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生的芽体向我渴求着生命,再也止不住的焦灼在脸上流淌,心的震撼融成一杯苦酒,浇醒麻木的我自己。”父亲一直重复着这句话,从我七岁那年起从未断过。每当说这句话时,他的眼睛总是久久地看着窗外。
七岁的我还未开化,对于父亲的话我只是好奇地听着,偷偷地读着,但一点儿也不理解。父亲让我把它背过,还不时地检查我。印象中好像有一次,我中午捉蝉回来,正高兴地数有多少只时,突然听到了父亲的声音:“把那句话再背一遍!”当时我由于兴奋过度,脑子里一片空白。父亲一怒之下放飞了我捉的蝉,我使劲地哭了好久,最后我被罚站在太阳底下一直念着那句话……
从此以后,我牢牢地记住了那句话。
十七岁那年,有一天,全家正在吃饭,最后我们喝米汤时,父亲突然放下筷子,叹息了一声,说:“丹,还记得那句话吗?” “记得。”我答道。 “我觉得现在是时候了,我要在饭桌上告诉你那句话的由来,它是我写的。”我惊讶地抬起头,看着父亲。
父亲望向窗外,慢慢地讲道:“你七岁那年,我去南方交流教学经验,由于在北方吃惯了面食,对于南方一顿一顿的大米,我真是厌倦之极,所以老是只吃几口,剩下的都倒去喂鸡。我吃不好饭,心情也差,空闲之余,便去稻田里散心。当时稻子已收割完毕,空旷的稻田里只有风吹的声音。我突然远远地看见两个黑点在慢慢移动,好像是一对母子,只见那妇女不时地弯腰从土里捧起什么,小孩不时把手放进母亲的手里。我走近时,才清楚地看见,母亲从地里撮起一堆掺有米粒的土,然后小心地用嘴吹去土,小孩则用手指细心地拈起米粒,放进母亲腰里的布袋子里。‘请问,大嫂,你捡这些米粒干什么?’我的突然出现吓了他们一跳,那位母亲微张着嘴巴无措地看着我。‘叔叔,我们买不起米,我们……捡回去熬粥。’最后小孩怯怯地看着我说道。当时的情景深深地震撼了我,回去后,我便写下了这句话。这也是为什么我每次熬粥时都只抓一把米,然后让它们一粒一粒地滑进碗里,接着再淘的原因。让你记着那句话,只是想让:你懂得节约,学会节约。”
那一次,我无言地喝完米汤,最后碗里剩下的米粒,我也是用筷子一粒一粒地夹起,放进嘴里。那一天,我也才真正读懂了父亲对米粒的“情有独钟”,为什么他总是把饭吃得一粒不剩;为什么他从不舍得倒掉剩饭;为什么他总是会刮下粘在饭盆边的米粒放进嘴里;为什么他总是把菜吃得一点不剩,甚至是盘子里剩余的油水,他也会用馒头擦得一干二净……
至今,我们家都一直保留着一条家规:吃饭不准剩,哪怕几粒米也不允许。当然,那句话也坚决不允许被忘掉:初生的芽体向我渴求着生命……
七岁的我还未开化,对于父亲的话我只是好奇地听着,偷偷地读着,但一点儿也不理解。父亲让我把它背过,还不时地检查我。印象中好像有一次,我中午捉蝉回来,正高兴地数有多少只时,突然听到了父亲的声音:“把那句话再背一遍!”当时我由于兴奋过度,脑子里一片空白。父亲一怒之下放飞了我捉的蝉,我使劲地哭了好久,最后我被罚站在太阳底下一直念着那句话……
从此以后,我牢牢地记住了那句话。
十七岁那年,有一天,全家正在吃饭,最后我们喝米汤时,父亲突然放下筷子,叹息了一声,说:“丹,还记得那句话吗?” “记得。”我答道。 “我觉得现在是时候了,我要在饭桌上告诉你那句话的由来,它是我写的。”我惊讶地抬起头,看着父亲。
父亲望向窗外,慢慢地讲道:“你七岁那年,我去南方交流教学经验,由于在北方吃惯了面食,对于南方一顿一顿的大米,我真是厌倦之极,所以老是只吃几口,剩下的都倒去喂鸡。我吃不好饭,心情也差,空闲之余,便去稻田里散心。当时稻子已收割完毕,空旷的稻田里只有风吹的声音。我突然远远地看见两个黑点在慢慢移动,好像是一对母子,只见那妇女不时地弯腰从土里捧起什么,小孩不时把手放进母亲的手里。我走近时,才清楚地看见,母亲从地里撮起一堆掺有米粒的土,然后小心地用嘴吹去土,小孩则用手指细心地拈起米粒,放进母亲腰里的布袋子里。‘请问,大嫂,你捡这些米粒干什么?’我的突然出现吓了他们一跳,那位母亲微张着嘴巴无措地看着我。‘叔叔,我们买不起米,我们……捡回去熬粥。’最后小孩怯怯地看着我说道。当时的情景深深地震撼了我,回去后,我便写下了这句话。这也是为什么我每次熬粥时都只抓一把米,然后让它们一粒一粒地滑进碗里,接着再淘的原因。让你记着那句话,只是想让:你懂得节约,学会节约。”
那一次,我无言地喝完米汤,最后碗里剩下的米粒,我也是用筷子一粒一粒地夹起,放进嘴里。那一天,我也才真正读懂了父亲对米粒的“情有独钟”,为什么他总是把饭吃得一粒不剩;为什么他从不舍得倒掉剩饭;为什么他总是会刮下粘在饭盆边的米粒放进嘴里;为什么他总是把菜吃得一点不剩,甚至是盘子里剩余的油水,他也会用馒头擦得一干二净……
至今,我们家都一直保留着一条家规:吃饭不准剩,哪怕几粒米也不允许。当然,那句话也坚决不允许被忘掉:初生的芽体向我渴求着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