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作文活动课”,变语文课堂为乐园

来源 :杂文月刊·教育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j_lc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是一门极其生活化的学科,语文教材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初中学生正处于开始关注和思考生活的心理年龄阶段,对一切充满好奇和热情。但是,在初中语文作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普遍面临这样的现状:学生主动学习和情感参与不够,作文课堂教学效率低下;课外拓展延伸不够、名著阅读重视不够、习作抒写真情不够;学生日常写作时提炼生活,挖掘生活的能力不够,作文材料的选取浮于表面,只是简單的再现当时的情景,没有对这些情景作深入的思考与挖掘,从而使文章立意缺乏深度和新颖性。总之,整个环节尤如一
  潭死水。
  法国教育家卢梭认为:“教育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语文作文教学应该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把学生的作文习作同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缩短语文作文教学课堂与实际生活的距离,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开拓学生视野,满足学生获取知识的愿望。使课堂教学更富有趣味性、知识性。使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培养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养成主动求知的良好习惯。于是,在探索中前行,携手“作文活动课”,就可以变一潭死水语文作文教学课堂为文思泉涌的乐园。
  一、大胆创立“作文活动课”,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热爱语文,乐于写作
  早在本世纪初,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儿童手脑的六大解放”中就提出了“解放儿童的头脑,让他们能想;解放儿童的手,让他们能做;解放儿童的口,让他能说……”的教育思想。为了强化语文课上学生的思维活动,教师必须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协同活动,让学生在积极参与教学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
  对于刚结束小学生活,升入初一的新生。如果让他们像在小学的教育一样以固定的模式,被动地接受每周上午学校课程表上统一安排的初中作文写作课,大部分学生难免会抓耳挠腮,深陷困惑,觉得沒新意。所以我灵机一动,将每周的语文课外活动课改为语文习作课,并美其名曰:“作文活动课”。这种作文活动课提倡师生间的高度互动,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创设情境。
  二、巧妙引入“作文活动课”,调动学生情感,让学生更轻松地理解课文,教学相长
  新课标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一篇完整独立的文章,“文章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肠。”每篇文章的内容都会形成一定的情境和气氛,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因此,在语文课堂中,就需要渲染课堂气氛,营造一种与文章内容相一致的情境,使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中,仿佛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观其景,形成一定的情感基调,从而更好地理解和体会文章内容,甚至不自觉地进入到文章的角色之中。
  实践证明,学生有了各自“心声”作文的体验之后,便很快进入到《心声》中的人物角色中,很容易地去理解掌握了这篇课文。由此可见,语文课堂教学一旦引入“作文活动课”的体验,学生便能更轻松地学习语文课文,便能更有效地调动学生情感,提炼语文知识,发展学生语文综合能力。毕竟知识是教不尽的,学生具有了一定的语文能力,便可以自学知识,再生知识,自觉提高语文素质。这样,就达到了“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目标,同时师生之间也能够教学相长,实现“双赢”。
  三、不断丰富“作文活动课”,培养学生合作精神,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加德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人的智力由多种智力组成,每个人智力成分中的优势部分各不相同,这些不同的优势部分决定了人的智力差异。学生个体之间的这种差异性,决定了学生学习的差异性,也决定了教学形式不能单一化。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并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相应的教学策略,为不同个体的可持续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这里讲的“可持续发展”既是指全体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又是指不同个体的可持续发展。不断丰富“作文活动课”,正是为培养学生合作精神,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桥梁。
