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写作能力是阅读、观察、认识和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培养好低年级学生的起步写作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需要,同时语文作为一种交际工具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下面笔者就在教学中培养低年级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谈谈自己的点滴看法。
【关键词】低年级学生 阅读 写作
一、兴趣结合,教给阅读方法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低段写作应该努力激活学生写作的兴趣,促使学生爱写。
在家进行作文训练的时候,家长可以先设定一个话题,然后让孩子说一说。我们班的孩子还是很喜欢说话的。但是这个话题必须是他感兴趣的。
2、写日记入手,激发写话兴趣。
写日记可以帮助学生积累生活素材,把平时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长期坚持就可以培养学生勤动脑、勤动手的好习惯。二年级就可以指导学生学写简单的日记。所以,推荐家长如果孩子学有余力,可以让小朋友动动笔写日记,将学校、家里发生的事情记录下来。刚开始写日记时,要求不能过高,只要学生能把生活中看到的或听到的有趣的、有意义的事简单地用几句话记下来,通顺就行。刚开始,孩子只能写两三句话,而且不够通顺,还夹着错别字,甚至没有标点。别着急,只要我们能耐心指导、及时鼓励,慢慢地,学生就能写一段话,而且写话的内容也更丰富了,从家里养的小猫小狗到动物园里的狮子老虎,从学校课堂中的小插曲到大街上的繁华热闹......眼界宽了,知识面也广了。
3、指导学生续编故事,展开丰富的想象。
这就要求学生认真地对待每次的写话作业。因为写话作业中不仅有对所学课文内容的拓展作业也有想象说话,是锻炼笔头的重要途径。马上进入三年级,作文将不再是看图写话而是命题作文或者半命题作文。难度大大增加,而且应试作文往往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一篇符合要求的文章,这样的能力是靠平时不断练习的。
4、提供展示的平台,激发写话愿望。
每一次的写话作业评讲我都会安排半节课的时间,每一篇写的好的作文我都会请孩子上台来讲读,这样对孩子写好作文增加了其信心,小学生自尊心强,上进心强,特别需要老师的肯定和表扬。当然,每一篇作文我都争取在文章末尾加上评论,给孩子以鼓励。以后也并会定期将学生的好作品张贴在教室的"小作家展示台"里,以鼓励带动学生。
二、采用多种方法,提高写作水平
1、重视范文教学和充分挖掘,做好作文素材积累
看图学文或看图说话是低年级语文教学中使学生从学习他人转向自身思考的一个过渡。叶圣陶先生说过:"观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最佳方法,能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和技能的老师是好老师。
"低年级学生因受自身素质所限,他们的观察往往比较笼统和片面。因此老师要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定格,以此为观察实际生活做好必要的铺垫。
2、图文结合,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理解力。
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学文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同时又能发展学生的思维。如《小蝌蚪找妈妈》就是一篇图文结合的范文。首先,让学生按顺序看书上的四幅图,比较每幅图的不同之处,简单说明图意;再分析小蝌蚪不同时期的特征,把鲤鱼、乌龟误认为妈妈的原因,最后,"在荷叶上找到了自己的妈妈"。然后让学生再读课文,看课文是如何写这一过程的。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不但使学生理解了图意,掌握了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
3、看图说话,培养学生在特定环境下的表达能力。
比如看图说话《老师说他做得对》里有两幅图,先让学生从整体观察画面说出这是什么地方,有谁,在干什么;然后观察图一,问:图中小孩试卷得了100分,可他的表情怎样?他看到试卷发现了什么?他会想些什么?观察图二,都将100分改成了99分。引导学生观察人物的表情和动作。思考:他发现试卷上的错误时是怎样做的?老师是怎样说的?又是怎样做的?最后,让学生把图一和图二结合起来,进行说话写话。从而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
4、利用课堂,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写前的指导和评讲是作文教学的主要手段。写作内容确定之后,让学生先说,说选材,说思路。先说后写,也是从内部语言向外部语言的转换。有了这个转换,学生便可以从整体意识上觉察自己构思有疏漏,老师也可以凭听到的内容判断学生构思的成败。反过来帮助学生修正构思。十几分钟后,学生就能大体上完成起草,会后开始评讲。评讲是互相修改的过程,学生读出自己的作文,老师在学生评的基础上,恰当地加以小结。切记老师的眼光不要总盯在学生作文的不足之处,要更多地注意其进步。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指导中掌握正确的方法,在评讲中,了解作文的成功与失败,吸取经验教训,提高写作水平。
5、强化修改,提高写作能力
学生动笔后的修改有两种形式,一是前文所说的课堂评讲,面批面改。二是老师在作文本上改。这两种形式对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有一定的益处。但是,我认为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习惯,对学生今后发展益处更大。
