五申要求保持安静。教导主任却黑着脸来找我,说我们班下了体育课回到班里,所有人都在扯着嗓子大叫大笑。怎么回事?我早就和他们说过的呀。我急忙冲到班里“救火”,可是我一个人的嗓子
太渺小了,第一次,我在我的学生面前觉得无助。忽然,他们都安静了,我回过头,原来是严老师站在教室门口。
孩子们吓得畏畏缩缩的,坐在座位上一动不动,可这一次,我却无法微笑了。(新手张)
与学生打成一片,就会伤害老师的威严,影响学生对老师的尊重吗? 赞成 反对
罚抄事件
我很喜欢我们班主任,但是有一点不太让我满意,因为他太严格了。如果我们写了错别字,他就会罚我们抄写50遍。我觉得这很不尊重我们,就直言不讳地向他提出来了。但是班主任坚持说,这样做是为了让你们高考时写作文不写错别字啊。想想看,一个错字就要被扣一分呢,多可惜啊。他还补充了一句,你们也可以监督我,如果我写错一个字,我也 并恢复平静,——巴贝拉
今后如果看到像你一样的孩子,我会对他伸出双手,给予他勇气和力量,把他的人生变得更好。——走卫
希望你知道我并没有太生你的气,不憎恨你,你没有得到任何帮助和安慰,对此我感到非常心痛,所有的爱都包含在这里,——劳拉
他也是我们学校的学生,一共有33名学生死亡,应谊公平地为所有人的死亡衰悼,——克里斯·车巴克
正如网上的评论所说,在仇恨扭曲之处播种宽恕,尊重每一个生命,这就是美国人对此次事件做出的最令人感佩的举动。(南方)
每一个生命都值得尊重,沾染了罪孽和过错的也不例外。 赞成 反对
罢演的理由
1998年6月6日晚,著名的钢琴演奏家孔祥东在广东省汕头市举办个人音乐会。演出之前,节目主持人再三强调,场内观众不要随意走动,关掉BP机、移动电话。然而,演出的过程中,这种令人遗憾的场面却屡屡发生:场内观众随意走动,BP机、移动电话响声不绝,致使孔祥东情绪大受干扰。在演奏舒曼作品时这种情况愈演愈烈,孔祥东只好停止演奏,静等剧场安静。然而,观众误以为孔祥东是在渴望掌声,便报以雷鸣般的掌声。这令孔祥东啼笑皆非。
演出结束后,孔祥东说:有个BP机至少响了8次,观众在第一排来回走动,所以他只得以停奏抗议。(流月)
失礼的行为R好以不尊重来反击。 赞成 反对
以牙还牙
我虽然是个女教师,平时很少说粗话,但是,一向认为对付特顽皮特捣蛋的学生就不值得多费口舌,都是用粗暴的方法制服的。
一学生赌博成性,常常在课外和不是我的课堂赌。一次下课我回到办公室,发现他被英语老师请到办公室了,还在和英语老师顶嘴。我当即火大,气冲冲地说了句:不想念书就滚回去,天天赌博像样吗?那是课堂呀!
他说:我交了钱,凭什么不能念书?
我说:你交了多少钱?
他愣了一下,说:650元。
我当即掏出700元,摔向他,这是700,立即让你父亲带走你。明年的650,我也替你交了,你不用再来学校!
他懵了,当即改变态度……后来在他的再三请求下,我同意给他机会。从此以后,课堂上,学校里,这学生再也不赌博了。
我一直坚持不体罚学生,但是也不能放弃惩罚学生的权利,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天涯教师版网友枚老师)
粗暴,对付不值得尊重的学生的利器。
赞成 复对
让我扮大树吧
学校举办艺术节,我挑了一些模样周正、身材匀称的学生准备排节目。一个孩子跑来找我,“老师,我为什么不可以演节目?”“你?”我望着他极瘦且高的身材一时答不上,我总不能说“一丛鲜花中不能夹棵光杆树”来刺伤他的自尊心吧。谁知他说:“老师,我也想上台表演。我高,让我扮大树吧。”于是,我们的节目变成了《快乐的大森林》:高个子扮树,矮个子扮草,漂亮的扮鲜花,胖胖的扮狗熊……总之每个人根据自己的特点选角色,哪怕只是扮个站着不动不说话的道具他们都那样开心,积极地编情节,一次次排练,又做导演又做演员。最后,全校的节目只有我班全员参与,连有个班的大合唱都没有我们人齐。结果,我们班得了第一,我也在同事中得了个“森林之王”的美称。(广东省佛山市南海桂城街道花苑小学 肖琴)
哪朵花花不渴望春风的吹拂?哪棵小草不期盼雨露的滋润?尊重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需求,没什么值不值得。 赞成 反对
尊重,是一种修养,一种品格,一种对他人人格与价值的充分肯定,对其他生命个体不卑不亢、不仰不俯的平等相待。
今天的思考题欢迎你的参与,但并没有提供标准答案,或者说,那份答案只有你自己可以找到,并在你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呈现。
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认真地思索了这些由“海艺事件”引发的问题,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真诚地觉得这样的思索对自己有所裨益,我们就有理由相信,“海艺”的噩梦绝不会卷土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