  正如学生的作文体会一样,作文活动课有利于让学生学会交流合作,让学生学会交流合作正是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因为交流合作的过程,本身就是共享学习资源、相互取长补短的学习过程。在交流与合作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相互启发,共同探究,这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合作精神是现代社会人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我们已进入了终身学习的时代,语文将陪伴着人的一生。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千方百计地创设多样化的、生动有趣的作文活动课,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调动学生课堂教学中的情感,培养学生生活交流间的合作精神。就能变单一死板的语文作文教学课堂为学生热爱语文、乐于写作、培养能力、陶冶性情、净化思想、个性发展的乐园。同时成为师生之间能够教学相长,实现和可持续发展的家园。
其他文献
[内容提要] 语文教材荟萃了自然美、人生美、艺术美的丰富内容,语文教师要创设情境,让学生感知美;指导朗读,鉴赏美;启发联想,想象美;练笔写作,创造美,让学生在美的熏陶中提高审美能力。  [关键字] 感知 想象 鉴赏 创造  语文教学是美的,语文教材荟萃了自然美、人生美、艺术美的丰富内容. 法国艺术师罗丹曾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语文的美,蕴藏在字里行间,她的美,蕴藏在语
期刊
设计意图:随着社会的进步,快递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小朋友都有爸爸妈妈在网上给自己买东西的生活经验,在农村的小朋友也有收到爸爸妈妈寄给他们礼物的经验。但是快递到底是怎么寄过来的呢?很多小朋友可能不知道,以此为契机,我设计了小小快递员这一节课。  目标:1、知道寄快递需要干什么,了解快递是怎么寄的;2、体验团队合作的乐趣;3、体会快递员工作的辛苦。  准备1、经验准备:①生活中接触
期刊
如果要将当代小学语文教学放在时间性上来思考,就是要在一定阶段上来考察小学语文教学,主要的有几个方面的问题值得考虑,可以考虑一段历史时期的小学语文教学,即把当代小学语文放在当代这个时间概念上来思考,可以考虑在当代这个概念之下的师、生,可以考虑当代小学语文课的效率,即是考虑一年内、一学期内、一个课时内的教学及效率问题。但这些问题当中,最有价值的问题其实就两个,一个是课时内的时间性思考,一个是一定时期内
期刊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在具体情境中探究,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学会用加、减、乘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多角度观察的过程,理解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积累解决此类问题的经验,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二、目标分析  学生在掌握乘法的意义和乘法口诀的基础上,灵活运用
期刊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工作的组织者,是班级工作的执行者,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带领者。一个班级的成功与否,与班主任工作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然而班主任工作多、杂、繁、重,要想做好,那非得有一定的方法与技巧。下面我就我的所做、所见、所感,发表一下我的看法。  第一、班主任要有爱心  要想将班主任工作当作是一份事业,而不是一份职业,这首先要充满对学生的爱,这样学生才會乐于接近你,真心地听从你的教导。班主任的爱既有像
期刊
[内容摘要] 课业负担是指学生对自己所学课程的作业超出了所能承受的能力和范围。本文针对目前超出小学生承受范围内的课业负担,提出了有效的减轻方法和手段,从而使小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心情愉悦的接受教育,学习知识,并成为自觉学习,主动学习,乐意学习的研究型、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 小学生课业负担 原因对策  “课业负担过重”在教改过程中不断被提及、争议、研究、探讨,但又不断复发,难以遏制。如何在新的形
期刊
图书馆是人类文明成果的荟萃之地,是公民终身学习的大课堂。图书馆在培养少儿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水平方面承担着重要责任,做好图书馆少儿服务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少年儿童在图书馆的学习过程完全是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是独立的、主动的,自觉自愿参加的活动,这些正是图书馆不同于学校、家庭教育的地方,也是图书馆向儿童进行素质教育的优势所在。下面,就对少儿图书馆创新服务方式,提供优质服务谈几点对策。 
期刊
教学目标:1、经历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的能力;2、会识别由三线八角所成的同位角,会用三角尺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3、经历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的过程,掌握直线平行的条件,并能解决一些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两直线平行的条件,并能用其解决一些问题。  教学难点:在具体图形中正确识别同位角。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活动木条、三角板  
期刊
对王红裕老师的教学智慧早有耳闻,今天我有幸观摩了一节由王老师指导的绘本活动《讨厌黑夜的席奶奶》,其独特的授课方式、不断探索教育的方法、以及在课堂中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对于我而言是一次理念的洗礼,受益颇深。  一、独到选材,挖掘文学作品中的有效价值  首先,王老师能选择这个绘本体现了她自身极高的文学素养及对文学作品深度的解读能力。这本书几乎都是黑白色调,在作品的最后几页才出现了太阳光芒的颜色。按以往
期刊
议题分析:1.议题:诗中月;2.议题分析:古诗中描写月亮,以月亮寄托诗人情感的诗特别多。但诗中所寄之情却各不相同。  学情分析:1.执教年级:六年级;2.学情分析:学生们有了一定的古诗积累,明白了古诗词的特点及学习方法。能通过自学基本了解古诗的内容及表达的情感。月亮是孩子们所熟悉和喜爱的,所以诗中月也是孩子们的所爱。  选文分析:1.选文:李白:《古朗月行》、李白:《静夜思》、孟浩然:《宿建德江》
期刊