总之,低年级重视学生阅读和写作兴趣的培养,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挖掘儿童潜在的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地、健康地发展。
【关键词】低年级学生 阅读 写作
一、兴趣结合,教给阅读方法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低段写作应该努力激活学生写作的兴趣,促使学生爱写。
在家进行作文训练的时候,家长可以先设定一个话题,然后让孩子说一说。我们班的孩子还是很喜欢说话的。但是这个话题必须是他感兴趣的。
2、写日记入手,激发写话兴趣。
写日记可以帮助学生积累生活素材,把平时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长期坚持就可以培养学生勤动脑、勤动手的好习惯。二年级就可以指导学生学写简单的日记。所以,推荐家长如果孩子学有余力,可以让小朋友动动笔写日记,将学校、家里发生的事情记录下来。刚开始写日记时,要求不能过高,只要学生能把生活中看到的或听到的有趣的、有意义的事简单地用几句话记下来,通顺就行。刚开始,孩子只能写两三句话,而且不够通顺,还夹着错别字,甚至没有标点。别着急,只要我们能耐心指导、及时鼓励,慢慢地,学生就能写一段话,而且写话的内容也更丰富了,从家里养的小猫小狗到动物园里的狮子老虎,从学校课堂中的小插曲到大街上的繁华热闹......眼界宽了,知识面也广了。
3、指导学生续编故事,展开丰富的想象。
这就要求学生认真地对待每次的写话作业。因为写话作业中不仅有对所学课文内容的拓展作业也有想象说话,是锻炼笔头的重要途径。马上进入三年级,作文将不再是看图写话而是命题作文或者半命题作文。难度大大增加,而且应试作文往往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一篇符合要求的文章,这样的能力是靠平时不断练习的。
4、提供展示的平台,激发写话愿望。
每一次的写话作业评讲我都会安排半节课的时间,每一篇写的好的作文我都会请孩子上台来讲读,这样对孩子写好作文增加了其信心,小学生自尊心强,上进心强,特别需要老师的肯定和表扬。当然,每一篇作文我都争取在文章末尾加上评论,给孩子以鼓励。以后也并会定期将学生的好作品张贴在教室的"小作家展示台"里,以鼓励带动学生。
二、采用多种方法,提高写作水平
1、重视范文教学和充分挖掘,做好作文素材积累
看图学文或看图说话是低年级语文教学中使学生从学习他人转向自身思考的一个过渡。叶圣陶先生说过:"观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最佳方法,能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和技能的老师是好老师。
"低年级学生因受自身素质所限,他们的观察往往比较笼统和片面。因此老师要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定格,以此为观察实际生活做好必要的铺垫。
2、图文结合,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理解力。
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学文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同时又能发展学生的思维。如《小蝌蚪找妈妈》就是一篇图文结合的范文。首先,让学生按顺序看书上的四幅图,比较每幅图的不同之处,简单说明图意;再分析小蝌蚪不同时期的特征,把鲤鱼、乌龟误认为妈妈的原因,最后,"在荷叶上找到了自己的妈妈"。然后让学生再读课文,看课文是如何写这一过程的。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不但使学生理解了图意,掌握了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
3、看图说话,培养学生在特定环境下的表达能力。
比如看图说话《老师说他做得对》里有两幅图,先让学生从整体观察画面说出这是什么地方,有谁,在干什么;然后观察图一,问:图中小孩试卷得了100分,可他的表情怎样?他看到试卷发现了什么?他会想些什么?观察图二,都将100分改成了99分。引导学生观察人物的表情和动作。思考:他发现试卷上的错误时是怎样做的?老师是怎样说的?又是怎样做的?最后,让学生把图一和图二结合起来,进行说话写话。从而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
4、利用课堂,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写前的指导和评讲是作文教学的主要手段。写作内容确定之后,让学生先说,说选材,说思路。先说后写,也是从内部语言向外部语言的转换。有了这个转换,学生便可以从整体意识上觉察自己构思有疏漏,老师也可以凭听到的内容判断学生构思的成败。反过来帮助学生修正构思。十几分钟后,学生就能大体上完成起草,会后开始评讲。评讲是互相修改的过程,学生读出自己的作文,老师在学生评的基础上,恰当地加以小结。切记老师的眼光不要总盯在学生作文的不足之处,要更多地注意其进步。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指导中掌握正确的方法,在评讲中,了解作文的成功与失败,吸取经验教训,提高写作水平。
5、强化修改,提高写作能力
学生动笔后的修改有两种形式,一是前文所说的课堂评讲,面批面改。二是老师在作文本上改。这两种形式对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有一定的益处。但是,我认为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习惯,对学生今后发展益处更大。
总之,低年级重视学生阅读和写作兴趣的培养,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挖掘儿童潜在的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地、健康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